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708节


蒋百里眨眼道:“汪兆铭想要搞臭你,可以调动许多报纸和文人对你进行攻击。你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老蒋帮你说话,至少《中央日报》不敢再乱发社论了。”

“好吧。”周赫煊耸耸肩,感觉有些郁闷。

蒋百里笑道:“其实,你还可以找一个人帮忙。”

“谁啊?”周赫煊问。

蒋百里缓缓地说出三个字:“朱家骅。”

周赫煊猛然欢喜,顿时拍手说:“对啊,我怎么把骝生(朱家骅)给忘了!”

蒋百里给人一贯的印象,就是个只懂军事、不懂政治的专业人才。但他能说出“朱家骅”这个名字,就说明蒋百里不是不懂政治,而是不愿卷进政治当中。

常凯申此人或许别的不行,但玩弄权术却是一把好手,深谙政治制衡之道。

他死抓着军队、财政和特务三条命根子不放,军队方面有陈诚、胡宗南等人,财政方面有孔祥熙、宋子文和陈氏兄弟,特务方面有戴笠、徐恩曾等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江浙人士,互相牵制、互相依赖,谁敢嚣张他就打压谁。

比如最近陈果夫跳得最欢,老蒋已经非常不爽了,他明年就要任命张厉声为中组部长。而张厉声是CC系的叛徒,天然就和陈果夫对立,这个任命无疑是在陈果夫脖子上拴绳子。

常凯申是怎么压制汪兆铭的呢?

他把国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提高一级,改称中央秘书长,居于国党中央各部长之上,其地位仅次于副总裁,并主管中央党部的日常事务。就这么一项简单的任命,直接把汪兆铭的权力架空,让汪兆铭在国党内部毫无话语权。此举不但牵制了国党副总裁汪兆铭,还削弱了陈果夫兄弟的CC系势力,可谓一石二鸟。

顺便一提,这个主意是戴季陶想出来的。戴老头看似刚正不阿、疯疯癫癫,其实阴得很呢,难怪能成为常凯申的首席智囊。

至于蒋百里刚才说的朱家骅,如今已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属于常凯申极为器重的大红人。

朱家骅是搞教育出身的,前几年,蔡元培和李石曾两派把教育系统弄得乌烟瘴气,以至于常凯申不得不自己兼任教育部长。

经戴季陶的强烈推荐,常凯申试着把朱家骅任命为教育部长。结果朱家骅不负众望,一年之内就完成专科教育、师范教育、中小学教育等法规的制定,使得民国的教育体系迅速完善,并且极大缓解了教育系统内部的派系斗争。

常凯申终于发现朱家骅是个人才,连忙又把朱家骅调去交通部当部长。朱家骅自己也很给力,只用两年时间就扭转了交通运输的混乱局面,大大提升了民国的铁道运输效率。

历史上,常凯申再过两年,还会任命朱家骅为浙江省主席。

都知道常凯申是浙江人,他的主要心腹也全是浙江人,浙江省主席这个位子属于烫手山芋,稍不注意就要得罪哪个权贵。常凯申让朱家骅当浙江省主席,无疑是对他寄予厚望的。

朱家骅一到浙江,立即减免各种苛捐杂税,虽然得罪了权贵,却赢得了民心——同时也赢得了浙江商人们的支持。在浙江本土财团的拥护下,朱家骅立即着手地方改革建设,取得的各种政绩能把人闪花眼。

常凯申对此高兴坏了,完全把朱家骅当成“总理”来培养,一跃成为常凯申、汪兆铭之下的政府第三把手。

汪兆铭后来为什么投奔日寇做汉奸?

很大原因就是朱家骅,朱家骅的能力太强了,把汪兆铭、陈果夫、陈立夫压得毫无存在感。在朱家骅担任中央秘书长之后,汪兆铭彻底成为吉祥物般的摆设。

如果汪兆铭不做汉奸,而是继续留在国民政府,那他就什么权利都没有,甚至还要看朱家骅这个小辈的脸色行事。

此时此刻,朱家骅虽然还在做交通部长,但已经得到常凯申、戴季陶两人的绝对信任。

常凯申现在的外交策略是交好德国,特地让朱家骅做了“中德文化协会”的理事长。去年德国“国防军之父”汉斯·冯·塞克特访问中国,朱家骅可是奉命全程迎接陪同,是个人都能看出常凯申对朱家骅有多器重。

恰好,周赫煊跟朱家骅的私交很好,当年闹教育改革的时候,他们就聊得很开心。那时的朱家骅,还是蔡元培的拥护者,跟周赫煊一起在教育大会上反对李石曾的改革方案。

所以说人脉很重要呢,以前结识的小人物,说不准哪日就要一飞冲天。

第六百二十二章 远东检察官

“百里先生,今晚就住我这里吧,明天咱们一起去南京。”周赫煊留客道。

蒋百里笑着说:“好啊,借你电话一用,我给家里打个电话。”

“请便。”周赫煊道。

就在此时,于佩琛敲门道:“先生,外面有位向哲浚先生求见,他说找你有重要的事情。”

向哲浚?

周赫煊愣了一下,突然想起此人是谁。

未来世界瞩目的东京审判,中国方面有两人最为知名,一个是担任法官的梅汝璈,另一个就是担任检察官的向哲浚。

由于日寇在战后有计划的销毁侵略证据,向哲浚刚开始手里只有战犯名单,没有更多的实际证据。他亲自带人到各地搜集人证和物证,并邀请东京法庭的首席检察官季南(美国人)到中国,陪同季南实地调查“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相关情况,对之后的战犯定罪量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在向哲浚的艰苦努力之下,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等主要战犯证据确凿,大快人心的被判处绞刑。他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成功将“皇姑屯事件”发生日确定为中国对日本战犯起诉的起始日,将原定的起始日(1937年)整整提前9年,让一大批日本战犯无法逃脱正义的惩罚。

未来的“远东检察官”居然来了,周赫煊连忙亲自去开门迎接,热情地说:“向先生,真是久仰大名啊,今天终于见面了。”

向哲浚有些惊讶,他没想到自己名声那么大,居然让周赫煊如此重视。当即笑道:“周先生,我们可不是第一次见面,以前在北大见过的。”

“有吗?”周赫煊实在想不起来。

向哲浚详细说道:“当时张作霖任命周先生做北大校长,我正好就在北大兼职讲课,你就任演讲的时候我还在台下听着呢。不过当时北平的学术气氛太恶劣,我很快就没教书了,经人推荐去了南方政府做司法部秘书。”

“原来如此,幸会,幸会!”周赫煊有些尴尬,他完全对那次见面没有印象。

向哲浚直奔主题,说道:“周先生,我此次前来,是有一件事要告诉你。关于报纸上的那些负面新闻,是有人想要刻意抹黑你。周佛海是直接策划者,杨肇熉是参与者,背后还有汪兆铭的影子。”

“杨肇熉是谁?”周赫煊都没听说过此人的名号。
首节 上一节 708/1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面战争之铁血军阀

下一篇:盛世中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