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118节


大家接连参观了几个洞窟,周赫煊突然说:“我想看看大千先生临摹过的地方。”

“请跟我来。”张轶凡领路道。

很快就来到一个洞窟内,众人点起马灯照明,夏鼐、吴作人和林风眠立即凑上去仔细查看。

“壁画的最外层都被剥了。”夏鼐站在考古学家的角度,对张大千此举很是不满。

吴作人用放大镜看了一会儿,突然说:“这处线条好像被新近勾描过。”

林风眠也凑过来仔细观察,狐疑道:“没有吧。”

“你再看颜料的色彩。”吴作人说。

林风眠又观察一阵,苦笑道:“大千先生好手笔。”

张轶凡有些得意的解释说:“由于外层风化严重,第二层壁画的部分线条也有少许损伤。家师与五位画僧精心调制颜料,又经过反复对比研究,才亲自把壁画损伤部分修复。不是最顶级的专业学者,根本就看不出来。”

夏鼐气愤道:“这些都是古物,哪能随意动笔破坏原貌?”

张轶凡不高兴了:“夏博士此言差矣,这不是破坏,而是修复。”

周赫煊虽然没有说话,但心里还是偏向张大千的。就像后世修复故宫一样,古物也需要维护修缮,总不能看着它一点点损毁。

只要别瞎比乱来就行,张大千亲自修复壁画还是很让人放心的。等时间再久一些,新颜料和旧颜料混为一体,估计就连吴作人他们都看不出来。

又接连走了几个洞窟,夏鼐突然面色剧变,指着一处画壁说:“这里是怎么回事?”

别说专业人士,周赫煊这个外行都发现了,那处壁画被剥伤一大块。

张轶凡苦笑道:“这真不关家师的事。”

周赫煊道:“谁干的?”

张轶凡耐心解释说:“刚开始的时候,谁都不知道一些洞窟壁画有好几层,不然早就被洋人给刮走了。前段时间家师与于右任先生游览莫高窟,骑兵第五师师长马呈祥随行。家师见壁画斑驳处的下层隐有画迹,便对于先生说:‘下层必然有画。’马师长乃令其部下以石击落上层烧毁的壁画,赫然发现前代画层,因此家师就留在莫高窟临摹。”

周赫煊道:“也即是说,这处壁画是那个马师长的兵弄坏的?”

张轶凡点头道:“正是。”

“简直是乱来!”夏鼐已经气得脖子都粗了,“当兵的不知好歹,于右任和张大千还能不清楚?就算是专业的考古人员剥画,也要考虑周全小心处置,哪能让当兵的用石头砸?”

张轶凡没再言语,估计他自己也觉得理亏。

周赫煊问:“当兵的弄坏了几个洞窟?”

张轶凡道:“只这一个。”

“那还好。”周赫煊点头说。

到了此时此刻,周赫煊心里也对张大千和于右任很不满了。这两位估计刚开始就没把壁画当回事儿,任由大头兵胡搞,等见到第二层壁画才出声制止。

参观的洞窟越多,夏鼐的脸色就越难看,因为有些洞窟的壁画是魏晋风格。

据夏鼐推测,张大千不仅剥掉了已经损毁严重的宋代壁画,连第二层的唐代壁画也剥掉了,其目的无非是想看看更里面的内容。

第九百九十二章 鸡同鸭讲

身份不同,关注点就不同。

夏鼐关注的是敦煌壁画的破坏程度,婉容、林风眠、吴作人关注的是壁画艺术,而周赫煊则在观察各个洞窟的情况。

周赫煊发现,但凡是张大千没有临摹过的洞窟,基本上都脏乱不堪。这些洞窟一度被当做骑兵马厩,有些洞内甚至还留有食槽,要说破坏,军阀破坏得更厉害。

而张大千临摹过的那些洞窟,则被清扫得干干净净,每个洞窟还被他归档编号。至少看起来就让人更舒心,也算是对抢救敦煌壁画做出贡献了。

直到周赫煊进入另一个洞窟……

“王八蛋!”

夏鼐盯着一处画壁咬牙切齿,气得都快晕过去了。

只见精美的唐代壁画上写着一行毛笔字:“……发现此复壁有唐画,命儿子心,率画工……破三日之功,剥去外层,颇还旧观,欢喜赞叹,因题于上。蜀都张髯大千。”

周赫煊也气得不行,回头看婉容、吴作人和林风眠三人,却发现他们并不是太在意。

周赫煊终于明白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一事,为什么到21世纪都众说纷纭了。强烈谴责的,基本上都是考古界人士;而为张大千辩解的,大部分都是玩艺术的。

特别是在民国画家的眼中,张大千是在壁画空白处题字,并没有破坏壁画的美观。这就好像收藏家在古董字画上盖章题跋一样,属于风雅行为,不但不该谴责,反而可以作为美谈。

而在夏鼐这种专业考古人士看来,张大千在唐代壁画上题字,就跟游客写“XXX到此一游”没啥两样。

“张正权在哪里?”夏鼐气得连张大千的字号都不说了,直接称呼本名。

张轶凡对此很不满,他不仅是张大千的学生,更是张大千的子侄辈,认为夏鼐表现得对师父很不尊重。

又路过了好几个洞窟,终于见到张大千本人,还有他的儿子、五位画僧、两个徒弟和几个被雇来干杂活的当地农民。

夏鼐见张大千正站在梯子上,而梯子直接搭在画壁上,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他顿时更加愤怒:“下来,快下来,哪有你们这样搞的!”
首节 上一节 1118/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