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369节


甚至在两个月前,常凯申为了对付冯玉祥,害怕张学良和冯玉祥联手,故意密电张学良,称:冯玉祥组织护党救国军叛乱,与苏联驻哈尔滨领事有关,意图把东北彻底赤化。

如此低级的挑拨离间之计,张学良居然信了,或者说不敢不信,因为苏联在东北确实有各种小动作。

张学良顺势搜查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并把总领事都抓走,一共抓捕苏联各类官员、职员39人。

苏联其实不想跟东北军打仗,因为其国内正在实施一五计划,缺钱缺粮打不起。面对张学良如此挑衅,苏联承诺,只要张学良释放被捕人员,苏方愿意交还中东铁路局的部分权限。

换做张作霖,早特么乐颠颠答应了!

或许正是苏联释放出的善意,被张学良认为是软弱表现,更加坚信苏联外强中干。他不愿一步步收回中东路,而是打算一劳永逸,只要这事做成,不仅能够立威固权,还能缓解东北财政危机,更能交好南京政府和欧美列强。

北戴河,张学良借住在朱家别墅。

7月10号那天,中东路事件就爆发了,东北军强行收回中东路的各种企业。

此时已经是7月19号,双方冲突虽然持续一周有余,但并未真正发生交火。苏联只是派军队拆毁关键路桥设施,阻止东北军的进攻速度,为苏联调派援军争取时间。

张学良正在花园里乘凉,副官朱光沐拿着电报纸匆匆而来:“司令,沈阳急电,让你速速返回!”

“什么事?”张学良问。

朱光沐表情严肃地说:“苏联因为中东路事件,宣布与中国断交了!”

张学良蹭的站起来:“弄得竟如此严重?”

好嘛,张学良还抱着侥幸心理呢,以为苏联真的外强中干不敢打仗。

张学良接过电报一看,厉声怒骂道:“常凯申王八蛋!”

电报上说,苏联早在两天前,就已经宣布与中国断交了,而这个消息他们是通过在东京的情报人员得知……

简直笑死人。

如此大事,南京政府居然不通知张学良,还需要从日本人那里获知消息。

常凯申这手玩得够阴险,铁了心要让张学良跟苏联死磕,他才好抽出空来收拾冯玉祥和阎锡山。

张学良在心里把常凯申诅咒了一万遍,强忍着怒火说:“准备回沈阳!”

就在此时,副官胡若愚来禀报:“司令,周先生派人来送信了。”

“让他过来。”张学良道。

孙永浩被副官领到花园,递上一个厚厚的信封说:“张司令,先生让我转告你,做大事切忌优柔寡断。”

张学良接过信,点头道:“你回去告诉他,我会仔细考虑的。”

副官送走孙永浩,张学良开始读周赫煊的信,这封信足足厚达12页。

在这封长信里,周赫煊详细阐述了苏联国内的情况,又对比了双方的力量差距,同时列出各自的优点和隐患。

最后,周赫煊给张学良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事情还有缓和余地,马上释放被捕的苏联人员,并利用手中掌握的中东路企业进行和平谈判。以苏联国内的情况来看,对方也是不想打仗的,拿出诚意必然谈判成功。

第二,如果不愿谈判。那么务必行动迅速,争取在苏联援军抵达前,就把战事给稳定下来,不可一拖再拖,给敌人可趁之机。只要掌握了战场主动,把守有利地形,苏联绝对拖不起。因为苏联缺钱打仗,并且要防备欧洲,加上远东路途遥远,苏联无法长期维持大军消耗。届时对方自然会妥协,一切都可以在休战谈判桌上解决。

历史上,张学良武力收回中东路,却完全没准备后手。

前线要求增兵,张学良却不愿跟苏联开战,以没钱为借口拒绝出兵。直到苏联的“特别远东军”都集结完毕,并且开赴到东北了,他才发现不打不行,慌慌张张地发布对苏作战动员令,结果白白失去先机。

张学良读完周赫煊的信,优柔寡断的性格又冒出来了。他觉得苏联已经宣布和中国断交,和谈是万万不可能成功的,若想和谈,东北就必须做出让步,此举将令他威望大失,镇不住手下的那些好战军人。

但真要和苏联打仗,张学良又不愿意。因为东北如今财政困难,一仗打下来,不管胜负都将损失惨重,三五年之内是别想恢复的。

张学良完全无法做出决断,甚至开始后悔不听周赫煊的劝阻,在冲动之下武力收回中东路。

就在这种患得患失的状态下,张学良乘坐专列返回沈阳,召集手下军政和外交人员开会。

东北军如今少壮派正得势,大部分都叫嚣着要打仗,因为只有打仗他们才能升官发财。政务官员则不愿打,说是东北百废待兴,财政捉襟见肘,根本就没那么多银子开战。

外交人员莫衷一是,有的说该和谈,有的说找英美列强调停,还有的说苏联人不足为惧。

整个会议现场吵成一锅粥,张学良听得头都炸了,思绪比没开会之前还乱。

最终,张学良决定采用周赫煊的建议,一边派出使团找苏联和谈,一边让前线加强防御,并调拨增援了一个主力军团。

若是周赫煊知道了张学良的举措,估计会气得吐血。

周赫煊的建议根本就不是这样啊,他让张学良选择,要么拿出诚意和谈,要么集中全力雷霆一击。

而张学良在干嘛?

他一不释放被捕的苏联人员,二不归还中东路的企业,只想着苏联退让,然后趁机收回部分中东路权利。

苏联都已经宣布断交,并且派遣大军了,这种毫无诚意的谈判他们会接受?这根本就不是谈判,而是对苏联的侮辱!

而在军事方面呢,张学良完全不做打大仗的准备,也不敢主动进攻掌握先机,只是被动的添油防御。
首节 上一节 369/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