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铁血强国

铁血强国 第286节

“广大的农民群众呢?他们是什么态度?”吴皓轩问道。地主毕竟仅仅是一小部分人而已。只要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帝国的统治就会稳如泰山。

“广大的农民倒是十分的欣喜。中国的农民,做梦都渴望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的。现在,帝国政府无偿的分配土地给他们,他们当然会万分高兴了。不少的农民都将陛下和殿下当作神一样供着了。”杨度说道。

吴皓轩笑了笑,中国的老百姓都是淳朴的。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帝国一定能够复兴的。

尽管,帝国在强行推行土地赎买政策中,把地主们给得罪狠了。但是,在胳膊拧不过大腿这种情况下,地主们还是只能够老老实实的出售土地,然后投资工商业。现在无疑是一个大力发展工商业的好时机,兴办工厂无疑是相当赚钱的。而地主们在成功的转变了角色,赚到钱之后,对于帝国的怨恨,也自然就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对帝国政府的感激。当然,也有地主转型失败,成为了穷人,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第三百五十二章 南洋华人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很贫穷,这主要是指的普通老百姓生活困苦。但是,那些地主、官僚和大商人,却是十分富有的。只不过,他们的财富都用来藏起来发霉,没有进行流通,就像是一潭死水一样。

现在,帝国重视工商业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刺激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强行赎买土地,使得地主们不得不将资产投入到工商业当中去。这样的话,使得帝国的工商业发展进一步的加速。

当然,由地主转型为商人,不是那么容易的。固然有人会成功,赚的万贯家财。但同样也有人会失败,彻底的破产。对于转型失败的地主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会怨恨帝国政府。但是,所有的政策,显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只要能够让大部分的华人得利,那就是好的政策。

更何况,农民得到土地之后,他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手中有钱之后,他们也会购买商品。从而进一步的加速工商业的发展。

至于帝国政府,得到的就更多了。不仅可以赢得民心,更能够从发达的工商业当中获得大量的税收。财政收入增加之后,才能够进行国防建设,使得国家更加的强大。这可谓是一石数鸟了。

不过,仅仅如此那显然是不足的。现在的帝国和西方列强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想要实现弯道超车,就必须要加大投入才行。帝国政府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钱,因此就只能够指望外部投资了。

虽然,来自国外的资本很多。但对于一个极度缺乏资本的国家而言,这是远远不够的。帝国必须要吸纳更多的投资才行。吴皓轩的目光,已经放到了南洋。在南洋,有着很多的华人。他们中。有不少人经过艰苦创业之后,已经成为了富豪了。如果他们的财富能够投资到国内的话,这对于国内的发展,无疑会有极大的帮助的。

在明朝到清末这段历史时期,国内战乱不断,民不聊生。闽省、粤省一带在当时慌乱穷困。人多地少,老百姓生活极度难以维持,为了谋生计,维持家庭生活,改变个人或家族的命运,躲避战乱,闽粤地区的老百姓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批地到南洋谋生。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大多伴随着农民起义、外族入侵和王朝更替,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

英国、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诸国为吸引华工,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马来西亚联邦最大的一个州——沙捞越州,在白色拉者(意即国王 )二世执政时期,就颁布过一个特别通告:给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种植,政府提供临时住屋安置移民;免费供给大米和食盐一年;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建立警察局保护华人安全,华人可永久居住在沙捞越等。这样的政策对于中国国内流离失所、丧失土地的无业流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很多人就是在这个时候,或携妻带子,或孤身一人,漂洋过海来到南洋。

大量的华人涌入东南亚后,对当地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建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许多华人在侨居国从事商业活动,负责管理海外贸易,收购当地土特产,销售该国货物,从而形成一个沟通中国与海外贸易的商业网络。这些人也多为当地政府所倚重。暹罗王室就曾表示,“如果没有华侨,宫廷什么买卖也做不成”。另一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华人从事手工业,烤面包师、裁缝、鞋匠、金匠、银匠、雕刻师、锁匠、画家、泥水匠、织工,几乎无所不包。从事农业、园艺和渔业的华侨人数也很多,他们同样在当地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东南亚经济发展过程中,工矿业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印尼加里曼丹,华人是当地金矿的唯一经营者。矿工人数最多时曾超过9万,每年生产的金矿砂一般都在百万盎司(1盎司等于 28.35克)以上。19世纪以前,马来西亚的锡矿也几乎全部是由华侨开发。“下南洋”的中国人,就这样成了当地经济开发的主力军。他们的勤奋与努力,改变了所在国经济落后的状况。就连英国的海峡殖民地总督瑞天咸也承认,马来半岛的繁荣昌盛,“皆华侨所造成”。

华人在改变所在国的经济状况的同时,很多人也彻底改变了自己与家族的命运。东南亚华人,先后出现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豪、千万富豪。

同盟会在海外有着很深的根基,特别是南洋,更是同盟会的主要活动范围。南洋的很多华人子弟,都加入了同盟会,希望能够改变国家的面貌。现在,同盟会已经分裂了,以孙大炮和宋钝初为首的大部分人,都加入到了帝**政两界,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为奋斗。这也使得南洋的华侨对于帝国,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吸引华侨们回国投资,无疑是水到渠成的事。

太子宫门外,一辆神龙1型轿车停在了外面,一身白色西服的孙大炮从汽车上走了下来。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疲倦。成为帝国内阁的卫生大臣之后,他立刻忙碌了起来。帝国的医疗建设,实在太糟糕了。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他这个卫生大臣不断的前往各省调研。这使得孙大炮感觉很疲惫的同时,也觉得活的很充实。现在,他能够感受到做实实在在的事,比以前空谈革命要好得多了。

“孙大人,殿下已经在书房等你了。”侍卫长赵虎在门口等候。

“有劳了。”孙大炮点了点头,收起了那些思绪。如果说,加入帝国政府之前,他对吴皓轩以及帝国政府还有一些怨念的话,现在则完全没有了。经过这些天的走访,他深深看到了国家的贫穷和落后,还有那么多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医疗水平更是低下,不少人生病之后更是只有等死。这使得他感觉到了,自己肩头的担子非常的重。

“太子殿下。”到了吴皓轩的书房之后,孙大炮主动行礼。

“孙大人,辛苦了。”吴皓轩笑着说道。

随后,孙大炮向吴皓轩禀告了他此次调研的结果,并且提出了卫生部的计划。孙大炮计划在每一个城市,都建立一座大型医院。下面的各县和乡村,也需要有专门的卫生院和诊所。

“孙大人,卫生部的计划很中肯,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目标。但是,要实现的话,还有两个问题需要克服。一是钱,兴建这么多的医院,需要很多的资金,财政现在非常紧张,恐怕难以为继。二则是需要足够的医生,我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多专业的医生。就算是医院修建起来了,也没有医生诊治。”吴皓轩说道。

孙大炮一愣,他这才意识到了,之前想的似乎太天真了。

“孙大人,虽然我们现在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我们终究会一步一步的实现的。我想你保证,最多十年时间,你所提交的计划,一定会实现的。”吴皓轩郑重的说道。

“是,殿下。只要能够让广大的人民过上好日子,不用再生了病之后就只有等死,我就算是拼尽这条命,也在所不惜。”孙大炮激动的说道。

“孙大人,现在有一个事,需要您配合一下。如果成功的话,或许能够加快我国的医疗建设。”吴皓轩说道。

“殿下请吩咐吧。”孙大炮立刻说道。

“是这样的,商务部和工业部计划前往南洋访问,我们希望能够让广大的华侨回国投资办厂,让那些有学识的华侨回国参加建设。这样的话,帝国的发展无疑能够加快速度。孙大人在南洋有很高的声望,所以内阁希望孙大人和商务部以及工业部一起去。这对于帝国是非常有帮助的,只有帝国强大起来,发展起来,我们才有足够的财力去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吴皓轩说道。

孙大炮点了点头,他知道吴皓轩说的很对。

“少帅,既然如此,那我就回去准备了,我会和商务部和工业部一起去南洋的。”孙大炮应承了下来。

黄帝纪元4607年(09)5月,帝国商务部和工业部,以及卫生大臣孙大炮,前往南洋,和南洋华侨见面。帝国代表团的南洋之行,受到了华侨们的热情欢迎。对于帝国希望他们回国投资办厂的号召,华侨们更是纷纷响应。不少的华人,纷纷前往国内。这使得帝国的工商业,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同时,也有千千万万的华侨子弟回国参与建设,这极大的加快了帝国的工业和经济的发展。

第三百五十三章 风起西北

帝国建立之后,全国除了西北地区之外,已经全部被统一了。并且,在帝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之下,这个古老的国家已经在一步步的发生改变了。

来自于欧美的先进技术和资金,正在使得这个古老的国家飞速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刺激手段,社会资本被激活了,工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个古老的国家,很快就将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在吴皓轩将精力放在和欧美列强斗争,一步步的收回国家主权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军事行动。帝国陆军正在调集军队,准备对盘踞西北的地方分裂势力以雷霆一击,彻底的完成国家的统一。

为了统一西北,帝国陆军出动了8个骑兵旅,两个步兵师,总共约十万余人。而他们要面对的敌人,则主要是陕甘总督升允麾下的绿营,边疆巡抚联魁麾下的部队,以及马家军的骑兵。其中,马家军的十万骑兵,向来是西北一霸,堪称西北最强大的部队。帝国陆军想要收复西北,就必须要将马家军给拿下才行。

西北地形广袤,大多数地方都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或者荒漠以及沙漠,适合骑兵作战。所以,对西北作战的八个骑兵旅将是主力。而两个步兵师负担的任务,则主要是保护后勤补给线,采取步步为营的方式,向西北推进。

虽然,西北的众多势力,总兵力超过十五万人。比帝国陆军准备投入的兵力要多得多。但乌合之众,能够和身经百战的帝国陆军相比吗?更何况,西北各部的军队,装备极其落后,根本就无法和帝国陆军相比。此战。帝国陆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长安,陕省的省会。在帝国总参谋部下达西征的命令之后,这里已经成为了帝国陆军西征的司令部所在地。帝国陆军的八个骑兵旅,两个步兵师,先后开赴了这里。大量的战争物资也运抵此地,并且一步步的向西推进。很快。帝国陆军就将对西北发起猛攻,彻底的将这里收归到帝国的治下。

帝国骑兵第一旅旅长邹芳少将,成为此次西征的指挥官。有传言,他将成为帝国新成立的骑兵司令部的司令官。如果西征成功的话,他的军衔也能够随之从少将晋升为中将。

除了骑兵第1旅之外,还有第3骑兵旅,第6骑兵旅,第7骑兵旅,第8骑兵旅。第13骑兵旅,第14骑兵旅,第15骑兵旅。两个步兵师则是第33步兵师和第34步兵师。虽然,这两个步兵师都是后续组建的步兵师。但武器装备和帝国主力部队完全一样。就算战斗力相对来说较差一点,但对付西北的这群乌合之众,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首节 上一节 286/13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下一篇:抗战之无双战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