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362节


李书华兴致昂扬地说:“周先生,这次北平研究院的设立,我们是经过细致规划的。已经跟北平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北平天然博物馆、北平地质调查所、中法大学研究院、巴斯德学院等中外学术机关取得合作。而且研究经费也得到了保证,中央承诺每月拨款5万元。周先生你是国际史学权威,不如也来加入史学研究所吧,副所长的职务虚位以待。”

“别,我加入史学研究所可以,但副所长就不必了。”周赫煊连忙表态。

北平研究院里管事的,都是一帮留法派,皆为李石曾的亲信。

周赫煊就算能在研究院里当官,也不过是空架子,意见有分歧时,他是绝对争不过别人的。

李书华高兴道:“周先生能加入就太好了!”

李书华能不高兴吗?

周赫煊在历史领域的成就,连欧洲的历史学家都推崇不已,算得上是一尊大神。

有周赫煊在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坐镇,那就相当于一面旗帜,说不定以后还有外国同行慕名来交流。

最最最要紧的是,如今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虽然还在筹备期间,但两边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抢人才抢得飞起。如果北平研究院不赶快聘请周赫煊,说不定再过几天,南京那边就要派专人过来邀请。

周赫煊笑道:“我倒是有个建议,北平研究院每年可挑选数名学术大才,颁受其院士头衔。院士代表着此人在相关领域的崇高地位,代表着巨大的荣誉,可以激励更多同行努力奋进。”

“这倒是个好主意。”李书华认可道,“我会向石曾先生汇报的。”

历史上,中研院和北研院成立多年以后,才开始授予学者以院士(会员)头衔。

谈完史学研究所的事情,周赫煊说到正题:“几位先生,我这次过来,是为小女求名字的。我绞尽脑汁想了十几个名字,但都觉得不满意。”

“哈哈哈哈。”陈寅恪大笑,“想不到名满天下的周先生,竟在给女儿取名字的时候无计可施。”

王国维问:“明诚对女儿有什么期望?”

周赫煊说:“没什么期望。我也不图她以后有什么出息,只要能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幸福美满过完一生即可。”

陈寅恪吐槽道:“你这还叫没什么期望?不管男子、女子,谁不想拥有那样的人生?”

“倒也是。”周赫煊笑言。

王国维磋磨片刻,问道:“灵均如何?”

周赫煊猛然一喜,拍手道:“此名大妙,就叫周灵均!”

“灵均”是屈原的字,本意是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也可理解为灵善而均调。善良、灵动、平正、和谐……

第三百零六章 无休无止的学潮

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一般称为“屈原”或“屈平”。

为什么又说他字“灵均”呢?

因为屈原在《离骚》当中写道: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于是人们历来把“正则”和“灵均”视为屈原的名和字,但这并非他真正的名、字,只是一种诗意的美化而已。

就好像尼采说:“我就是太阳!”

然而“太阳”并不是尼采的真名。

周赫煊的女儿叫周灵均,也无所谓抢先贤的名字,更不怕犯了屈原自杀的忌讳。

由于时间太晚,周赫煊懒得赶回天津,他跟李书华共同前往北大,打算在北大那边住一宿。

等离开清华园后,周赫煊才说:“北平研究院的合作单位和研究经费,恐怕都还没有确定下来吧?”

大话被戳穿,李书华的表情有些尴尬,勉强笑道:“虽然还没确定,但也八九不离十了。每月五万的经费拨款,教育部承诺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这特么就是扯淡。

南北边就快要打仗了,你让北平和南京共同出钱办研究院?

周赫煊无奈摇头,这年头想做点正事真难啊。不过他不打算掺和,历史上李石曾靠着自己的努力,把北平研究院办得风风火火,根本用不着周赫煊来操心。

北平研究院,就是未来中科院的前身!

其在物理和生物领域的实力颇为强悍,两弹元勋钱三强,便是北平研究院原子研究所的会员(院士)。

只不过蔡元培和李石曾的派系之争,一直延续到南北两大研究院中。

中央研究院的成员主要由“留英美派”组成,跟美国展开各种学术合作,甚至派人参与学习了“曼哈顿计划”。而北平研究院的会员,大部分是“留法派”,积极和法国的科研机构合作,郎之万、玻尔等科学家都来北平研究院访问指导过。

比如钱三强先生就属于留法派,师从约里奥—居里夫妇。而居里夫妇则跟北平研究院联系颇深,甚至连北平研究院的原子研究所,都是在居里夫妇的帮助下设立的(此举为新中国制造原子弹打下坚实基础)。

两人坐着黄包车前往北大,周赫煊瞅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问道:“北大学生还在闹吗?”

“闹啊,从没停歇过,只不过现在稍微收敛了些。”李书华无奈摇头。

北大的学生太轴了,组团前往南京请愿不说,还组织成立了所谓的“救校敢死队”、“武力护校团”。以至于中央教育部都被迫做出让步,承诺合并改组后的“国立平大北大学院”,对外译名仍旧称为“国立北大”。

然而学生们还未满足,由于阎锡山断掉了李石曾的经费,导致教育款项捉襟见肘。北大和北师大的学生继续请愿,要求增加学校的预算,结果遭到北平当局镇压。
首节 上一节 362/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