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543节


范本克“噌”的站起来,慌张道:“天津市政府真这么做?”

秘书点头道:“是真的,消息都登报了!”

范本克心急火燎地说:“快请华董,把公司的三位华董请来!”

秘书连忙去打电话,结果一个人都没请到,回来报告说:“经理,三位华董都不在家,听说外出旅游去了。”

“废物,都是废物!”范本克气得拍桌子。

三位华董虽然在电车公司没有话语权,但每年都能拿到干股分红,同时也要负责打通中国军政界的关系。现在天津市政府要拍卖电车经营权,自然该由公司华董出面摆平,大不了多送点钱就是。

可如今事情闹得太大,三位华董根本不愿出面帮忙,因为稍不注意就要背上卖国贼的骂名。

不但如此,由于电车公司的三位华董比较熟悉业务,此时已经跟天津总商会搅到一起了。这些华董眼红日进斗金的电车业务,想要和大商人们一起投资竞拍电车经营权,这可比拿一点点干股分红更赚啊。

范本克吓得连忙往法租界跑,他想要请法国驻津大使帮忙,因为法国和比利时是军事同盟,而且法租界收取的电车过路费最高。

“领事先生,中国的官员太无礼了。”范本克就像个找大人告状的熊孩子,“中国人拆毁了电车公司的铁轨,破坏了神圣的私人财产,他们还要违约拍卖电车经营权!”

法国驻津领事也有从电车过路费里捞钱,他义正言辞道:“我立即发电照会南京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收到法国驻津领事的照会,外交官员们立即慌作一团。可他们对此毫无办法,因为包括常凯申、汪兆铭在内的所有政要,全特么跑去洛阳开会了,就连外交部的头头们都不在南京。

没办法,外交部只有一个字应对:拖!

天津电车涨价风波越闹越大,各租界巡捕甚至开始驱赶游行学生群众,造成3名学生受了轻伤。游行者对此更加愤慨,一些“爱国”混混趁机闹事,三五成群的打砸抢劫外国商店。

在天津定居的洋商和洋人,吓得躲在家里不敢外出,因为他们联想到当年的“南京事件”。

天津各国领事扛不住了,工部局天天有洋人投诉,工部局官员又天天吵着要领事解决问题。南京政府那边的大官全在洛阳,剩下的根本不管事,这情况一时半会儿无法摆平。

随后的几天,电报在天津、南京和洛阳三座城市之间满天飞,各方都急得是团团转。

常凯申对此非常重视,电令外交部再次派来专员解决问题,同时勒令天津市政府和市党部停止排洋活动,电车业务的公开拍卖计划立即搁置。

在天津市政府的协调下,天津各行业不再罢工罢市,但游行活动却无法禁绝。天津电车公司想要重新铺铁轨,可头一天刚铺好,第二天就发现没了,不得不派人24小时分路段蹲守。

电车公司的总经理范本克四处奔走,终于有人给他支招:“想要解决事端,必须找周先生才行。”

范本克连忙带着礼物登门造访,可连周赫煊的影子都没见到,只得到佣人的一句回话:“很抱歉,周先生去洛阳开会了,至少要一个星期才能回天津。”

范本克的肺都快气炸了,把带来的礼物全扔进海河里,顿时引来几个路人跳河争抢。

稍微知道点内情的天津人,如今提前周赫煊都要竖大拇指:“周先生是天津的这个!”

第四百六十八章 国难?

“以大无畏之精神,作长期之奋斗,以黜暴力而伸张正义,以保国家之人格,为民族争生存……”

上面这段话,是常凯申决定迁都洛阳时说的,听起来似乎振奋人心,但背地里却糟糕透顶。不管是常凯申,还是汪兆铭,都巴不得早点结束“淞沪之战”。

中央政府已经彻底没钱了,国家主席林森甚至在2月初通电全国:“自即日起,所有在国府各机关服务人员,一律停止薪俸,每月仅酌发生活费若干,以维持个人生活。”

可怜那些没有外水的民国基层公务员,连工资都拿不到,甚至发基本生活费都要“酌发”。

中央政府连年打仗,接着又遇到全国性水灾,没存货、没税收,能有钱才见鬼了!

洛阳人民就更加头疼,好端端的突然祸从天降,中央政府莫名其妙就要迁都过来。一下子搬来那么多人,城市街道拥挤不堪,物资跟不上导致物价飞涨,底层百姓的收入根本买不起粮米。

迁都洛阳的馊主意,就是张继那老家伙提议的,常凯申没有多想就同意了。

最开始的迁都工作,是在日军攻打上海之初就进行的。十九路军还在淞沪抗战,以常凯申为首的中央政府就开始跑路了,甚至可以用“仓皇出逃”来形容,连中央政府重要文件都来不及整理装箱,用麻袋一捆就塞火车运往洛阳。

这得多孬种啊,日军只攻打了上海几天,南京政府就一窝蜂的往洛阳逃跑。

近两个月来,常凯申、汪兆铭、宋子文等人,他们根本不敢长留南京,分别住在一节节火车上,在陇海线来来回回。今天洛阳,明天郑州,后天可能就到了开封、徐州,或者突然出现在上海、南京。

谁都不知道他们究竟忙些什么,有人干脆戏称为“火车上的国民政府”。

以中央政府的这种恐慌态度,如果日军不顾一切进攻,恐怕华东、华南地区会跟东北一样,轻轻松松就被日本给占领。

说张学良没有骨气,一枪不放就丢弃东北,其实常凯申也好不了多少。大哥不说二哥,大家都特么差不多。

幸好,日本鬼子没有充足的侵华准备。早在3月初,日军就在英法美诸国的调停下宣布停战,并没有进一步入侵上海。

即便如此,常凯申也不敢松懈——日军还没撤兵。他虽然隐约感觉到日本人的真实意图,但还是拿不准啊,生怕小日本疯了会不给列强面子。

于是乎,迁都洛阳的工作一直在进行着。

如今中央机关都差不多迁过来了,挤在洛阳城里扎堆,南京只剩下何应钦维持军事和治安,罗文干主持外交,实业部长陈公博和卫戍司令陈铭枢等人处理相关事务。

至于国家主席林森,则安安心心待在洛阳,他年纪大了不想折腾,爱咋咋地。

说起咱们这位林主席,堂堂的国家元首,却精于“无为而治”。陈继承被林森任命为洛阳卫戍司令,高兴之下跑来谢恩,林森却避而不见,让秘书传话道:“武官直接去见常凯申,文官直接去见汪兆铭,别到我这里来。”

你看,人家林主席这甩手掌柜当得多好啊,深得黄老之学的精髓。

……
首节 上一节 543/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