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176节


老蒋的可悲之处,不在于没人敢对他说话,而是没人对他讲真话。

咱们继续看史迪威的日记:“他证实了我全部的最悲观的观点,花生米其实算不上独裁者。他发布命令,每个人都鞠躬言是,但谁也不干什么。他了解中国腐败贪污的全部情况,但他没有治愈这一问题的力量……他也了解全部恶劣条件,但他做不了什么……他想成为一个合乎道德的君主,一名宗教领袖,一位哲人。但他没受过教育……他不爱听不快的事,于是所有人只讲他爱听的,不可能和他讲理……如果谁顶撞了他,他会勃然大怒……他大量发布命令,如同雪片一般,每个人都唯唯诺诺,他从不知道实际上做了哪些事。他害怕老百姓,怕人们议论,于是他竭力阻止他们讲话。这很愚蠢……他没有理由怕什么,让他们说好了。他也不必怕共党,他本可以利用他们。”

史迪威只是中国的一名匆匆过客,在中国没住多久,但已经把局势看得很清楚了:“战争之后,中国将会遇到极大的麻烦。花生米只明白他身边发生的事,而这个国家很大,他不可能完全控制。顽固、愚蠢、无知、专横、不容他人、不讲道理、无法说通、忘恩负义而又贪婪无比。”

我们前一章提到的石牌保卫战,老蒋虽然对外宣称是“中国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颇有誓与国家共存亡、君王死社稷的慷慨决绝。但实际上老蒋吓尿了,他以为日寇即将攻破三峡、杀入重庆,他紧张到当着美国人的面,对汇报军情人员发脾气的程度。

史迪威在日记中是如此记述的:“在宜昌事件(即日军进攻石牌)中一片惊慌,他极为紧张,甚至将茶壶和花瓶摔到来访者身上。”

而让史迪威最无语且愤怒的是,远征军第二次入缅作战这么重大的事情,常凯申没有跟任何军政部要员商量。史迪威找军政部长何应钦开会讨论作战计划,何应钦表示一无所知,气得史迪威在日记中写道:“显然,如果何(应钦)不知道,军政部里是没人知道了。那么,花生米同谁协商呢?同厨师,也许,或者是他的伙伴,上帝!这高于一切,这个自大的小东西(指老蒋)将决定几个国家的命运……这个伟大的独裁者,他让他的部队忍饥挨饿,是世界上最大的傻瓜……他以为他是主的化身,实际上他是个顽固的小蠢驴。”

常凯申是很难被人说服的,他在没有任何证据时轻易下结论,且不可更改。他在面对好消息和坏消息的同时,必然坚信好消息,即便所有线索都证明坏消息才是真实的,他依旧相信好消息。

对于这一点,史迪威同样深有感触。

在远征军作战问题上,常凯申的很多做法让史迪威匪夷所思,他只能请求宋霭龄和宋美龄去帮忙劝说:“花生米越来越不像是个独裁者,倒更像是个政治上的骑墙派。他除了树立个人声誉之外,没有什么权力,他的家人更了解这一点……花生米要比我所想的更加反复无常和怪诞。梅(宋美龄)总是说,他很难把握,他得出结论时不太考虑证据……她们(负责劝说的宋氏姐妹)已近乎精神崩溃,不能入睡。梅(宋美龄)说昨天夜里她祈求了他。梅对我说,她做了一切努力,就差杀了他。埃拉(宋霭龄)说,他在烦的时候就装出一副高贵的样子。”

所以周赫煊的任何建议,在老蒋那里都是无效的。

连宋美龄和宋霭龄都无法说服,更何况周赫煊了。别看在小事上,老蒋处处顺着宋美龄,遇到大事他半点都不会让步。

史迪威第N次离开重庆之前,特地来了周公馆一趟。他在周赫煊面前大吐苦水,抱怨一通道,“周,我已经快被你们的领袖逼疯了。他的所有军事命令,都不跟中国军政部商量,而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讨论。上帝啊,难道他的办公室助理们,会比军政部的将军、参谋更了解战争?真是荒唐透顶,美国和英国的命运,居然就可能掌握在这个傻瓜手里!”

周赫煊笑呵呵说:“那不是他的办公室,而是侍从室,我们的蒋先生很复古的。在中国古代,如果皇帝不信任自己的将军和大臣,那么就会另设私人机构,比如清王朝的军机处。”

“见鬼的侍从室,我和中国的将军还不如花生米的侍从!”史迪威疯狂呐喊发泄着。

周赫煊说:“这是中国的传统政治手段之一,君主策划于密室,其他官员照章办理即可。”

史迪威道:“可花生米身边的侍从,只会溜须拍马、隐瞒实情。你很难想象,花生米对于缅甸战场的一系列指挥,都是在对前线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做出的!他是在谋杀士兵的生命!整个重庆,我估计是唯一会对花生米说真话的人,我说出的很多真话都让他震惊,因为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我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得罪那些隐瞒真相的人,他们在花生米面前说我坏话,还造谣说我阴谋夺取军权,说我想当中国的太上皇。真是可笑,我一个在中国毫无根基的美国人,怎么可能夺取军权,怎么可能当中国太上皇?中国人民又不是傻瓜!”

“你不是那个唯一说真话的人。”周赫煊苦笑,“几个月前,我也在蒋先生面前说了真话,所以到现在我都无法迈出家门。我家的大门口,每天24小时有士兵看守。”

史迪威耸肩摊手:“我这次来找你,就因为你是国际问题专家,是中国的大学者。我想请你去劝说花生米,但看来是想错了,这个世界上没人可以说服他。”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重获自由

史迪威的日记,要配合常凯申的日记来看才有意思。

当史迪威在日记里大骂老蒋是世界上最大的傻瓜时,同一天,老蒋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此人(史迪威)之无常识、无人格,实难令人想象。”

史迪威在日记里骂老蒋不跟军政部商量军情,只在密室里做决策。老蒋则在日记里,骂史迪威隐瞒英美部队数据,想让中国士兵去当炮灰(当时史迪威拒不提供美国海军兵力文件,只说会派遣适当之兵力)。

史迪威在日记里骂老蒋破坏盟国关系,老蒋则在日记里骂史迪威“误事不浅”,是破坏中美关系的“总因”。

如果两人的日记实时公开发布,那就相当于在对喷,他们对彼此的厌恶毫不加以掩饰。

史迪威对于老蒋的评价,基本上是属实的。

同样,老蒋对史迪威的看法,也并非胡说八道。

史迪威这个美国佬,在中国不但跟常凯申有矛盾,跟宋子文等人也有矛盾,他甚至跟飞虎队长陈纳德都有矛盾。

当时陈纳德建议调集优势空中力量,引诱日本空军出动,一举消灭日本在华的大部分空军,从而破坏日本陆海两面的交通线,使中国本土和缅甸作战更加顺利的进行。

这是个非常好的计划,然而被史迪威否决了。他否决的理由是:中国军队太渣渣,不足以保护机场。如果对日空中打击实施过早,引敌来攻,则云南、广西和湖南各地机场均将丧失,以后的仗就不更好打了。

说白了,史迪威看不起中国军人,看不起中国的军队——虽然中国军队当时确实糟糕,但至少没有史迪威所说的那么垃圾。

如果说老蒋是一头傲慢自大的狮子,那史迪威就是一只见谁就怼的泰迪。这货不仅看不起中国军队,还看不起英国军队,并且还把这种蔑视态度不断的表现出来,导致他跟英国军方同样关系恶劣。

陈纳德对于史迪威的评价应该是最恰当的:“史迪威的中国使命,无疑是把难度最大的外交工作,放到了一位战时职业军人的肩上……他总是把自己完全看成一名陆军军人,而根本不明白他作为外交官的基本职责,他也没有那份耐心去弄明白这一切。”

史迪威的一切言语和行动,都是站在军人立场上做出的。他觉得指挥系统太烂,无法整合所有部队的力量,于是就要争取远征军的最高指挥权;他觉得应该各战线配合,让日军在南北战场无法兼顾,于是就建议调动老蒋防备共党的部队,跟八路军一起出兵山西。

这怎么可能?

简直犯了老蒋的大忌。

史迪威在中国待了十几年,游历过整个中国,甚至可以用汉语写日记。他对中国现状很清楚,却刻意忽视其中的政治因素,妄想让中央军、地方军阀和共党部队齐心协力,做不成他想要的就破口大骂。

史迪威评价老蒋志大才疏,他自己也同样如此。

最后,由于史迪威的不断诋毁,罗斯福对老蒋也厌恶到极点,于是要求把中国战区的指挥权交给史迪威。老蒋怒火冲天,直接威胁说,如果让史迪威全权指挥,那么中国就退出盟国独立抗日。

得,把老蒋逼得掀桌子了,史迪威也因此被撤换职务。

史迪威和老蒋的矛盾激化,大概可以这样描述——

“我觉得该这样。”

“我认为不行。”

“你不尊重我。”

“你个垃圾,煞笔才尊重你。”

“妈卖批!”
首节 上一节 1176/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