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383节
瓦尔特男爵也凑了上来,带着怒意道:“要是能将这老家伙赶下台就好了!”
他虽是不学无术,但却一定程度代表了皇后的态度,所以重要的政治谋划还得带上他参加。
利兹公爵向他微笑示意:“您说得没错,或许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才最有效。那么,让我们看看有什么办法能让国务大臣阁下离开政治中心吧。”
图古特等人皆是连连点头,但旋即便陷入了沉默。说实话,在克莱门斯·梅特涅拉起奥地利这辆“破车”之前,奥地利还真没什么像样的政治人物。
利兹公爵有些无奈地轻叹了一口气,看来这个恶人还得自己来做。
他继续道:“既然考尼茨伯爵极力主战,那我们就给他这个机会,让他出尽风头。
“如果这时突然出现前线的战事无法进行下去,甚至有必败的苗头,他可能就要承担一些政治责任了……”
待他大致说完了自己的谋划,其他几人无不是眼前一亮,齐声惊叹:“这办法绝对可行!”
“您真是充满了智慧。我们应该立刻开始造势。”
“匈牙利那边就交给我吧,有您的全力支持,我一定能说服他们!”
“我去布拉格,我母亲就来自那里。”
……
普鲁士。
波兹坦。
威廉二世背着手来回踱步,神色时而恼怒时而纠结,嘴里嘀咕着:“该死,他们就是这样对待盟友的吗?为什么像彼得三世陛下般真正的朋友就那样的少?”
他说的正是当初突然倒戈,助他老爹逆转七年战争败局的沙皇。
而他更是忘了,彼得三世为了他的“友谊”,最终被自己老婆政变赶下了台,并丧命冷宫。
一旁的内政大臣路西维德·门肯跟在他身侧,小心翼翼地劝道:“陛下,以目前的局面,我们很难发起收回利格尼茨的进攻。
“而那里虽是苏台德山脉的隘口,但产出并不算多。如果有英国人能为布雷斯劳的安全做担保,我们的损失并不算大……”
第561章 等价交换
“能用利格尼茨换来格但斯克的话,”门肯瞥了眼他的国王,“我认为,在战略上我们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格但斯克?”威廉二世止住脚步,大声道,“那里本来就是我的!英国人竟然让我用自己的东西来交换利格尼茨!”
格但斯克,也就是旦泽目前虽是波兰的领土,但以波兰的国力,已很难有效统治这块被普鲁士隔开的飞地。
在普、波签署了同盟协议的情况下,这里基本上就是由普鲁士进行管理的。当然,港口的收益还是波兰拿了大头。
随着一阵敲门声,海因里希亲王迈步而入——作为普鲁士的顶梁柱,他在无忧宫里几乎可以随意进出。
他向威廉二世简单行礼,立刻道:“陛下,我们用利格尼茨交换的不是格但斯克,而是法理上的正当性。
“如今我们虽然拥有格但斯克的管理权,但那是因为波兰内部乱成一团,如果他们恢复了国力,那里很快就不再属于我们。
“想要真正得到格但斯克,恐怕只能如英国人所说的那样,进行一场战争。”
威廉二世当即不做声了。之前,叔叔已经向他多次分析过东面的局势,所以他也知道,如果被西里西亚的战事拖住,他将永远无法发起自己需要的那场战争——针对波兰的战争。
“但为什么不是奥地利人让步……”
他刚一开口,就被海因里希亲王打断了:“陛下,我来此就是要向您汇报,刚才英国特使接到了议会的指示,决定向我们提供50万英镑的援助,帮助我们完成进行战争的必要准备,并以此对我们做出的让步予以补偿。”
“50万贷款就想……”
威廉二世突然一愣,看向海因里希亲王:“您说的是‘援助’,而不是‘贷款’吗?”
后者点头:“是的,陛下,是援助。其中一半是军事物资,另一半是钱。”
威廉二世顿时眉开眼笑——贷款是要还的,甚至还得附加利息,而援助则是白给的!
以普鲁士现在的财政情况,这笔钱简直是解了燃眉之急。
他忽然觉得,似乎英国人比起彼得三世来也并不差太多。
海因里希亲王继续道:“陛下,我们可以用这笔钱进行军事改革,扩充军备。这样在随后的战争中,我们除了格但斯克之外,还将能获得更多的土地。
“比如,辽阔的维斯瓦河南岸。这远比利格尼茨的收益要大。”
门肯适时地补充道:“陛下,如果我们的军队够多,或许还能洗刷在南尼德兰受到的羞辱。”
他指的自然是布吕歇尔被法军击败,一路从列日驱赶到了纳慕恩的事情。
终于,威廉二世重重点头,对海因里希亲王道:“请告诉英国特使,我明天将会召见他。”
……
就在普鲁士国王与英国特使进行政治勾兑的同时,巴黎也已嗅到了那充斥着混乱与不安的暴风雨气息。
杜伊勒里宫二楼的办公室里,约瑟夫还在回忆着刚才富歇向他汇报的情况。
英国内阁显然是要进行一番规模空前的战略布局——这虽是英国的最高机密,但由于参与规划的人实在太多,所以很难不被察觉到一些迹象。
而情报局根据各方面的线索,分析之后认为针对的目标很可能就是法国。所涉及到的包括外交、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
“看来是法国这两年发展得太快了些,引起了搅屎棍的警惕啊。”
约瑟夫收起了面前的情报文件,揉了揉眉心:“这一届的英国政府还真是人才济济,这么快就察觉到了异常,反应更是迅速。”
历史上,英国也正是依靠18世纪末涌现出的这一批天才政治家——小皮特、韦尔斯利、格伦维尔、卡文迪许-本延克、乔治·坎宁等等——护航英国一路完成了工业革命,最终登临世界霸主的宝座。
英国人的发难比他预料中的时间点来得要早了很多。
和这些天才人物交锋,还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啊……
约瑟夫虽然暂时还不清楚英国人的具体计划,但从历史来看,多半还是要搞大陆均衡。
好在英国虽然有钱,虽然能影响欧洲大部分的贸易,虽然制霸全球海洋,但他们的陆军却根本不足以挑战法国。
这就决定了英国必须在欧陆找到代理人,再进行复杂的战略部署,才能发起对法国的围攻。
这一过程肯定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自己应该还有一到两年的准备时间。
约瑟夫深吸了一口气,英国人反应快,但自己这个开挂的反应更快!那就看看最终鹿死谁手吧。
他随即拿出纸笔,开始整理思路,不时地写下想到的应对方案。
首先,和英国的冲突最终必将落在战争上。所以扩军备战就是当务之急。
目前的核心战斗力近卫军团再加上穆兰军团,兵力只勉强达到3万。
这在没有国战发生的时候基本是够用的,人数少一些还能节约军费,但如果要与英国及其盟国全面开战,起码得达到8万以上才保险。
在一两年内让近卫军团的规模扩大160%,可绝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这些新军不论是军饷待遇,还是武器装备,乃至日常训练,花费都远超旧式军队。
就目前的军队规模,去年的军费开支就已经超过了5千万法郎,这还是在奥地利支付了大量的后勤花费的基础上。
如果将近卫军团扩大至8万人,估计维持费用就得要9千万法郎,发生战争的话轻易就能突破2亿。
要知道,历史上法国在10年后用大量极其“便宜”的义勇军撑着,军费也轻易突破了4亿法郎。
以法国目前的财政情况,战事只要稍微有点儿不顺利,恐怕就会面临崩盘的危险。
约瑟夫不禁叹了口气,战争打到最后,其实拼的还是钱啊。
历史上,英国人就是仗着自己钱多血厚,硬吃下一次次的败仗,最后仍是把拿皇给磨死了。
所以,加快工业发展,加快农业改革,并尽量扩大贸易,同样也是目前最为重要的任务。
好在国内的金融、税务、市场以及土地等方面的改革已经初步完成,这也让自己有了一战的底气。
第562章 备战
至于兵源方面,则是约瑟夫最不担心的。
他之前耗费大量精力,也克服了巨大阻力搞土地改革,现在正是吃红利的时候。
大量得到土地的法国农民——纵然还没缴完赎买费用,但所有人都知道,地肯定是自己的没跑——如今对法国王室以及政府的支持度空前地高。加上不久前刚砍了一大批他们深恶痛绝的包税人,更是令他们欢呼雀跃。
约瑟夫相信,自己月初发布征兵告示,月底就能招募到超过十万的兵员。
当然,近卫军团优厚的待遇,以及赫赫威名同样吸引着年轻人前来加入军队。
如今的近卫军团就算是最底层的列兵,每月薪水也有27法郎,服役一两年后,只要训练认真刻苦,就能升到下士,薪水立刻涨到35法郎。
这已经和政府雇员不相上下了,要知道,军队里可是管吃管穿管住的,所以实际收入要高出政府雇员不少。
如此丰厚的薪水足以打动任何普通家庭的年轻人。
加上之前近卫军团从南尼德兰凯旋时那威风凛凛的样子,以及军人事务部不遗余力地宣传,当兵早已不是以前“下三滥”的职业了【注1】。当然,这里特指的是近卫军团的士兵,旧式军队依旧受人鄙夷。
就连巴黎的小姑娘们,也都以嫁给近卫军团的小伙子作为一种时尚。
所以巴黎警校每到招生季,其火爆程度都极为惊人。在规模扩大之后,巴黎警校每年要招收5千多名各类士兵专业,以及数百名军官专业,但即便如此,报名淘汰率也高达70%!
约瑟夫思忖着,在纸上写下“继续扩大巴黎警校规模”的规划。
只是这并不容易——先前巴黎警校已经兼并了不少军校,如今已不剩多少军校能用来扩容的了。尤其在巴黎周边,除了皇家军官学校,已经没有其他军校了。
看来,需要在其他地区设立分校才行。
约瑟夫想到这里,忽而觉得巴黎警校的校名也该改一改了。当初是为了韬光养晦,才用警校的名义做障眼法,现在则显得不够准确,而且也缺少气势。
同时,巴黎警校揉杂进来的东西也太多了,不但包含警校、军校、军事装备学院,甚至还要培养税务人才。
上一篇:大秦:咸阳亭长,把始皇拒之门外
下一篇: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