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361节


好半天周赫煊才说:“中国的聪明人太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有时候,我倒希望中国的蠢货多一些,那样劲才能往一处使。就像日本,他们的劲其实使错了方向,但并不影响他们的强大。”

“为什么说日本走错了方向?”鲁迅问。

“日本的强大和繁荣是畸形的。”周赫煊详细解释道,“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特别是欧战后,日本工业产值成倍增长。工厂日夜开工,港口吞吐不息,生产、贸易、繁荣,是日本人对自己国家的普遍印象。与此同时,日本农村凋敝,农民食不果腹,卖儿卖女稀松平常。日本真的很强大吗?并不。日本国内一半以上的工厂,都是从事纺织业,其国内市场狭窄,严重依赖出口贸易。一旦国外市场发生动荡,日本经济立马就要崩溃。别的不说,如果全体中国人坚持半年不买日本纺织品,日本的那些资本家,十个里面就有四五个要破产。”

说句正经话,抵制日货在民国时是可行的,因为日货产品太过单一,而且严重依赖中国市场。

鲁迅掏出香烟,递给周赫煊一支,自己划火柴点燃,吞云吐雾道:“你好像在《大国崛起》中预言,美国今年要爆发经济危机,甚至影响全世界。如果真的这样,日本岂不就此崩溃?”

“是的,日本经济绝对要崩溃。”周赫煊叼着烟说,“所以日本必然入侵中国,因为只有战争,才能转化国内矛盾,才能引开日本人民的视线。”

关东军入侵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旅顺、大连的租借合同快到到期,二是日本国内经济崩了,必须用战争来转嫁矛盾。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崩到什么程度?

日本甚至出现许多“没有少女的村庄”,因为农民生活过不下去,只能送女儿出去当娼妓。

《妇女》杂志曾有一篇报道:为度过荒年,贫穷的山形县小西国村,将397名少女卖给妓院,村内再也见不到少女的踪影。

此报道震撼了整个日本,山形县官厅辩解说:外出的妇女确实是397人,但做娼妓的仅有109人。

然而,山形县的风波未平,秋田县的玉米村、下乡村,雄胜郡的秋之宫村……等等村庄,也因大量少女沦为娼妓,而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到后来,“没有少女的村庄”已经不能引起关注,因为太司空常见了,大量村民举家自杀成为新的舆论热点。

直至1935年,日本女性身高出现大倒退,平均身高仅为1米48,男性平均寿命降到44岁。甚至日本的许多城市妇女,也脱下西式上衣和裙子,改穿和服,只有这样才能遮掩自己骨瘦伶仃的小腿。

日本侵略中国,并不仅仅是一撮好战分子叫嚣的,而是到了不打仗不行的地步。只有打仗,才能转化日本国内矛盾,利用军工企业运转,以及对外掠夺来挽救崩溃的经济。

也别谈日本老百姓是无辜的,当时的每个日本人,都享受着侵略中国的战争红利,不打仗他们连饭都吃不起。

第三百零五章 灵均

吃过午饭,四人下楼便遇到黄包车。

周赫煊一打听,才知道车夫们的罢工取得了胜利,各大车行同意,把每天的份子钱降低了50文。

事实上车夫提出的要求是降低300文,但双方争执不下好几天。最近北平妙峰山又在开香市,附近转道来妙峰山上香拜佛的香客颇多,所以才有周赫煊和鲁迅下车时看到的繁荣景象,车站比平时拥挤不少。

不管是车行还是车夫,都不想错过这些生意,双方各退一步才把事情解决。

就跟北平市政府里派系众多一样,北平人力车夫工会同样派系繁杂,甚至连赤党都派有人员加入。

由于各方故意挑动,今年秋天北平的车夫就要发生暴动,他们见到电车便打砸抢。总计砸毁机车、拖车63辆,电车铁轨岔道被掘10处,站厅木阁被拆5座,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万元,电车工人有30多人受伤,60多人被抢夺财物。

这次暴动震惊国内外,虽然有我党人员参与,但真正的始作俑者却是汪兆铭。

汪兆铭和常凯申的人争夺北平总工会控制权,失败之后就鼓动车夫闹事,甚至对车夫代表说:砸了电车你们才有饭吃。砸吧!出了事我们负责。”

结果导致1400多名车夫被捕,发起暴动的4名领导人被枪毙,劳苦大众就此成为国党派系斗争的牺牲品。

北伐胜利后的北平,比北洋政府时期混乱百倍,各个方面都一塌糊涂,根本没人有能力控制局面。

“周先生,再会!”鲁迅和周赫煊握手道。

“再会!”

两人坐着黄包车,朝各自的目的地而去。

行不多远,周赫煊猛拍脑袋:“唉哟,忘了找鲁迅写几个字儿!亏大了。”

即便是以孙永振的老实憨厚,听到这话也忍不住想翻白眼——周先生的嗜好还是改不掉啊。

来到清华大学,周赫煊又讲了两堂《人类文明史》,然后直往工字厅跑。他去了王国维家,结果发现人不在,说是在“怡春院”那边。

好吧,大家就别吐槽“怡春院”这破名字了。

怡春院在工字殿西边儿,有个垂花门,门额上刻着“怡春院”三个大字。早在清朝,这里专门用来安顿伶工,王府中的戏子、舞女都住在里边。

周赫煊穿过门廊,看到王国维、陈寅恪等人都坐在亭子里,赫然还有国立北平大学的副校长李书华。

“周先生,你来的正好!”李书华高兴地说道。

周赫煊走过去坐下,笑问:“你们在这里开诗会呢?”

李书华说道:“北平大学区正在筹设北平研究院,我负责筹建研究院的史学研究所,今天是来请几位国学大师加入研究所的。”

“这是好事啊。”周赫煊道。

蔡元培、李石曾搞的教育改革虽然失败,但也有些亮点。比如南京的中央研究院,以及北平的北平研究院,这两所研究院互相竞争、互相发展,是民国时期中国最顶尖的研究机构。

地位嘛,大概相当于后来的社科院和中科院,也是培养了许多人才的。

比如中央研究院的第六任院长吴大猷先生,在西南联大时就带过两个助理,名字分别叫李政道和杨振宁。比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就是中央研究院的第一届院士。又比如李四光和竺可桢先生,乃是北平研究院的会员(相当于院士)。

就拿中央研究院来说,直至抗日战争后,外国专家有如此评价:“中研院的生物组接近世界最高水平,数理组与世界顶尖水平不相上下,人文组几乎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虽然这个评价有些过于吹捧,但也不算太离谱。
首节 上一节 361/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