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036节


周赫煊笑道:“兵一直在出,双方宣战了嘛,但真正交火恐怕还早。我们上次说了,英法两国是想祸水东引,让德国跟苏联打仗,他们好在旁边坐山观虎斗。”

“德国和苏联恐怕不容易打起来吧?”常凯申说。

周赫煊分析道:“苏德两国必有一战,这是肯定的。但德国接下来的目标,恐怕会是挪威和丹麦。”

“为什么?”常凯申问。

周赫煊指着世界地图:“总裁请看这里。瑞典一直跟德国关系亲密,德国缺铁矿,瑞典铁矿储量丰富。若是德国吞掉丹麦和挪威,则瑞典到德国的铁矿运输路线就打通了,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非常便利且安全。而且灭掉丹麦和挪威以后,德国相当于完全控制北欧,即没有了来自北欧的后顾之忧,又能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的海军基地。”

常凯申看着地图思索一番,点头道:“那苏联呢,苏联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周赫煊指着地图说:“芬兰。”

常凯申不解道:“为什么是芬兰?”

周赫煊详细解释道:“首先来看芬兰的历史,这个国家以前是瑞典的一部分。俄罗斯为了夺取出海口,跟瑞典王国打了好几次大仗。这个出口海就是圣彼得堡,现在叫列宁格勒,属于苏联的第二大城市。而为了跟瑞典有所缓冲,俄罗斯就强行把瑞典的东部土地分裂出来,芬兰这个国家由此诞生。总裁现在看明白了吧?”

常凯申点头说:“芬兰跟瑞典关系亲密,瑞典又跟德国关系亲密。一旦德国拿下丹麦和挪威,苏联的西部国土就被德国半包围了。”

周赫煊笑道:“确实如此,不但被德国半包围,苏联的海军也会被堵着出不来。特别是列宁格勒,它对苏联极为重要,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若不能控制芬兰,则苏德两国一旦交战,列宁格勒很容易就能被德国拿下。斯大林早就看到了这点,所以年年都在跟芬兰谈判,以解决苏芬两国的领土争议。但芬兰油盐不进,靠外交手段根本无法解决,那苏联就只剩下武力入侵一途。”

常凯申感叹说:“看来芬兰也要灭国了,跟波兰是一样的下场。”

“或许吧。”周赫煊忍不住笑了笑。

芬兰只是个军事小国,当战争爆发时,陆军只有12.7万人,另有30万预备役人员,10万后备役民兵,以及10万妇女服务队。这几乎已经是全民参战的结果(总人口400多万),连妇女都被组织起来,而且战术思维还停留在一战时期。装备方面更是落后,把侦察机加起来飞机才过百架,子弹只够用两个月,炮弹仅够用三个星期。

而苏联在战争初期就出动了54万人,结果打起来有些吃力,后期只能再次增兵。

所有人都觉得芬兰很快就要灭亡,甚至是直接被苏联吞并。

但这一仗居然打了好几个月,苏联最终惨胜,对外宣称阵亡近5万,受伤近16万。加起来就是苏军伤亡超过20万,这还是缩水后的数据,据索克罗夫后来回忆,苏军的阵亡人数接近20万,伤亡合计在70万以上。

赫鲁晓夫更是在回忆录里说:“我们损失了上百万人。”

虽然芬兰打输了,但输得很光彩,这已经是他们能做到的极限。

事实上,苏联还真没打算吞并芬兰,战前谈判时只想要关键性领土,这些地方是用来防卫列宁格勒的。而且,苏联愿意赔偿两倍的土地,差不多相当于土地交换。

但芬兰不干啊,那些地盘一旦被苏联拿走,就等于失去了国防屏障,以后苏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于是就打呗,打得两败俱伤,最终芬兰还是被迫割让了土地。

正是这一场惨胜,让希特勒坚定了入侵苏联的决心——元首阁下发现苏联是一头纸老虎。

沈履、马珏和一群学校师生,此时都聚精会神的听着周赫煊分析国际局势。他们无疑是很佩服的,作为一个学者,居然能在中国的领导人面前指点江山,找遍全国也就周赫煊了。

第九百一十七章 老冯谋官

常凯申又跟周赫煊聊了一番英法对中国的外交转变,才问沈履:“沈秘书是来找我要西南联大办学经费的?”

沈履连忙拿出一份养鸡报告,说道:“蒋先生,我们是来推广养鸡方案的。”

“哦,给我看看。”常凯申有些感兴趣了。

这份报告是农学院的教授写的,沈履特别细心,专门用红笔把重要内容都勾画出来,以方便常凯申进行阅读。

常凯申很快就读完大概,惊讶地问:“用这种方法养鸡,真的可以迅速产蛋出栏,而且还把成本降低了七成以上?”

“确实如此。”沈履说,“这种科学养鸡的办法,是周先生最先提出的,然后由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农学院的师生进行实验摸索,西南联大的师生全力配合试验。我们养殖的第一批300只母鸡,半个月前已经有106只开始下蛋,仅用了三个半月时间。而用传统的养鸡方法,至少要4到6个月才能下蛋。最难得的是,科学养鸡不用耗费太多粮食,我们用粪便培育蚯蚓,蚯蚓让鸡吃得饱、长得快,甚至下的蛋都更大个儿。”

周赫煊接话说:“总裁,我们已经商量好了,不申请任何专利,愿意把这套养鸡方法无偿捐献出来,由中央政府推广到全国。”

常凯申欣慰道:“诸位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放心吧,我立刻责令农林司,全力推广你们的这套科学养鸡方法。”

自全面抗战爆发以来,国民政府就对农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中央政府内迁到重庆的第二个月,很多机构和官员还在半路上,农业部门就率先做出调整。

首先,改实业部为经济部,并在经济部设置农林司,主管农林牧渔垦蚕、农村经济和农村合作事项。并将中央直属的所有农业机关进行整合,设置中央农业试验所(中农所)进行统管,从而形成了农业方面的一元化领导。

国府官员们似乎还觉得不满意,正在讨论把农林司升级为农林部。这个提案已经通过了,但首任农林部长的人选还没定下来——春节过后,老蒋将会钦点陈济棠作为农林部长。

整个抗战期间,政府农业机构都在不断扩大体量。

最初农业机构分散于各部门,接着设置农林司和中农所进行统管,然后再单独设置农林部。以后还会在农林部增设粮食增产委员会、垦务总局、中央农业试验所、中央畜牧试验所等机构,对战时农业发展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和士兵总要先吃饱饭,才有力气搞生产、打鬼子啊。

这道理谁都懂,常凯申和国府官员自然也懂。

“总座,冯玉祥将军求见!”侍从副官突然禀报。

常凯申点头说:“请他进来。”

冯玉祥大摇大摆走进会客厅,瞅了一眼道:“都在啊。听说你们整出了科学养鸡的方法,究竟是怎么科学的?”

“你的耳朵还很灵。”常凯申笑着拿起那份养鸡报告,“自己看看吧。”

冯玉祥也不废话,捧起报告书就翻阅起来,看完之后拍巴掌说:“这法子好啊!你们这些读书人,脑瓜子就是不一样,居然能想出用蚯蚓喂鸡的法子。此法若推行全国,鸡蛋和鸡肉的价钱肯定降下来。现在都抱怨说物价涨得太厉害,这就是个降低物价的好办法。”
首节 上一节 1036/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