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124节


张大千回头苦笑:“真想剥开啊。里面至少还有三层,甚至是四层,外层的明代壁画跟里面的晋唐壁画相比,就好像是萤火虫之比日月光辉。明诚,你知道这对一个画家而言有多难受吗?”

周赫煊指着身后的方向,说道:“那边有几十个洞窟被打穿了,你知道是谁干的吗?”

“不清楚。”张大千摇头道。

周赫煊说:“晚清道士王圆禄。”

“略有耳闻。”张大千立即有了印象。

周赫煊问:“你对王道士打通洞窟的行为如何评价?”

张大千愤然道:“毁坏艺术,那几十个洞窟靠通道处的壁画全被他糟蹋了。”

周赫煊笑道:“你对王道士的评价,就跟夏博士对你的评价一样。”

张大千不服道:“怎么可能一样?我是为了艺术,那王道士全是出于私心。”

“王道士自己可不这么想。”周赫煊说,“王道士虽然崇信道教,但他看到莫高窟的佛家古物,立即自发的留下来保护。他清理砂石,供奉香火,靠布道幕化来筹钱保护莫高窟。有时候钱不够用了,王道士还帮人抄写道经。打通几十个洞窟对他而言,意味着耗尽钱财,但他还是那样做了,只为方便信徒香客们礼佛。你是为了艺术,王道士是为了礼佛,夏博士是为了考古事业。从主观上来讲,谁错了呢?似乎都没错。你有理由批评王道士,而夏博士也有理由批评你。”

张大千默然,难以反驳。

周赫煊继续说道:“你为了临摹晋唐壁画而毁坏宋明壁画,而王道士为了筹钱,几百两银子都卖掉莫高窟几十箱古籍和数千经卷。这有什么区别吗?”

张大千辩解道:“当然有区别,我……”

周赫煊打断说:“你剥掉的画层在洞内,王道士建的太清宫在洞外。后人看到洞内的壁画和洞外的太清宫,就会联想到你们所作的一切,你认为这很光彩吗?说句不好听的,如果王道士当年没有发现洞窟复室,那莫高窟的数千经卷如今还完好保留着。如果你没有发现壁画复层,那几十年后晋唐壁画也能完好无损。”

“你……罢了,我不再剥画就是!”张大千气得差点一口血吐出来。

周赫煊确实说得有些过分了,不该把张大千和王道士相比。虽然张大千对敦煌壁画有所破坏,但他历史上对敦煌学的研究发展立下了大功,是功是过很难说得清楚。

最大的难处还是国家太落后。

如果清政府繁荣强大,敦煌经卷也不可能遗失海外。当初王道士发现了莫高窟复室,里面的数千经卷和数十箱古籍,本来是准备运往省府妥善保管的,结果因为当地官府拿不出六七千两运费而作罢,导致大量文物被洋人用屈屈一千多两银子买走。

如果中华民国繁荣强大,那也轮不到张大千这个画家耗费几千两黄金来研究壁画,而是由国家组织专业的考古团队进行发掘。

作为华夏子民,只能期待一个盛世的来临。

到那时,不但能保护我们国内的文物,还能慢慢把遗失海外的文物收回来。

第九百九十七章 西北匪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当周赫煊带着依依不舍的婉容离开敦煌时,这里已经迎来今年的第一场小雪。夏鼐、林国达、吴作人和林风眠四人,全都留在了莫高窟,周赫煊身边只剩下婉容、孙永振和朱国桢。

白天就已经很冷了,晚上温度更是低得吓人。那辆破卡车又时常抛锚,周赫煊和两个保镖不得不亲自上阵修车,回程的路上那是真闹心。

众人走走停停,终于过了武威地界,几天后又进了永登县的辖区。

“嗓子好点了吧?”周赫煊一边开车一边问,由于连日赶路,三个男人都是换着做司机。

“好些了,就是一直想喝水。”婉容低声回答。

西北的秋冬气候又干又冷,婉容前两天估计是患上了咽炎,嗓子非常难受。幸好随身备着药品,否则只能硬扛着,此时的甘肃可不好找药。

坐在车斗内朱国桢突然说:“先生,换我来开车吧,你先歇会儿。”

周赫煊笑道:“就快到县城了,不用换司机!”

“哒哒哒哒……”

就在此时,公路两旁突然响起阵阵马蹄声,惊得孙永振和朱国桢连忙起身张望。

“是土匪!”孙永振喊。

朱国桢翻身爬到驾驶室顶部,手里提着把汤姆森冲锋枪大喊:“先生,加速冲过去!”

孙永振也提着冲锋枪说:“老朱,你打左边,右边的土匪归我。”

为了防止土匪骚扰,周赫煊在离开西安的时候,特地从胡宗南那里要来两把冲锋枪和若干发子弹。

“我操!”

周赫煊本来在换挡加速,突然看到前方公路正中央的情况,连忙说:“都别开枪,土匪有机关枪拦路,我们冲不过去的。”

孙永振喊:“倒挡,倒挡,快后退!”

数十近百个土匪蜂拥而来,个个骑马,很快把周赫煊他们的卡车远远包围。

“砰!”

一个土匪头目冲天放枪,大喊道:“快停车,我们只抢财货不杀人,再乱动就不客气了!”

朱国桢问:“先生,怎么办?”

周赫煊估量了一下形势,停车道:“保命要紧,钱我有的是。”
首节 上一节 1124/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