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293节


周赫煊建议说:“我们可以找一块已经成熟的稻田,再请众多记者和商家前来见证。把稻田分为均等的两部分,一面由收割机负责收割,另一面用传统方式收割。你看如何?”

“这法子好,直观而可信。”易培基笑道。如果真能成功推广收割机,并给广大农民造福,对他而言也是提高名声和政绩的大好事。

……

如今中国广泛种植的还是传统稻谷,生长周期比后世杂交稻稍长。

七月底到八月初,比较早熟的稻田已经一片金黄,晚熟的则要等到八月中旬和下旬。

这天早晨,由农矿部官员、报社记者、上海商界代表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赴上海远郊的金山地区。

“易部长、虞先生、周先生、李先生、梁记者……”当地富绅孟怀明上前逐一抱拳敬礼。

孟怀明是金山的大地主,这次收割实验就选在他的稻田里进行。

当地农民纷纷跑来看稀奇,记者和商人也对此非常感兴趣,就等着看比赛结果。

一块金黄色的稻田被分成两部分,四个长工使用传统收割方式,另外两个长工使用人力收割机。

李书华担任裁判,他打开怀表喊道:“预备,开始!”

最初时,由于长工对机器不熟悉,搞得手忙脚乱,常常顾手不顾脚。慌乱之下,甚至出现把稻杆搅进脱粒轮,导致机器被卡住的状况。

而另外四个长工,则非常利落的使用传统方法收割和脱粒,收割速度反而比机器更快。

李书华脸色有些难看,吩咐随行的北大学生去清理机器,而看热闹的农民则议论纷纷:

“这什么破机器啊,弄着弄着就歇工了。”

“哈哈,那些喝墨水的先生,怎么可能会做农活?”

“用机器织布还行,收稻子还是咱们农民更厉害。”

“……”

包括那些商人和记者,都以为机器要输掉比赛。因为十多分钟过去,靠传统方式收割的稻谷数量,已经是机器的两倍有余。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失,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在两个长工熟悉机器后,居然渐渐赶上来,非常轻松地实现反超。

直至机器那边收割完毕,他们的对手才完成三分之二的工作量……

第二百四十七章 推广

一直没说话的虞洽卿,在比赛结束后突然拍手鼓掌:“真是个好机器啊!”

李书华笑着介绍道:“我们这种收割机还有个优点,那就是主体为木质结构。便于制造,成本低廉,适合大范围推广,中等家产的农民也能买得起。”

易培基哈哈笑道:“此物甚好,我会督促农矿部,将这种机器快速推广向全国农村。”

周赫煊说:“还需要商会帮忙支持。”

“虞某一定竭尽全力。”虞洽卿立即表态。

虞洽卿现在的身份是全国商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总商会会长,他虽然自身不搞机械制造,但却可以帮忙联络全国的相关商人。

商人代表当中,突然有个中年人说:“这种机器对农民帮助极大,我愿把它引进到沙县!”

说话的正是沙县商会副会长黄尔康,此君跟虞洽卿一样,也是贫困学徒出身,靠自己一步步努力才发展起来。

黄尔康去年开始涉足糖果生意,今年便来上海开分店(总店在福州),明年甚至把分店开到了天津。周赫煊跑去请虞洽卿时,黄尔康顺便跟来看热闹。

黄尔康做生意的信条便是重视穷人,去年有个小孩到他店里买白糖,而且只买一铜板的糖。店员嫌小孩买得太少,便说没有糖卖。

黄尔康听到以后,立即叫住小孩,并把白糖卖给他。事后对店员说:“炎日当头,叫小孩来买一铜板的糖,定是家境贫寒且又有急用。你嫌一铜钱生意小,麻烦多,可见不会做生意。你还是另谋高就吧。”

于是黄尔康把店员辞退了,并且定了个店规:遇有穿草鞋进店的,店主应亲自送茶敬烟,以示亲切;遇有穿皮鞋进店的,则由学徒送茶敬烟,以尽礼貌。

这是个厚道人。

“赣州的生意我包了!”

“别的地方我没法做主,我代表益阳订购500台收割机!”

“安庆,我们安庆也要。”

“……”

商人们纷纷许诺,这些人显然看到了收割机的价值,不想错过这个既能赚钱又可利民的好生意。

不过嘛,也有些奸商死盯着机器细看,想要找木匠来仿制山寨品。

这玩意儿主体为木质结构,非常容易仿造。也就脱粒器的疏密程度不好把握,太密了易卡住穗子,太疏了脱粒不干净。

周赫煊笑着说:“先不急,咱们再来比一场。”

很快又找了两块差不多的稻田,这次长工已经熟悉机器,稻谷收割起来飞快。而那四个用传统方法的长工,由于已经连续工作一小时,体力稍微有点下降,稻谷收割速度还不如之前。
首节 上一节 293/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