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隐相

大明隐相 第215节

  两边的围观众人赶紧让开。

  然而,这两辆马车只是跑到半途,就生生的僵停住了,再也移动不了分毫!

  此时,朱元璋再也忍不住,连忙朝着下方走去,看着面前如同钢铁浇筑成的“实球?”,这还是刚才的两个半球吗?

  四周围观的学子,越发目瞪口呆。

  “难道这也是无所不在的力?”

  朱元璋想到当初,苏闲给自己的解释,却是疑惑出声。

  “继续加两辆、不!四辆马车!”

  朱元璋忽的大喝一声,很快,随着四辆马车加入,足足八辆马车,开始往两边用力!

  不知何时,四周的视线早已经变得震撼起来,不再像之前那样的闲散。

  眼看着那锁链,都被拉的笔直,铜球只是在半空保持原样,一个个诧异之间,差点要跑到近前观看。

  只是,其还是纹丝不动。

  “再加四辆!”朱元璋大手一挥,真的跟其较上了劲!

  不一会儿!

  十二辆马车,两方各六辆。

  “驾!”

  朱樉哈哈大笑,越是如此,他就笑得越发开怀,只是不知道这笑意是出自何处。

  其使劲挥动鞭子,然而越是如此,马儿每次跑到中途,就突兀停止,好些宝马,累得只打嘶鸣!

  这种状况持续的越久,四周的气氛就变得越发寂静。

  好些人已经目光呆滞,更有甚者开始怀疑,苏闲是不是让那些太监们偷偷换了个铁球,可是之前的每一幕画面,他们可都看在眼里……

  这样的气氛不知道持续了多久。

  方孝孺、李希颜、宋濂看的越发震撼,甚至,四周那些学子好奇的眼神落在他们眼里,只感觉自己是不是错估了什么?

  格物真的不能撼动科举吗?

  而正在他们这么想的时候……

  “轰!”

  突兀间,一道轰隆隆的雷音,在众人耳边炸响而起!

  所有人循声,下意识的望去!

  终于……

  铜球彻底分开,两个方向的马车,也朝着前方无规律的冲去,索性它们早已经被累坏,并没有冲撞到人群。

  “开了!开了!”

  此时,先前的寂静氛围也被随之打破,人群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山呼海啸之声!

  “好!”

  就连朱元璋也不由得攥起手掌。

  下一刻,他便赫然转移视线,看向苏闲。

  这一幕他在皇宫里也见过,但那个时候可是火焰灼烧,没人赶到前面去,更别说双手把着了……

  可现在,明明是灌了水,又让水流出,如此简单的过程,却为什么会出现十二匹马,才能堪堪拉开铜球的一幕?

  而众人也纷纷反应过来,顾不得再度欢呼,只是看着苏闲,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

  此时此刻,一旁的起居郎和史官,也早已挥洒笔墨。

  明史记:

  【洪武十一年,惊蛰,帝观国子学半球实验,满座皆惊,格物之门由此大开】

  ……

  与此同时,众人期待答案之际,似乎都没注意到。

  人群之中,一个风尘朴朴的青年人,神色疲惫,仿佛赶了很远的路,才终于来到京城。

  到了地方也没怎么休息好,他只是望着前方,方才的一幕他也看在眼里,但在他眼中,这些却并不重要。

  他与这欢闹的气氛格格不入,反而其从怀抱之内,掏出一尺白绫,将其绑在头上。

  双目闪过一抹坚毅,旋即推开人群,大跨步的朝着前方走去。

  他的脚步越来越快,越来越快,趁着人群的注意力全在前方那个稚子身上的时候。

  压抑在肺腑,近乎三年的话语,也透着这股寂静……

  近乎咆哮而出:

  “圣上!”

  这一幕大吼似乎用尽了其所有的力气,四周的视线,也猛地被其吸引而来。

  “洪武八年,吾父被奸人所毒害,自此离世,死不瞑目!”

  “今日,不肖子孙刘涟,丁忧归来。三年以来,刘涟一刻也不敢忘此杀父大仇。请圣上念吾父早年从龙之功,启用三司,追查真凶……”

  说到这里,声音已经是越发凄然,而又愤恨!

  他只是缓了一口气,旋即更为凄惨的声音,再度响起。

  “重启吾父刘伯温一案……”

  “以慰吾父在天之灵!”

第122章 奸佞是谁?

  四周的喧闹声逐渐消失,刘涟的声音字字泣血,似乎将方才的欢热气氛,给完全打破!

  毛骧的身影,鬼魅一般的出现在了刘涟身边,他的视线一直放在朱元璋身上,似乎只要其下令,自己就能立刻行动将其带走。

  然而……

  仿佛是刘涟出现的太过突兀,或许也意味着什么大事出现,没有人开口说话,此刻全都保持静默。

  就连朱元璋也是如此。

  他原本因为对那铜球的好奇,露出的激动情绪瞬间就平息下去,随后回到座位上,就那么安静的坐了下来。

  而在其四周,凡是前来的官员只感觉心脏震动,旋即一个个目光跳转,聚集在身上。

  汪广洋眼神锐利,不再像以往昏昏沉沉。

  而胡惟庸则是一片平静,只有放在扶手边的手掌,微微握紧……

  这一刻。

  就连苏闲也察觉到了,大本堂的数位先生,先是错愕,旋即大为惊喜,对这一幕的出现,似乎感觉出乎意料。

  而苏闲自己,更是脑海思绪翻涌!

  刘涟?刘伯温?

  他倒是知道,洪武八年,刘伯温病逝。

  这个在后世的各类传闻中,其玄乎的“传说”似乎可以比拟蜀汉那位料事如神的诸葛孔明。甚至还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斩龙”的等等传言……

  然而,在这大明朝。

  苏闲却非常清楚,论及功绩,刘伯温虽然有开国之功。但在朱元璋心里,其并非“诸葛孔明”于刘备而言,那独一无二的丞相!

  甚至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刘伯温也只是被封了一个“诚意伯”。

  当然,其分析局面、运筹帷幄,甚至帮助朱元璋定鼎天下的能力和功劳,也毋庸置疑。

  比如现在的卫所制度,《大明律》的初步修订,就是他来负责。

  而开国之后,由于其是东南出身,再加上曾为元庭臣子,又是理学集大成者,阴阳、诗词、书法各个都能融会贯通,也一直被很多人,视作为官场上不同于淮西一派的领袖。

  而朱元璋,也曾欲立其为丞相……

  只是,洪武八年之后,所有关于“刘伯温”的话题,也就终止于此,因为其去世了!

  而此刻。

  看着刘涟跪在地上,请求朱元璋重起三司的一幕。

  苏闲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不对劲!

  在他的记忆里,似乎根本没有这一幕,就连史书上也没记载过。当然,在后世《明史》经过多次修改,再加上,再详细的史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现在,苏闲自己倒是不确定了。

  他只能根据已有的信息来推断……刘伯温到底是怎么病逝的?

  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因为其有可能影响着,苏闲一直以来,或者说……从空印案之后,就一直警惕的明初另一大案——胡惟庸案!

  自从进入大本堂,朱元璋的冷厉、残酷、霸道的印象似乎在逐渐的距离自己远去。平常在宫里看见他的时候,其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甚至被朱雄英搞怪,推诿责任,其也半点都不生气。

  但苏闲可不会就此而疏忽大意!

首节 上一节 215/3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