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544节


周赫煊沿陇海线坐火车来到洛阳,只见火车站人山人海,中央各级机关政府全往这边搬。南京虽然还是首都,但军政人员大部分都搬来了陪都洛阳,眼下的情况乱得跟菜市场一样。

周赫煊在火车站傻乎乎等了半天,都没有叫到黄包车。因为人实在太多了,好不容易发现一辆空车,立即就有十多个客人争抢,洛阳的黄包车夫倒是生意好得很。

“周老弟,你也来洛阳了啊!”突然有人喊道。

周赫煊回头一看,却是上海青帮大佬黄金荣,他立即笑道:“黄老板,好久不见!”

黄金荣笑呵呵地介绍身边的同伴:“周老弟,这位是全国商会理事长、上海各界抗日会常委,王晓籁王先生。”

周赫煊抱拳道:“原来是王先生,久仰久仰!”

“周先生说笑了,应该是我久仰您才对。”王晓籁哈哈大笑。

王晓籁是读书人出身,参加过光复会,后来又经商开了许多纱厂,成为上海商界的知名人士。然而他暗地里却是青帮大流氓,跟常凯申、陈其美等人交往密切,属于上海政商界和混混界响当当的人物。

这次在洛阳开的是国难会议,主要讨论救国和救灾问题,全国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都有邀请,颇有些全国政协会议的味道。

只不过,像黄金荣、王晓籁这种大流氓都来开会,这特么开的是什么国难会议?

“咦,那个是孙秀才?”黄金荣指着远处说。

王晓籁回头一看,顿时有些不高兴,咒骂道:“这人也好意思来开国难会议?”

黄金荣所说的“孙秀才”,正是已经下野的大军阀孙传芳。王晓籁当初支持北伐的时候,曾被孙传芳下令通缉过,所以两人之间很不对付。

不止孙传芳来了,吴佩孚以及天津好多“寓公”都来了。他们名义上是来“共纾国难”,其实是打着爱国旗号,想要借机重新出山捞好处。

如今大军阀、大流氓齐聚洛阳,此地简直群魔乱舞,周赫煊倒生出些看好戏的兴头。

磨磨蹭蹭好半天,周赫煊和黄金荣等人终于来到洛阳城内。

30年代的洛阳,古建筑保留得极为完整,让人感觉仿佛一下子穿越回明清时代。不过洛阳毕竟是河南的省会,经过吴佩孚、冯玉祥等人大力开发,已经拥有了机场、铁路、兵营等设施,偶尔一两座现代建筑夹杂在古城中,说不出的怪异之感。

中央政府给参加国难会议的人员,专门安排了旅店,周赫煊在此遇到好些知名人士。

比如胡适就来了,而且身份还很高,相当于文化界的一号会议代表。另外还有诸多民主党派、各行业人士,众人在旅店里喝酒划拳打麻将,吵吵闹闹的哪有半点遭遇国难的样子?

第四百六十九章 签名游戏

有人在喝酒、划拳、打麻将,也有人是真心为国纾难,许多军政官员和民间人士都在悄悄串联奔走。

比如立法委员戴任,这位老先生已经70岁了,联合18人准备提交《应付国难计划案》,对“作战时”与“媾和后”两种情况提出预备计划。议案指出:“日本并吞中国,由台湾而朝鲜,而满蒙,进而再侵入沿海及腹地,为明治以来传统的大陆政策,历数十年而未尝稍变也。”

戴任分析了日本的国情和国策,认为对日问题绝非短期内可以解决,应做长期抵抗的准备,就算和谈成功也不能掉以轻心,只是一时之安而已。戴任说:“我料日本必不能牺牲此传统(大陆政策)就此罢手,不出五年或十年,势必卷土重来,中国再为日本枪炮、坦克、飞机、军舰所蹂躏,变成残酷黯惨的大修罗场。”

另有刘成灿等人准备串联提交《限期充实军备编练民团一致御侮案》,提出“(国党)党员45岁以下,暨中学以上学生,一律受军事训练”,这是要号召全民皆兵。

反正大家绞尽脑汁,各种各样的提案都有,靠谱的、不靠谱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周赫煊在旅店住下以后,很快就有两拨人跑来找他。一拨人撺掇周赫煊在《航空救国案》上签名,号召大力发展航空业,打仗的时候才有能力和日本人进行空战;另一拨人撺掇周赫煊在《纾难救灾案》上署名,希望政府加大救灾力度,严惩贪腐舞弊的救灾官员。

周赫煊仔细把两份提案都读了一遍,发现没什么大问题,就刷刷刷签上自己的名字。

这些人前脚刚离开,商界代表后脚就跑来了,串联周赫煊一起署名《抵制日货案》。商人们认为日货充斥国内,每年要攫取无数利润,只有抵制日货才能限制日本经济发展。

嗯,这个很有道理,周赫煊又刷刷签名。

不得不说,大家的热情都很高。因为许多参会人员都来自民间,好不容易能为国家出谋划策,当然不愿意放过这次机会。

很快重头戏就来了,张君劢、童冠贤、杨端六等人来到周赫煊房间,希望周赫煊能够支持他们的主张。

“周先生,好久不见。”张君劢笑着握手道,“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中央大学法学院院长童冠贤先生,这位是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杨端六先生。”

“幸会!”

“幸会!”

众人互相握手问候。

童冠贤直奔主题,说道:“周先生,我们准备在国难会议上,提出‘结束训政、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的议案,希望你能够支持。”

周赫煊把他们的提案仔细看了看,基本上明白了他们的意图。这些人属于“民主立宪派”,强烈反对训政和独裁。不仅要求制定宪法,而且还提出设立中央民意机关,召开国民代表大会。

周赫煊苦笑道:“诸位先生的想法是好的,但恐怕很难实现。”

杨端六说:“不管难不难,总得争取一下。”

这次国难会议,其实就是在社会各界要求改革实行民主的呼声压力下,中央政府才被迫决定召开的——提议者是蔡元培。

张君劢也说:“这是个民主立宪的好机会,我们必须抓住。”

周赫煊摇头道:“就算中央答应民主立宪,也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

童冠贤道:“即便只是做样子,也总比不做样子更好。民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只要我们长期争取,就迟早有真正实现的那天。”

“好吧,我签名。”周赫煊再次刷刷署名,他对这些追求民主的学者还是很敬佩的。

童冠贤收起那份提案,抱拳道:“多谢!”
首节 上一节 544/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