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370节


这次谈判不但不会成功,反而会让苏联增兵的时间更加充裕。而本土作战的东北军,反而毫无准备,还寄希望于苏联人退让。

终于在七月底,苏军的第一支援军抵达中苏边境,并越界陆续占领各处交通要道。而东北军甚至不敢接敌作战,因为上级没有发出战斗指令。

到八月中旬,苏军占领了鸥浦县城。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中,县城被占意味着丢城失地,也意味着战争不可避免。

张学良终于下达对苏作战动员令,派兵6万增防国境。

还打个屁啊!

边境各处交通要道都被苏联占了,人家的大部队也已经增援过来,你现在才想着发布战斗动员令?

最扯淡的是,中东铁路虽然被张学良武力收回,但职工却以苏联人为主。

现在两国交战,苏联铁路工人直接玩罢工,导致东北军增援部队无法准时抵达,这特么叫本土作战?

常凯申还跑出来煽风点火,以中国国民政府名义,发表对苏联交战的宣言,导致战事从地区冲突升级为国战。

直至9月初,苏军在东北已经集结8万军队。

等增援部队到齐后,苏方谈判人员宣布和谈破裂,认为东北方面毫无谈判诚意,决定对东北军发起致命性攻击。

而在此之前,张学良只敢增兵,不敢主动出击越境苏军,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军事要道和据点被白白抢占。

激烈战斗终于打响,苏联出动了海陆空军,中苏海军甚至爆发海战。

强大的舰队、凶悍的骑兵,还有数量庞大的飞机、坦克和火炮,张学良终于领略到什么叫大苏联红军。

整个10月,东北军被打得连连败退。

张学良再次翻出周赫煊的那封长信,忍不住有种想要落泪的冲动,他写信给周赫煊道:“未听贤弟之言,悔之晚矣……”

张学良还想问周赫煊如何补救,却被天津那边的张乐怡回信告知,周赫煊已经坐船前往美国了。

第三百一十二章 科幻小说

周赫煊这次去美国,本来打算带上张乐怡,就当是婚后度蜜月。

谁知就在出发前几天,张乐怡感觉身体不适,竟被医生诊断为怀孕了。

无奈之下,周赫煊只得带上孙永振南下,把孙永浩留在天津看家。

九月底,周赫煊在上海与张谋之汇合,然后乘船横渡太平洋,中途经过日本和夏威夷,最终目的地是旧金山。

船票是张谋之派人买好的,一艘日本客轮。

但很神奇的是,船上最流行的既非汉语,也非日语,而是通用英语,似乎能说几句西洋话就属于上等人。

船长、大副等高职位者皆为日籍,而船上的侍者夫役则多为江、浙、广省人。他们坚决不说国语,也不说北方话,以至于有时北方旅客想要点杯咖啡,都需要跟这些中国侍者讲英文。

周赫煊的感觉是,似乎在上海码头登上远洋轮船后,立即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贤婿啊,这次去美国做金融,你是否真有把握?”张谋之上船之后再次发问,这个问题他已经问了无数次。

周赫煊无奈地笑道:“如果对我没信心,您这趟去美国就啥都别干,只当是远洋旅行。”

“看情况吧。”张谋之心里完全没底。

翁婿俩感觉船舱里很闷,不多时便一起到甲板上透气。

他们买的是头等舱船票,住在最上层客舱。而那一层甲板上散心的乘客,也都是中外成功人士,男人西装革履,女人庄重时髦。

张谋之找了一张小桌子坐下,用英文招呼中国侍者说:“coffee!”

侍者听到是英语,立即态度恭敬,用蹩脚的中式英语回答:“please wait。”

周赫煊趴在甲板栏杆上,看着渐渐隐去的中国海岸线,感觉真特么无聊。一想到要在船上待个把月,周赫煊就更觉枯燥乏味。他以前经常环游世界,但还从没坐过民国的轮船,速度慢得令人发指。

就在周赫煊瞎看风景时,更下一层的甲板上突然出现骚动。

只见几个中国男性来到甲板,沿途的国人纷纷起立握手,聊得是兴高采烈。

走最前面的那人,周赫煊见过照片,正是京剧大师梅兰芳。

梅兰芳是受美国驻华公使邀请,带着剧团赴美演出的。后世梅兰芳和卓别林那张有名的合照,便是在这次演出中所拍摄。

由于并不住在同一层,周赫煊也懒得下去打招呼,要了杯奶茶,坐在甲板上优哉游哉地晒太阳。

“周先生,好久不见!”耳边传来响亮的声音。

周赫煊抬头一看,顿时笑着站起来问候:“原来是安特沃普先生和安特沃普夫人,两位好!”

这位安特沃普先生,其实就是美国驻华公使马慕瑞。周赫煊在上海结婚时,他还带着妻子来参加婚礼,彼此之间算是有些微末交情。

“你还是叫我的中文名马慕瑞吧,我都习惯了。”马慕瑞说着流利的中文道。

马慕瑞的夫人艾莉丝笑问:“周先生这是要去美国吗?”
首节 上一节 370/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