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433节


巴金从小就体弱多病,以至于连小学都没读过,只能请先生到家里授课。14岁时好不容易考入英语补习学校,只读了一个月就因病辍学。17岁时终于养好身体,读了两年中学便去报考北大,结果体检时又查出患有肺病。

满打满算,巴金在学校只读了三年半,其中两年是中学,剩下一年半则在法国留学。

可就是这么一位体弱多病的自学成才者,居然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大文豪,并且活了101岁高寿。

周赫煊说:“我认识一位天津名医,改天找他来帮你看看。”

“不用了,我这毛病只能慢慢养。”巴金倒是挺看得开。

事实上,巴金被肺病折磨得非常痛苦,他的小说作品中,主角常常患有肺病或者其他疾病。比如《灭亡》的主人公杜大心,就因为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杀军阀的念头,希望以此来解脱疾病痛苦。

周赫煊对巴金的情况略有所知,他坚持道:“还是要请丁大夫来看看,帮你开几服药调养。”

“多谢。”巴金觉得周赫煊对朋友真是不错。

宴席已经开始,不时有人跑来给周赫煊敬酒,搞得好像他才是新郎官一样。

胡政之坐在旁边看了会儿好戏,笑道:“明诚,我准备下个月去沈阳,把《大公报》的沈阳分社开起来。”

“别急,先开武汉分社吧。”周赫煊道。

胡政之不解道:“沈阳有张司令罩着,办报纸会容易得多。武汉那边很快就要打仗,运作起来很麻烦,为什么要舍易求难呢?”

周赫煊当然不可能说,明年小日本会占领东北,他找借口道:“武汉地处要冲,把武汉分社建起来,有利于报纸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发行。而且打仗也有打仗的好处,正好就近采访战事情况。”

胡政之苦苦思索,他觉得周赫煊说得有些道理,点头答应道:“那好吧,先开武汉分社。”

“阎锡山的摊派银子确定数目了吗?”周赫煊又问。

“确定了,每月摊派100元军费。”胡政之无奈苦笑,“倒是比褚玉璞当大帅时便宜。”

只要生在中国,打仗谁都别想轻松。

别看山西民政建设搞得很好,普及了小学教育,又创办了各种工厂,但其实晋军的财政状况极为糟糕。因为阎锡山掌握着北方六省(市)地盘,摊子铺得很大,军费开支浩繁,河北等新占省份又穷得叮当响,晋军不管是嫡系还是杂牌都欠饷严重。

这回要打仗,阎锡山手下的将领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电报叫苦,说缺乏军费无法开拨。

阎锡山只能四处筹措粮饷,一些晋军的杂牌部队,穷到每个士兵只能分配5发子弹,这还打个屁啊?

更让阎锡山头疼的是,都还没正式开战,晋钞就疯狂贬值三分之一。等真正打起来,2元晋钞能低1元大洋就不错了。

晋钞的贬值,还带来物价飞涨,粮米一天一个价,山西百姓叫苦不迭。

为了解决财政困境,阎锡山决定在太原发行军用劵,同时加派军事特捐。这些税捐(粮米为主)一时之间难以摊派,只能直接到农村地区筹措。

穷人家能填报肚子就不错了,哪里拿得出来?如此就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比如穷人找富人借粮纳捐,利滚利还不起只能卖地,没有土地的就卖儿卖女,土地兼并愈发严重,农民的日子更加困苦。

阎锡山还向商人富户下手,就拿天津来说,天津总商会就正在帮晋军筹款,不然大家的生意都没法做。

另外,阎锡山还想把同成、沧石两条铁路,抵押给美国、日本借款2000万元,把山西税收抵押出去向美国借款2000万元。可惜美国、日本都倾向于南京政府,这些借款没有谈成。

甚至连天津海关和长芦盐署都被阎锡山占领了,想要截留关税和盐税银子。天津海关税务司长贝尔,坚决反对阎锡山的做法,把税款自行收取,并存入英美两国银行。

接下来的几个月,由于南京政府和阎锡山的斗争,天津海关和盐署几乎停止运行,不知道损失了多少国家税收,就算收到税也全部打进外国银行。等后来南京政府收回海关和盐署时,这些钱有好多都不翼而飞,因为究竟收了多少税,全凭洋人自说自话。

民国军阀混战就是这样,一旦打仗,就各种出卖国家利益,百姓愈发穷困潦倒,国力怎么可能发展得起来?

本来富裕的东北,已经被张作霖打穷了,本来富裕的山西,也即将被阎锡山打穷。

至于四川、山东、河北、河南等省,那属于战乱重灾区,卖儿卖女的情况屡见不鲜。

第三百六十七章 香山旅游团

从5月中旬开始,常凯申的中央军率先发起进攻,一度取得开门红,但大体上战事处于胶着状态。因为两边都在用杂牌部队打仗,像石友三这种二杆子军阀,居然打了好几次胜仗,足以说明中央军的先头部队有多烂。

直至5月下旬,双方的精锐部队开始正面接触。

中央军主力集中于平汉、陇海两线,阎锡山避重就虚猛攻鲁西北,连续取得不俗战果,山东局面朝着有利于反蒋联军的方向发展。

至于其他方面的战场,则有来有回,相持不下。

这种僵持状态的消耗战最为惨烈,每天耗费无数钱粮和士兵生命,就看谁能撑得更久。

就在军阀混战的同时,北平和上海开始考试。共计1600多名在校大学生,以及早已毕业的有志青年,报名参加“周赫煊留学基金”的第一届考试测验。

成绩优胜者被选入留学预备班,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准备学习——主要是帮助留学生提高法语水平,英语很多人都会。

马场道,小洋楼。

孙小姐端来两杯上好的龙井茶,说了声“请慢用”,便非常知趣的离开。

周赫煊拿起茶杯,笑问:“新婚生活如何啊?”

“还行吧。”李寿民笑容勉强地说。其实他婚后日子过得很不舒服,这宅子里的佣人都是孙家请来的。特别是那个管家,属于孙仲山的亲信,什么事都听孙小姐吩咐,不怎么把李寿民这个姑爷放在眼里。

李寿民已经在物色房产,租界的小洋楼他买不起,但天津城内的四合院却不在话下。一旦把房子选好,李寿民立即就要搬出小洋楼,他不想再受孙家的窝囊气。

周赫煊看出李寿民有心事,当下也不戳破,介绍道:“寿民,这是你的四川老乡李尧棠先生。”
首节 上一节 433/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