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234节


紧接着,周赫煊又租赁录音设备,去相声园子里录制相声,去戏院里录制京剧,还弄了不少中国和外国的唱片。

就在周赫煊忙着筹备广播电台时,《枪炮、细菌与钢铁》一书也在继续发酵。

人们喷归喷,但时下的诸多文人学者,还是对此书报以极大的重视。

就连骂周赫煊最狠的鲁迅,也翻着前面30万字反复阅读。这本书让他眼界大开,许多以前想都没想过的问题,突然如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摆在他面前。

感受到最大震撼的,还是那些研究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民国学者。

燕京大学教授李汉景,刚刚从定县做完农村社会调查回来。他看完《枪炮、细菌与钢铁》后,连自己的社会调查论文都顾不上写,就冲到校长司徒雷登那里:“司徒雷登先生,你看过这本书了吗?”

司徒雷登一愣,随即笑道:“正准备读。”

“此乃人类社会学的旷世绝作,一旦在欧美出版,必将轰动全世界。书中所展示的观点,发前人之未想,足以开创一个人类学的学科分支。”李汉景激动地说。

“真的那么厉害?”司徒雷登惊讶道。

“何止厉害。”李汉景对周赫煊推崇备至,“我在哥伦比亚和加利福利亚大学留学多年,还从未见到过这么杰出的人类社会学著作,它足以傲视全世界所有的同类作品。”

“噢,买噶。”司徒雷登忍不住说起英语,笑道,“听你这么一说,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拜读了。”

李汉景道:“校长先生,我听说周赫煊就住在天津,不如聘请他来燕京大学做社会学系主任吧。有他主持燕大社会学系,必然让社会学系的学术水平大大提高。”

司徒雷登笑着摇头说:“你不知道他的身份吗?”

“什么身份?”李汉景整天忙着做社会调查,对周赫煊的情况并不了解。

司徒雷登道:“他是北大校长,怎么可能来燕大做系主任?”

“啊?”李汉景惊诧说,“北大的校长不是蔡元培,代理校长不是蒋梦麟吗?”

司徒雷登瞬间无语,好笑道:“李教授,你应该多看看报纸了。”

李汉景挠挠头,又说道:“校长,我建议燕大专门为《枪炮、细菌与钢铁》设置一门科目,至少也要是辅修科目。但凡研究人类学、社会学的老师和学生,这本书都是必看的。”

司徒雷登沉思片刻,最终表态道:“等我先把这本书看完再说。”

“那好,我先走了。”李汉景还得忙着写社会调查论文。

司徒雷登把书翻开,这本书的专业术语不多,普通人也能看得明白。司徒雷登只看了前面十万字,就已经对周赫煊惊为天人,他当即把燕大社会系主任喊来:“从下个学期开始,我决定把《枪炮、细菌与钢铁》做为社会学系的必修课。你去安排一下!”

周赫煊是坑苦了民国的大学生,不仅燕大将《枪炮、细菌与钢铁》列为必修课,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等等南北方公立和私立学校,纷纷在未来几年内,将此书列为人类学和社会学系的必修科目。

北大此时虽然没有专门的人类学、社会学系,但却设有相关学科,同样把他们校长的新作给选进去。

《枪炮、细菌与钢铁》被民主人士喷得狗血淋头,可接下来的几年,逐渐成为中国人类学、社会学的经典著作。甚至后来在欧美出版后,牛津、剑桥、巴黎、哈佛等国际知名大学,也将此书列为选修或必修课。

30年代的时候,牛津大学人类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有句戏言:“可以不知道英国首相,但必须知道周赫煊先生。”

欧美学界将此书奉为经典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争论。比如书中给出的各种数据资料,就被学者们批评没有专业依据,但经过多次国际学术交流,却渐渐发现许多都有考古实证。

当然,还是有那么十多处,如今的人们无法辨别真伪,从而对此展开长达数十年的研究。多位学者毕生致力于对《枪炮、细菌与钢铁》的研究,欧美的相关专业学生们,也经常截取部分书中观点做为毕业研究论文。

经过无数学者的共同努力,《枪炮、细菌与钢铁》居然真的衍生出一门全新的学科分支,名叫“历史人类学”(historical anthropology)。

后世学者对历史人类学的发展看法,普遍认为开山之作是马克·布洛克在1924年发表的《创造奇迹的国王们》,而真正的奠基之作则是周赫煊在1928年创作的《枪炮、细菌与钢铁》。

从30年代到70年代,都是历史人类学的探索期。法国年鉴史学派为开拓这一学科,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逐渐完善了学科理论基础。直到1967年布罗代尔出版《物质文明与资本文明》,这本书成为历史人类学的又一代表作,宣告着历史人类学的最终成型。

70年代以后,历史人类学在欧美和苏联多个国家迅速发展,周赫煊也算一代开派宗师了。

二十一世纪周赫煊的百科资料,也多出一个耀眼的前缀头衔——历史人类学奠基者。

第一百九十七章 电台开播

天津城南,傍晚时分。

修鞋匠袁三儿收摊回家,路过巷口的杂货铺时,他拿出瓶子准备进去打烧酒。刚走到门口,就见柜台前围满了人,里面传来字正腔圆的新闻播音。

“昨日,南京伪政府常凯申通电全国,在徐州誓师,发布二次北伐总攻令。常凯申自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沿津浦线北进;冯玉祥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沿津浦、京汉两线间的鲁西、直南向北推进;阎锡山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由京绥、正太两线东进;李宗仁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袁三儿听到新闻的第一反应,不是又要打仗了,而是那说话的声音真好听。他稀奇地往人堆里挤,却见柜台上放着个小盒子,声音居然是从盒子里发出的。

这是最廉价的矿石收音机,外观跟后世完全不一样。

外部盒子是用硬纸包布糊成的,把上头的盒盖打开,可以看到许多个旋钮,以及一些像螺帽的玩意儿。旁边还有个小格子,放着一副耳机模样的扩音器。

“真稀罕!”

“你说这洋人的脑子咋就那么灵光,还能把声音装进盒子里。”

“这是新式的唱机吗?咋看不到唱片?”

“老板,你这是什么物件?”

“……”

围观群众议论纷纷,杂货店老板笑道:“这叫晶石收音机,美国货。”
首节 上一节 234/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