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432节


“原来是作家,请他进来吧。”周赫煊没有多想。

巴金梳着三七分发型,戴着一副圆框眼镜,模样有些小帅。他主动上前握手道:“周先生你好,我叫李尧棠,一个小作者,慕名而来。”

“李先生你好,请坐。”周赫煊微笑道。

张乐怡抱着儿子,又牵着小灵均,悄悄离开客厅,只剩下周赫煊和巴金两人。

巴金说了些久仰崇拜的话,又聊起《神女》和《狗官》,最后拿出一叠稿子说:“周先生,这是我最近创作的小说,还没完稿,希望你能提一些意见。”

周赫煊翻开来一看,只见小说名字叫做《春梦》,很俗套的名字,应该不是啥有名作品。

直到周赫煊阅读了正文,发现书中人物的名字叫觉民和觉慧,他才猛地抬头望向巴金:“敢问李先生的笔名是什么?”

巴金笑道:“巴金。”

果然啊!

周赫煊哭笑不得,他说怎么小说稿读起来像《家》,只是初稿的书名和内容都有许多不同,一时间才无法确定。

周赫煊把书稿放下,说道:“李先生,你的作品我会细细拜读。好像《小说月报》前段时间连载的《灭亡》,也是你写的吧?”

“正是。”巴金笑道,“那本小说是我在法国时动笔的,留学太无聊了,只能找点事情来打发时间。”

“这两年的中国文坛比较衰落,好多作家都精神倦怠疲惫了,《小说月报》也很难看到好作品。”周赫煊毫不掩饰地赞叹道,“如今中国文坛,除了老舍的《二马》,只有李先生你的《灭亡》最耀眼。”

以周赫煊现在的名气和地位,巴金受到夸奖后,颇有些不好意思,他搓着手道:“跟老舍的作品还是不能比,他的作品风趣幽默,特别是那股独特的京味,我本人是极为佩服的。听说他正在齐鲁大学教书,我还想着去拜会一番,谁知遇到了山东打仗。”

周赫煊说:“那不如就在天津多呆些日子,等仗打完,再去山东也不迟。对了,李先生现在除了写小说,还有其他工作吗?”

“以前兼做杂志编辑,去年底就辞了。”巴金道。

周赫煊发出邀请道:“不如去我的《大众》副刊吧,不会耽误你写作的。”

巴金为难道:“我这个人爱自由自在,恐怕干不了多久又想辞职。”

“哈哈,没事的,去留随意。”周赫煊说。

巴金这才答应下来,又跟周赫煊聊起《大国崛起》,继而热火朝天的开始讨论法国大革命。

巴金最开始属于无政府主义者,到法国留学后又迷恋上大革命,喜欢研究和阅读法国革命史。既然遇到了周赫煊这个史学家,他自然不会放弃探讨法国大革命的机会。

两人一直聊到傍晚,廖雅泉、崔慧茀都下班回家了,婉容也参加完沙龙回来,巴金才不顾挽留告辞离开。

周赫煊把巴金送到大门口,说道:“过两天有位作家朋友结婚,也是你们四川的,而且跟你一样姓李,到时候一起去喝喜酒吧。”

“这么巧?那我可一定要去。”巴金笑道。

巴金和李寿民,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想来应该会很聊得来吧。

第三百六十六章 战争与贫困

天津英租界,马场道的一栋小洋楼热闹非凡。

李寿民在《新天津报》、《大公报》、天津电话局、天津警备司令部秘书处的同事,以及他在天津的亲朋好友,再加上女方邀请的许多宾客,足足坐了近50桌宴席。

由于《蜀山剑侠传》卖得很好,李寿民也算有些积蓄,大概存了一万多元。这些钱用来摆婚宴绰绰有余,但想在英租界买花园洋房,那是绝对不够数的。

孙仲山比较爱面子,非逼着女婿准备婚房不可,而且房子还不能太寒酸。李寿民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孙仲山干脆自己买了一栋,但屋主写的是女儿的名字。

李寿民对此感到很屈辱,犹如寄人篱下,他宁愿自己出钱租房子住。

本来定于5月初的婚礼,就因为房子的事情谈不拢,一直拖到5月底才互相妥协。孙仲山允许李寿民的母亲搬进新房,但李寿民的两个弟弟却只能继续租房住。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交拜!”

“齐入洞房!”

婚礼是传统中式礼仪,因为李家和孙家都不信教。

说实话,传统婚礼发展到民国时期,已经非常简化了,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再加上新郎新娘都是四川人,拜宗庙祖先等仪式完全省略。

“拜高堂”时,新人向双方父母奉茶跪拜,公公婆婆说了些祝福语,并送给新娘首饰礼物(家传镯子之类的)。新娘收到礼物后必须立即戴上,然后新人向其他亲戚长辈奉茶。

“夫妻交拜”结束,新人直接被送进洞房,并没有再出来陪酒敬酒。

李寿民穿着件红色丝织短褂,下身是一条红色襦裙,他牵着新娘子,被一群闹洞房的小青年簇拥着上了二楼。

“芾甘,不上去闹闹?”周赫煊笑问。

“我就算了,跟新郎新娘都不熟。咳咳咳……”巴金说着说着突然大声咳嗽,咳得整张脸都胀红了。

周赫煊问:“怎么了?”

“没事,老毛病,现在已经好了很多。”巴金摆手道。
首节 上一节 432/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