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123节


“是的。”夏鼐点头道。

周赫煊又说:“但凡事也有意外,比如某个农民,一锄头挖出大型古墓。即便我们没有完善技术,也必须对其进行快速发掘,这是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

夏鼐赞同道:“应该的。”

周赫煊说:“所以我认为,考古应该定一个基本原则做为大前提,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夏鼐拍手大赞:“此乃金玉之言,当为考古学界共识!”

张大千突然说:“敦煌壁画都毁得差不多了,我就是在抢救。”

夏鼐连忙反驳:“敦煌壁画毁的只是外层,只要你不去乱剥,内层再过一百年都没事!我们现在该做的,就是保护,保护现存的壁画,而不是所谓的抢救。”

“反正嘴巴长在你身上,好歹都是你说了算。”张大千郁闷道。

周赫煊道:“那咱们就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为前提,把张先生在敦煌的研究定个章程。首先,只有那些内层已经受损或暴露的壁画,张先生才有资格把外层剥掉。其次,在临摹研究壁画的时候,必须遵循基本的考古操作。比如不能在画壁上题字,比如不能直接把梯子压在画壁上,一切有可能破坏壁画的行为都不能有。”

“没问题。”张大千答应得很爽快,反正只要把周赫煊糊弄走,剩下的事情随便他怎么搞。

“那好,我们就签一份君子协定。”周赫煊喊道,“国达,拿纸笔和印泥过来!”

一个钟头过后,周赫煊把协定拟好抄录两份,笑着说:“张先生,请签字用印吧。”

张大千提起毛笔刷刷写下大名,又盖上自己的印章,没好气说:“周先生,你现在该不会再阻拦我了吧?”

周赫煊笑嘻嘻的对夏鼐说:“夏博士,请你在莫高窟多留一段时间,把所有洞窟的情况全部检查存档,并拍下照片做证明。一旦张大千先生违反协议,请务必发电通知我。”

“包在我身上。”夏鼐笑道。

周赫煊又对负责保护安全的兵头子说:“马排长,等夏博士考察完毕,他会给你一个清单。清单上注明了哪些壁画不能动,一旦张大千先生有破坏行为,请你立即给我拍电报。若情况属实,张大千先生破坏了一面墙壁,那我就奖励你十根金条!”

马排长听得两眼发光,乐呵呵说:“我一定盯牢了,请周先生放心。”

周赫煊告诫道:“你别为了金条,自己跑去损毁壁画。要知道,你剥的壁画,跟张先生剥的壁画,那是有区别的,专业人士一眼就能看出来。若你敢擅自破坏文物,我让你的排长当不下去!”

“不会,不会。”马排长连连保证,暗骂读书人的心眼儿就是多。

周赫煊又回头问张大千:“张先生,你看这样的安排合理吗?”

张大千脸都黑了,咬牙道:“合理,非常合理!”

周赫煊眯眼笑道:“张先生,你别想以后赖账。若你违反这份协议,我保证让你在中国名誉尽丧,不信你就试试看。”

“你厉害,我知道。”张大千被一步步引到坑里,现在是真没脾气了。早知如此,他就不会签那份破协议,现在白纸黑字根本没法抵赖。

第九百九十六章 家国

接下来的几天,夏鼐忙着考察各个洞窟的整体情况,马排长则亦步亦趋跟在张大千身后。这位排长恨不得张大千赶快把壁画弄坏,他好去周赫煊那里讨赏金,一面墙十根金条,多破坏几面他这辈子都不愁了。

婉容、吴作人和林风眠三人,每天都站在壁画前挪不开腿。对于画家来说,那些刚刚剥开的壁画太美了,线条和色彩之妙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周赫煊如今算是合格的书画收藏家,纯以鉴赏的角度来讲,他也恨不得把这些壁画搬回家里去。

后世子孙游览莫高窟欣赏壁画,是很难理解这种心情的,因为他们看不到原本的色彩。就像兵马俑一样,刚出土的兵马俑色彩鲜艳,宛若真人,但几十秒的时间就迅速褪色,三天之后色彩全无。

估计大部分中国人,都以为兵马俑就是灰扑扑的样子,完全无法想象它刚出土时的惊艳。

周赫煊站在婉容身后,见她刚刚临摹完一幅局部图,笑道:“怎么,舍不得走了?”

婉容开玩笑说:“我想下半辈子都住在这里。”

吴作人听见他们的对话,突然回头说:“周先生,我有个不情之请。”

“你讲。”周赫煊道。

吴作人不好意思道:“我想留下来研究敦煌壁画,但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如果周先生能借给我五千现大洋,那我就留在莫高窟时刻监督大千先生,我肯定比那位马排长更专业。当然,这5000现大洋,我以后一定会慢慢工作偿还。”

“没问题。”周赫煊笑了笑,又转身问林风眠,“林先生也想留下来吗?”

林风眠摇头道:“壁画再美,终是死物。我最多在此停留两三个月,就要到重庆和前线去宣传抗战,等哪天把日寇赶出中国,我想我还会回到这里的。”

林风眠是国民政府政治部设计委员,担任着抗战宣传任务,并多次到前线做考察创作。

当然,也不能说吴作人就不爱国。

吴作人三年前曾组织战地写生团,到前线收集素材,之后又担任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理事,创作了数十幅反应抗战和人民疾苦的作品。他和林风眠一样都是爱国画家,只不过此时的选择不同而已。

林国达突然举手道:“老师,我想留下来。”

周赫煊笑问:“你又不懂绘画,你留下来做什么?”

林国达说:“我已经把《二十四史》读了一大半,最感兴趣的就是汉唐时代。夏博士说他考察完敦煌壁画,就会到西北各地做实地研究,我想跟着他一起走访汉唐边塞。”

周赫煊微笑鼓励道:“有学术追求是好事,一应费用我来负责,你跟在夏博士身边多学点东西。对了,这次我带来了两台照相机,其中一台就送给你。”

“谢谢老师。”林国达大喜。

周赫煊一路悠闲的走到张大千所在洞窟,只见这位老先生呆立在明代壁画前。
首节 上一节 1123/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