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406节


“哈哈哈,寿铭兄倒还是老样子。”周赫煊大笑。

章士钊没有跑去听演讲凑热闹,挨过来抱拳说:“周先生,在天津时就一直想拜访,今天终于见到了。”

章士钊的身材又瘦又矮,戴着副黑框眼镜,穿着件灰色大棉袄,甚至双手拢在袖子里,完全没有什么所谓大师风范,就像个普通的退休老头儿。

“行严先生,久仰大名!”周赫煊连忙见礼。

三人聊了些琐碎闲事,又说起周赫煊在欧美大出风头,话题渐渐转到如今的军阀大战上。

“又要打仗啰,我是跑来东北躲避战乱的。”梁簌溟无奈地自嘲道,他去年初还在广东当中学校长。

章士钊摇头道:“只有中国被彻底打烂,那些兵头子才能安生。”

梁簌溟感慨地说:“不知中国何时才能安稳下来,这东北的局势也越来越糟糕,哪里都不是太平地界。”

章士钊是做为赤色分子被国党通缉的,他愤然道:“南京国民政府的丑恶嘴脸已经彻底暴露,也就胡适之还天真烂漫,以为能跟国党讲道理。现在好了吧,被逼得连中国都不敢呆,直接远走海外。”

章士钊语气中带着幸灾乐祸般的调侃,同时也隐藏着几分痛心和慨然。

想当初五四运动时,他是顽固保守派的领袖,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两人在报纸上对骂了好几年。可现在呢,一个被通缉躲到东北,一个被逼得离开中国,都是拜南京国民政府所赐。

周赫煊不知该说什么才好,老蒋要跟地方军阀开战,这种事谁都拦不住。

张学良的副官胡若愚突然出现,走到周赫煊身边低声说:“周先生,司令请你到校长室一叙。”

“带路吧。”周赫煊道。

胡若愚带着周赫煊快步走到校长室,他推开门说:“周先生请。”

周赫煊抬步而入,张学良独自站在里头,看着周赫煊欲言又止,似乎难以开口。

第三百四十四章 死局

等胡若愚把房门关上,张学良才满脸羞愧地说:“明诚兄,我悔不该当初没有听你的建议啊,丧师辱国,实为民族之罪人!”

“六帅不必过于自责,好在还没有铸成大错。”周赫煊只能劝解,总不可能劈头盖脸地骂过去吧。

除了打仗耗费钱粮、军队死伤惨重外,中东路事件还真没造成太恶劣的影响。

苏联这次表现得非常大度,没有提出任何无理要求,只希望一切恢复到事件爆发前的局面,甚至都没有提出任何赔偿要求。主要原因是苏联正值“一五计划”的关键时期,而且又面临资本主义列强的压力,不想跟中国彻底撕破脸。

至于黑瞎子岛等边境岛屿,那纯属搂草打兔子,在撤军时顺手占下的。只要南京国民政府好好派人去莫斯科谈判,拿出诚恳态度恢复邦交,斯大林很可能就顺坡下驴归还领土。毕竟那几座破岛,跟中国的外交关系比起来,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可惜,南京国民政府为了讨好英美,为了拖住张学良,根本就不想跟苏联恢复外交关系。

张学良请周赫煊坐下,问计道:“如今局势,我该怎么办?”

“关于苏联吗?”周赫煊道。

“苏联已经撤军,暂时没有威胁。”张学良解释说,“汪兆铭、阎锡山邀请我去北平,想策划联合反蒋事宜,我该不该去?”

周赫煊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道:“六帅,你知道自己最大的弱点是什么吗?”

张学良尴尬地说:“请赐教。”

周赫煊毫不掩饰地评价道:“八个字,冲动妄为、优柔寡断。整个中东路事件,可以打个形象的比喻。你手里拿着一把猎枪,想要赶跑一只霸占在家里的熊。你以为这头熊正在冬眠,不多加试探就抄家伙上了,这就是冲动妄为。等这头熊醒来要吃人,你怕激怒它不敢开枪,又不敢借助地形与它纠缠,只是一味的后退逃跑。而且在逃跑过程中,你还不时的停下来,想要等它自行离去,这就是优柔寡断。”

张学良的表情已经从尴尬,完全变成了羞愧。

也就是张学良不记仇的性格,周赫煊才敢说这么多,换成别人他才懒得白费口舌。不等张学良回应,他继续说道:“令尊行事,完全不顾国家大义,也从来不为百姓考虑,我是非常痛恨这种人的。但令尊的行事手段,却让我不得不佩服。他在做出大决定之前,早就把退路都想好了,走一步、看三步,而且能屈能伸,能软能硬,该装孙子时装孙子,该下狠手时绝不留情。这才是做大事的人!”

张学良默然,这次的中东路事件,他确实完全没有考虑退路。

当时张作相就强烈反对招惹苏联人,张学良却根本不听劝,非常乐观的说苏联没能力打仗。张作相教训说,咱们做事,不该把希望寄托于对手身上,而是要看自己的斤两,万一苏联真出兵怎么办?

张学良没有给出答案,也不去考虑最坏的结果,只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

现在被周赫煊批评教训一通,张学良不但不恼怒,心里反而好受了许多。他确实该挨骂,但东北没人敢骂他,只有周赫煊敢开这个口。

沉默片刻,张学良虚心请教道:“那我这次该如何应对?”

周赫煊道:“你想帮哪边?”

张学良说:“从个人立场来讲,我非常痛恨常凯申。他居然不派人去莫斯科谈判,不想着把中东路事件彻底解决,完全就是想利用苏联把东北军拖住!但从国家的层面考虑,常凯申毕竟代表中央政府,一旦反蒋开战的话,恐怕国家又要陷入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状态。”

周赫煊直言道:“我给你两个选择:第一,为了国家早日和平,避免国力大损,可以态度坚决的支持常凯申,而且要尽早出兵帮忙,这样能把国家的损失降到最小。但是,你这样做捞不到太大好处,甚至还有可能白白损失钱粮和军队。第二,为了东北和你个人的利益,左右摇摆当墙头草。先支持阎锡山反蒋,常凯申一旦战事不顺,必然会向你许诺大量好处。这时你再掉头拥护中央,于关键时候出兵抵定大局,甚至还有可能把华北收入囊中。可你这样做的话,必然让中国国力大损,可能五六年都无法恢复经济民生。”

“这……这叫我如何选择?”张学良左右为难。

换成是张作霖,肯定毫不犹豫选择第二个方法,但张学良却是真心爱国。

爱国归爱国,张学良还有一层身份是东三省领袖,他必须为自己的手下考虑,同时也有自保谋壮大的私心作祟。

张学良左思右想,已然渐渐倾向于后者。但他又不好意思当面说出来,这多难为情啊,难道直接承认自己不顾国家?

周赫煊又说:“我还要提醒你一句,如果你选第二个办法,那么日本关东军百分之百要趁虚而入!”

张学良猛然一惊,瞪大双眼道:“何出此言?”
首节 上一节 406/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