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执掌武唐

执掌武唐 第368节

武后突然又想起了什么,问道:“对了,那许叔牙究竟有没有拜陆瑾为师?”


上官婉儿如实回答道:“当时婉儿和陆瑾担心与弘文馆就这么闹僵,便放了许叔牙一马。”


武后闻言一笑,叹息道:“你们呐,终归是心软了一些,倘若是朕,必定会让那许叔牙磕头拜师,以后见到朕他就会绕道走。”


上官婉儿故作惭愧地道:“婉儿那比得上天后你的深谋远虑,当时却没想那么多,只要许叔牙能够答应不刁难应贤院查阅书料的吏员,便是足够了。





“看来这陆瑾也算忠心于朕,算是个不错的人才。”武后微笑说得一句,“就比如他所提出在科举中设立殿试之举,这几日朕想了想,觉得非常不错。”


上官婉儿明白武后突然提及科举之事,必定有所图谋,一时间也没有说话,静静等待下文。


武后蹙眉思忖了一阵,言道:“这样,朕安排婉儿你一件任务,就由你负责草拟一篇建言,将设立殿试的好处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朕看完之后再送给圣人过目,请圣人定夺。”


上官婉儿听的心头一凛,立即明白天后对在科举中设立殿试上了心,急忙点头应命。


看过的书友还喜欢


第三零六章 进行府试


 


推荐阅读:   翌日一早,上官婉儿便将拟就妥当的一文送给武后过目,武后看得点头不止,未作修改便亲自前去了高宗寝宫。


三日之后,高宗在早朝上令人宣读了这篇建言,登时激起了一片轩然大波,群臣们吵吵嚷嚷,闹得是不可开交了。


就实而论,历来推行新的制度改革,自然会触碰旧的利益既得者权益,而设立殿试之举,无异于触碰到了士子入仕最为关键所在,群臣们议论纷纷也是常理。


总的说来,推行殿试对朝廷五品以上的大臣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按照唐制,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均可由门荫入仕。


门荫者,即子孙可依靠祖父、父亲的官职而得官,其中嗣王、郡王的子孙入仕时即授以从四品下官阶;五品以上高级官员子孙门荫入仕的官阶为七品至八品,这是一条不需通过科举独木桥的康庄大道,也是上位者的特权之一。


因此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主要集中在世家望族子弟、六品以下官吏的子弟、和普普通通的寒门学士身上,其中世家望族因为诗书传家的关系,占据优厚的教学资源,家族男丁几乎都是知书达理,子弟无异于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加之开科之前,世家都会利用影响力向知贡举施压,求取进士名额,因此从前进士及第的名额,基本上都被世家瓜分完毕。


如此僧多粥少,受损的自然是低位官员子弟和无数的寒门学士,进士科举的不公从此可见一般。


如今天后这篇,可谓极大地限制了知贡举的权力,更提出设立殿试由天子亲自挑选人才,当真是从古到今首开先河之举,既是为寒门士子拓展为官之路,也是对门阀世家重大的打击,也将改变从今以后的政治格局。


早朝之后,消息犹如飓风一般席卷了整个洛阳城,未及夜晚,全城街头巷尾,酒肆客寓议论的都是设立殿试一事,众口纷纭嗡嗡哄哄各抒己见,赞成之人自然是大半。


其时正值七月下旬,洛阳城内聚集了全国各地而来的参加省试的举子,消息传来后,其中最为兴奋者,莫过于那些寒门学子,倘若朝廷真的能够实行殿试,那可以说是为寒门学子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如何不叫人兴奋不已。


于是乎,也不知是谁提的建议,寒门学子竟推荐一个文章出众者写了一篇万民书,无数学子在万民书留名签字后,翌日便捧到天津桥北桥头,跪在端门之下要将万民书呈送圣人,更是震惊了朝野。


作为始作俑者的陆瑾,听到此等消息后却是暗地里欣慰不已,既然天后已经对设立殿试开始行动,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也不需要他来C心了,相信以武后的才干,一定会圆满处理此事。


于是乎,陆瑾将所有的心思汇聚在了即将到来的府试上面。


洛阳府府试是八月十日那天,在洛阳府内举行的,前来参加考试的举子共有一百余名,全为通过了乡试之人。


府试主要考的是释意,内容比起乡试要深奥了不少,虽则如此,陆瑾依旧是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考卷,又是堂而皇之的率先交卷了。


府试成绩是在八月十四那天公布的,由于明日便是中秋节,按照惯例朝廷所有官衙都会放假,陆瑾便准备早早离宫,前去洛阳府所在的积善坊观看成绩。


谁料刚将事情对上官婉儿一说,上官婉儿却是笑言道:“七郎何必这么麻烦亲自跑去察看成绩?洛阳府府试成绩早已经送去了政事堂,要不我陪你前去政事堂直接查看?”


陆瑾一听上官婉儿说得有理,于是点头应是,两人便出了翰林院,朝着位于皇城内的政事堂而去。

首节 上一节 368/13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篡清

下一篇:重生在红楼梦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