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545节


“举手之劳而已。”周赫煊笑道。

“民主立宪派”绝非这几位,很快中国青年党的也来找周赫煊,希望周赫煊支持他们“结束一党专政,制定民主宪法”的提案。周赫煊也不推脱,大大方方的在提案上署名。

反正不管是什么提案,只要对国家有好处,就算没有实现的可能,周赫煊也把名字签上再说。

一天下来,周赫煊已经在七八份提案当中署名,好像他来洛阳就是为了签字儿的。

不仅洛阳这边要求“结束训政、民主立宪”的呼声很高,全国的报刊杂志也在集体呐喊。

《申报》公开质疑训政的效果,明确提出“此则所谓训政,特变相之专制耳”,还在社论中提出“我们所要求的是真的民主政治,是以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民主政治”。

周赫煊已经很少插手《大公报》的业务,这次胡政之和张季鸾亲自写社论,要求国党开放政权,认为在目前形势下,不必奢谈立刻实行宪法,应先谋分工化及专门化(主张提高政府效率和能力)。

张季鸾的文章内容把周赫煊吓了一跳,居然明确提出“开放党禁”,而且还说要把共党也包括在内。他认为,只要共党不领导暴动和割据土地,也完全可以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

另有一批反对国党专制和汪蒋执政的人,坚决不肯参加国难会议。他们纠集在一起,大肆鼓吹民主,攻击党治和训政,舆论影响力大得可怕。

可以说,除了少数既得利益团体外,全国上下都在集体抨击中央的训政,可见南京国民政府都多么不得人心。

国难会议在洛阳召开那天,原定500多人的会议,实到者只有140多人。其中上海和平津的大部分“国难会员”,因为汪兆铭提出的“不谈政治”会议纲领,纷纷放弃前来开会。

天津《益世报》对此评价说:“国难会议,及以至是,其信用、其效用实已无可挽救。”

会议都还没召开,就已经沦为一场闹剧,想要通过会议让国党取消训政的人,恐怕要大失所望了。

周赫煊跟胡适等人,一起从旅店出发来到会议现场,坐在比较靠前的位置。

直到国难会议正式开幕,席位上都是空荡荡的。那些空置的椅子,勾勒出一张张阴暗的大嘴,似乎随时都能把专制的国党给咬死。

关于河南省会问题,有读者说是开封。老王查了一下,发现民国时期河南省会确实是开封,但在吴佩孚和冯玉祥统治期间,实际省会其实是洛阳。

特别是从1923年起,河南省长公署就开始设在洛阳,相当于把省会搬过去了。只不过这种行为没有得到北洋政府认可,因此法理上开封仍旧是省会。冯玉祥主政河南期间,更是把洛阳做为大本营,这是洛阳在近代的一次大发展。

第四百七十章 扯淡会议

“全体起立!”

周赫煊随众人一道站起来,林森、常凯申、汪兆铭、胡适等人站在最前排。

主席台墙壁正中央悬挂孙中山遗像和党旗,众人庄严肃穆的三鞠躬,并由张继恭读《总理遗训》。一切仪式化的内容搞完,国难会议才算正式开始。

林森做为国家主席,首先代表中央政府发表讲话。接着是常凯申和汪兆铭,分别进行慷慨激扬而又恳切沉重的发言。

汪兆铭还解释了国难会议三次延期的原因,强调了抗日御侮和振兴民族的意识。接着话锋一转,开始警告那些民主人士:“兄弟今日除了致敬于诸君以外,还有两点意思想说明。第一点是责任的问题,此次国难的发生,是否由国党所做出来的呢?以中国之情状和世界的大势来看,中国因求自由平等之故,国难是必然会发生的。第二点是权限的问题,中央党部决议在国难会议里讨论御侮、救灾和绥靖各事宜,是在范围以内的问题,行政院负责答复,在范围以外的问题,非行政院权限所能负责答复了。”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传来嘤嘤嗡嗡的议论声,果然还是不准谈政治啊!

自九一八事变以后,国难会议已经筹备了近半年,期间三次更改会议时间和地点,都是因为讨论的内容问题。

就在会议开幕的前几天,还发生过这样一场对话——

汪兆铭厉声道:“国难会议是政府召开的,我们是主人,诸位是客人。诸位如果不满意政府的办法,去革命好了!”

王造时气得拍桌子:“革命不是哪个人、哪个党派的专利品,如果逼得人民无路可走,自然会有人去革命……中山先生的遗训是天下为公,汪先生的话未免变成天下为私了!”

就这样,大量的民主人士,包括已经来到洛阳的人,都纷纷拒绝出席国难会议。

周赫煊觉得国党实在搞笑,你要独裁就独裁嘛,还假惺惺的开什么国难会议。既然决定召开,那至少得做做样子,居然连不准讨论政治都弄出来了。

汪兆铭那番话看似强硬,其实软弱无比,他拿那些民主人士毫无办法,才会气得说“如果对政府不满意,去革命好了”。

这是一个国家的副元首该说的话?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汪兆铭讲话完毕,张继走上主席台,笑呵呵地说:“安静,安静,大家稍安勿躁嘛。在正式开会以前,我来介绍一下参加大会的客人。首先是德高望重的戴任老先生,戴老先生今年已经70高龄,是今次会议年龄最大的长者。他是同盟会元老,辛亥革命时任宁波、温州统领,一直追随中山先生左右,现任中央政府立法委员。大家,鼓掌欢迎!”

“啪啪啪啪!”

掌声响起。

戴任起身朝众人抱拳说:“我德行不高,威望也不重,这些年来也只有些苦劳。如今国难当头,望诸君齐心协力,振兴中华!”

“好!”汪兆铭带头喝彩。

张继等掌声、喝彩声结束,继续介绍参会人员,他先把党员介绍了一遍,然后才开始介绍无党派人士:“今天有幸请到诸多在野大贤,首先欢迎国际知名学者周赫煊先生。周先生热衷于教育和慈善,去年私人掏钱捐献了15万吨救灾粮,被广大灾民尊称为‘活菩萨’。周先生,请受鄙人一拜!”

张继面子做得很足,端端正正地给周赫煊鞠躬,同时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周赫煊站起来,朝周围抱拳致意,又对张继说:“张先生过誉了,我只是略尽绵薄之力而已。”

“周老弟不要谦虚嘛,哈哈。”张继笑呵呵地介绍其他人,“接下来这位,是著名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陈先生……”

140多个参加会议的人员,张继认认真真从头介绍到尾。他没有感到厌烦,台下诸君却倍觉啰嗦,咱是来开会救国的啊,谁特么想听你唱名?

整整一个多小时,张继终于把人介绍完毕,时间差不多已经快到中午了。

林森跟个弥勒佛一样,笑呵呵地说:“开始讨论吧,大家畅所欲言,呵呵,畅所欲言。”
首节 上一节 545/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