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357节


“谢谢。”鲁迅心情非常愉悦。

自从许广平怀孕后,鲁迅的脾气好了很多,甚至连写出的文章都语气委婉了些。

安德瑞跟鲁迅闲聊几句,很快进入采访正题,笑问道:“周先生,你看过另一位周先生的作品吗?我指的是周赫煊。”

鲁迅讶然说:“我还以为,你这次采访要问胡适和陈德征的论战。”

安德瑞耸耸肩道:“胡先生和陈先生的论战,涉及到某些不便说明的原因,《字林西报》是不会参与其中的。我这次来访,专门为了谈另一位周先生。你知道,那位周先生的作品,最近在欧洲引起了轰动。”

“他的作品,我都读过。”鲁迅回答道。

安德瑞问:“你作何评价?”

鲁迅抽着香烟,吐着烟雾笑答:“这要看什么作品。”

安德瑞道:“能说得更详细一些吗?”

鲁迅说:“我很喜欢他的诗歌,不管是《一代人》、《回答》,还是《致橡树》、《断章》,都非常优美而绝妙。特别是前两首,犀利且坚定。他的问题小说也写得很好,《神女》、《狗官》和《狗官外传》,把中国社会观察得很透彻。《大国崛起》做为新式史学著作,里头的许多东西值得借鉴。”

“你好像和他打过笔仗?”安德瑞故意挑事。

“也不叫打笔仗,只是观点分歧而已。”鲁迅说,“我非常不认可,他在《枪炮》一书最后那章的政治理念。他太天真幼稚了,把当权者想得过于光明无私。抛开最后一章不论,《枪炮》这本书的其他章节,还是非常具有开创性。”

安德瑞问:“自从《神女》出版后,最近两年的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种魔幻现实主义流派。做为乡土问题小说的领袖,你如何看待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鲁迅抖了抖烟灰:“首先,我不是什么文学流派的领袖。其次,我非常厌恶所谓的魔幻现实主义。”

安德瑞笑道:“你刚才不是还说,非常认可《神女》吗?”

“我认同的是《神女》所写的内容。”鲁迅解释道,“但后续的很多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形式大过于内容。作家为了标新立异,往往故意把时间和情节打乱,凭白增加阅读难度,而对小说主题的表达没有任何帮助。这是很荒谬的做法,简直本末倒置,把阅读小说变成了猜谜题。我们的白话文运动是为了什么?是为让文章变得易懂。如今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比文言文小说还艰涩,我坚决反对这种写作形式。”

安德瑞又问:“最近欧洲文学界预测,《神女》很可能拿下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你认为这部作品会获奖吗?”

“我不作预测,也对此没兴趣。”鲁迅道。

“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可是世界文坛的最高荣誉。”安德瑞道。

鲁迅按熄烟头,微笑不语。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拥有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资格的斯文·赫定来中国考察时,就打算提名鲁迅做候选人,并托刘半农询问鲁迅的意见。

鲁迅直接写信拒绝了,截取内容如下:“……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或许我所便宜者,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可见,鲁迅跟时下的中国人一样,有些看不起自己。或者说,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还要继续努力,才能跟别人相比。

也可以说,鲁迅的脑子很清醒,没有被诺贝尔奖的光环给晃晕了头。因为从世界文学的尺度来衡量,中国确实还没有足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当然,周赫煊属于一个例外。

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太炫酷了,完全颠覆如今小说的写作和阅读方式。《神女》做为其开山作品,而且内容也格外优秀,是完全有资格拿诺贝尔文学奖的。

在鲁迅看来,周赫煊拿诺贝尔奖,对中国来说是件坏事。

可想而知,到时候大家又要虚荣心膨胀了,认为中国已经走到世界前列,糟糕的国情现实反而被这些虚幻的荣誉所掩盖。

安德瑞采访了近20分钟,最后说道:“请你综合点评一下周赫煊先生。”

鲁迅仔细思考说:“平心而论,在思想和学术上,周赫煊当属晚清以来第一人,他超过辜鸿铭、梁启超甚多。在诗歌和小说领域,他也是最优的一等,特别是长篇小说,当今中国无出其右者。至于他的政治观点,还是那句话,我不认同。”

第三百零二章 丑儿

天津英租界,会施医院。

张云鹤站在产房外的走廊上,双手合十,碎碎念道:“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保佑小冬生孩子顺顺利利,母子平安……”

周赫煊听到里头孕妇的叫喊声,虽然心里也很急,但还是忍不住想吐槽:这里是基督教会医院,您老求佛祖菩萨,不如求耶稣上帝管用。

上午十点羊水就破了,但到中午还没生出来,足足折腾了两个多小时。

同样守在外头的张乐怡和婉容,此刻已经吓得花容失色,只听里面的惨叫声,就足以给她们留下心理阴影。

“生孩子好可怕。”婉容脸色惨白道。

张乐怡不想待在这里,她找借口说:“已经中午了,我出去帮大家买点午饭回来。”

“我也去。”婉容说完就开溜。

直到下午一点钟,产房大门突然打开,护士对周赫煊说:“周先生,胎位不正,孕妇难产,建议施行剖腹产手术。”

周赫煊还没来得及说话,张云鹤就连忙摇头:“不行不行,我听说剖腹产手术要划开肚皮,非常非常危险的,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

“剖腹产吧。”周赫煊吐口浊气道。

“绝对不行!”张云鹤立即阻止。

中国的第一例剖腹产手术,早在晚清时代就成功了。当时孕妇难产一天一夜,无计可施才送进西医院,通过剖腹产顺利生下女儿。

不过产妇在术后感染,家人却硬要出院。虽然没有后续相关记载,但根据那位洋人医生的推断,产妇很可能已经死亡。
首节 上一节 357/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