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04节


“呵呵,我尽力吧。”周赫煊只能敷衍。

周赫煊此次去北平,是为了参加徐志摩的婚礼。他也想亲眼见见,传说中的陆小曼真人长啥样。

火车启动。

孟小冬削了个梨子递来:“周大哥,吃水果。”

“谢谢。”周赫煊把梨子咬在嘴里,拿出稿子继续构思小说布局。

他准备把《神女》的故事线打乱,随意安排时间和空间,各种倒插叙中又带倒插叙。并把这些天收集到的社会底层故事,全都安排进去,展现娼妓从童年到入狱的一生。

整部小说篇幅大概在20万字左右,还间杂着各种民间鬼神传说,务求让小说读起来神秘而魔幻。而对军阀、列强和社会的控诉,都藏在那些魔幻的篇章中,让人感觉荒诞不羁而又不寒而栗。

谭熙鸿凑过来,见他在稿纸上写写画画,似乎在整理故事大纲,好奇问:“写小说?”

周赫煊点头道:“我想把小杭母子的故事写下来。”

“到时我一定拜读。”谭熙鸿笑道。

孟小冬坐在旁边微笑不语,她喜欢看周赫煊认真工作的样子,觉得特有知识分子气质。所以每天晚上,她都会给周赫煊准备宵夜,端到书房去看这个男人忙活。

周赫煊在火车上构思小说时,郑振铎却在上海为《小说月报》的稿件而发愁。除了新作者老舍的《老张的哲学》,他最近没有发现其他精彩小说,各地来稿质量都不咋地。

五四文学兴起至今,已经开始由盛转衰了,很难出现全新的突破。

咱们来说说五四新文学的情况,1917年—1927年这十年时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为标志,宣告着“五四文学革命”开始,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十年间,全国大大小小的文学社团,以及相应的刊物,足有100多个。

它相当于一场文学界的思想启蒙运动,白话文写作让汉字的力量获得释放,极大提高了信息和科学的传播速度。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解放,自由、民主与科学受到人们的追捧。

五四文学革命,同样也革新了中国文学的创作思维,大致分为“为人生派”(现实主义)和“为艺术派”(浪漫主义)。

“为人生派”认为,文学是一种工作,它应该反应人生、反应社会现实,探讨关于人生与社会的一些问题。所以,这一派创作的小说,也被称为“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的扛鼎大拿首推鲁迅,《狂人日记》堪称此类翘楚。其中“乡土文学”在问题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或多或少都受鲁迅影响,反应了当时中国农村的尖锐问题。

“为艺术派”则刚好相反,他们强调作家的自我表现,其中以郁达夫为代表人物。这派作品更讲究文学技巧和表现形式,在追求个人解放的同时,也充斥着欲望和小资情调。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郭沫若的革命文学,常常也被划分进“为艺术派”。

不管是“为人生派”,还是“为艺术派”,相对老旧文学而言都是进步的,都是五四文学的组成内容,只不过各自表现形式不同。

时至今日,五四文学已经发展成熟,并且步入瓶颈时期。不管是乡土文学、革命文学,还是自叙派意识流,都很难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各种题材已经写烂,继续创作只能是拾人牙慧。

一部分人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外,比如即将兴起的“新感觉派”,便是受日本文学影响。

周赫煊的魔幻现实主义版《神女》,一旦在杂志上连载,估计会让无数作家惊爆眼球,整体呈现懵逼状态。

第八十六章 空前绝后的证婚词

在车站告别孟小冬、钟观光等人,周赫煊直奔清华园。反正他把清华园当酒店了,这里环境优美,住起来舒心,可比外头的旅馆强得多。

走进院落,周赫煊听到里头有响动,高声笑道:“寿铭兄,我又来了!”

一个年轻女子抱着婴儿出屋,说道:“寿铭还在上课,我是他夫人黄靖闲,请问这位先生怎么称呼?”

周赫煊没想到闹个乌龙,连忙施礼说:“原来是嫂子,我叫周赫煊,是寿铭兄的朋友。”

“请进来坐吧。”黄靖闲把婴儿放到摇篮里,忙着去给周赫煊泡茶。

周赫煊颇为尴尬,让孙永浩打开带来的箱子,说道:“嫂子,这是我写的通俗小说,你闲时可以用来打发时间。”

“谢谢。”黄靖闲随手把小说放到桌上。

《射雕英雄传》精装版是前两天正式发行的,一共四本,整套售价5元,比买单行本更划算。

至于《大国崛起》,也将在最近几天推出,商务印书馆非常良心,还帮忙附加了许多国外地图,让读者更加易于理解书中内容。仅制作添加那些地图,就耗费了不少时日。

等候片刻,梁簌溟穿着长衫踱步而归,腋下还夹着课本讲义。

“咦,明诚来啦!”梁簌溟欢喜道。

周赫煊说:“来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顺便到清华园看看。”

梁簌溟笑道:“就是那个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

“正是。”周赫煊问,“寿铭兄也知道他们?”

梁簌溟说:“我怎会不知道?任公先生这几天心情都不好,说是要给一对荒唐男女当证婚人。”

“倒也为难他了。”周赫煊忍俊不禁。

梁启超那个证婚人可当得不情愿,是看在朋友和晚辈的面子上,勉强点头答应的。周赫煊非常期待那历史性的一刻,梁启超的证婚词可谓空前绝后。

两人闲聊片刻,周赫煊突然说:“朱自清先生可在清华?”

梁簌溟挠头道:“我好像听说过此人,应该在清华吧。明诚找他何事?”
首节 上一节 104/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