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647节


周赫煊对费正清非常感兴趣,因为费正清是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西方中国学”积极扶持者。

整个20世纪,有两位西方学者热衷于研究并介绍中国,一个是李约瑟,另一个就是费正清。

周赫煊来到林徽因家中时,金岳霖已经早到了,正捧着咖啡跟林徽因聊得起劲。梁思成走过来握手道:“适之兄,明诚兄,快请坐!”

林徽因熟络地起身冲咖啡泡茶,金岳霖扭头说道:“周先生,你读过《道德经》吗?”

“读过,但只略懂。”周赫煊回答。

金岳霖又问:“你对‘道’怎么看?”

周赫煊想了想说:“我理解当中的‘道’,应该是宇宙运行的规律,或者是社会运行的规律。”

金岳霖说:“我最近研读《老子》,联想起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与‘质量因’的提法,突然对‘道’有了新的理解。‘道’即‘式’与‘能’,是哲学中最上的概念或最高的境界。这里的‘能’是命名的名字,好像‘周赫煊’、‘胡适’一样,而不是形容事物的名词,如红黄蓝绿上下左右。‘能’不是普通的所谓东西,也不是普通的所谓事体……”

“打住,打住。金先生,我对哲学没有研究,怕是很难跟你论道。”周赫煊连忙制止,一点都不想跟金岳霖讨论这个问题。

历史上的金岳霖,一辈子只写了三本书,即《知识论》、《逻辑》和《论道》。虽然作品数量很少,但金岳霖的这三本书,相当于奠定了中国的现代哲学基础(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周赫煊上辈子也慕名拜读过,《知识论》和《逻辑》虽然看得迷迷糊糊,但至少还能看懂一些。唯独《论道》简直属于天书,周赫煊当时耗费大半天时间阅读第一章,结果云里雾里不知所谓,读完之后彻底怀疑自己智商是否有缺陷。

别的不谈,先来说说《论道》第一章的小节名,简直就跟修真秘笈一般——

《1.1:道是‘式—能’》、《1.2:道有‘有’,曰式曰能》……《1.6:道无‘无’》、《1.7:无无能之式,无无式之能》、《1.8:能无生灭,无新旧,无加减》……《1.13:式无二》、《1.14:能不一》、《1.15:是无内外》、《1.16:能有出入》……

周赫煊连金岳霖的著作都看不懂,哪里敢当面跟他谈哲学,他笑呵呵地转移话题,对林徽因说:“林小姐,听说你给冰心送了一坛子醋?”

林徽因笑答:“一坛正宗的山西老陈醋。”

第五百六十六章 京派海派

金岳霖突然冒出一句:“你送她醋做什么?冰心很喜欢喝醋吗?”

“哈哈哈哈哈!”

满屋爆笑不已,唯独金岳霖摸不着头脑。

关于金岳霖的段子实在太多了,这位中国近代最有成就的哲学家,完全就是个生活白痴,情商无限接近于零。

比如有一次,金岳霖给陶孟和打电话,陶孟和的佣人问他是谁,金岳霖竟一时答不出来。佣人不依不饶,金岳霖只好问自己雇来的司机:“你知道我是谁吗?”司机瞬间懵逼,竟也答不出来。金岳霖急道:“你就没听别人叫过?”司机连忙说:“叫你金博士啊。”金岳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姓金,连忙跑回屋里继续打电话。

让金岳霖理解山西老陈醋的梗,显然是难为他了。

就在周赫煊观看全国运动会时,冰心那篇著名的《我们太太的客厅》也已经发表,而且刊载于周赫煊创立的《大众》副刊。

虽然后来冰心说自己在影射陆小曼,比如客厅墙壁挂照片就是陆小曼的风格,但这篇文章有太多林徽因的影子,明眼人一看便知说的是谁。

比如“太太的女儿彬彬”,影射林徽因的五岁女儿梁再冰;“约有四十上下年纪,两道短须,春风满面”的文学教授,是在影射胡适;“总以为是个烟鬼”的哲学家,影射的是金岳霖。

最明显的是那句“一个美国所谓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前年和她丈夫来到中国,舍不得走,便自己耽搁下来了”,明摆着是在影射费正清和妻子费慰梅。而费正清夫妇并不认识陆小曼,反而经常参加林徽因的沙龙,冰心的辩解显然不能自圆其说。

恰好当时林徽因和丈夫刚从山西考察古建筑回来,带了一坛当地的山西老陈醋。她读到那篇《我们太太的客厅》后,立即托人把醋给冰心送去,暗讽冰心写文章的原因是在眼红吃醋。

林徽因当时估计是气炸了,别的还可原谅,最难饶恕的,是冰心在文章里揭露林徽因的家庭隐私,一再暗示林徽因属于庶出,是小老婆生养的。

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冰心这回确实做得有点过分。

胡适突然笑道:“长舌妇而已,提她作甚?莫要无端败坏了心情。”

梁思成也说:“是啊,是啊,我们聊点别的。”

这两人都不想谈论冰心,语气里透着许多厌恶。

冰心写的那篇文章,不但触怒了林徽因,还得罪了所有参加沙龙的学者。

特别是梁思成尤其生气,冰心在文章里的那些描述,就差没直说梁思成头顶带着绿帽子了。

就在此时,客厅里突然又进来一人,身材不高,但极为精神,他笑着说:“诸位来得这么早啊。”

林徽因连忙介绍:“这位是文学家、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朱先生刚从国外回来,如今在北大做教授。”

“我们已经见过面了。”胡适笑道。

周赫煊握手说:“朱先生,幸会!”

林徽因刚想介绍周赫煊,朱光潜已经笑道:“周先生就不用介绍了,我这几年在欧洲,经常看到报纸上有他的照片。周先生你好,非常荣幸能见到你。”

“哪里哪里。”周赫煊说。

等朱光潜入座以后,胡适继续刚才的谈话内容:“要说最近特别有意思的话题,该当是京派、海派文学之争。”

周赫煊笑道:“适之兄属于京派还是海派?”

胡适耍小聪明说:“我以前住在上海,所以是海派。现在我到了北平,自然当属京派。”

“哈哈。”梁思成大笑,“此言有理,我们都住在北平,都是京派。”

周赫煊耸耸肩:“那像我这种不住在上海,又不住在北平的人,只能两不着边了。”
首节 上一节 647/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