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492节


如果要配合冀根据地的整编和训练,八路军就要在正太线,晋西北等地动攻势,将日军主力牵制在山西,这才能给冀根据地这些部队的展或许时间。

这样一来,八路军的伤亡必然不小。

“我倒是认为9师……”谢维俊想了很久,刚一开口,就被曾一阳打断。

“我知道他有这个能力,但这事还要央决定。”曾一阳清楚,当年在川西,四方面军的那位张主席,差点就要举兵夺权,很多四方面军的将领,都在很大程度上被打上了问号。

虽然,央并不说,但一下子让其掌握几万人的部队,央也会担心。

“我先想想,鲁西的战事也不明朗。我估计,日军为了配合4师团拿下陇海线,济南也会出兵鲁西。到时候,我们连自顾不暇,冀的问题更是无力解决。”

这一夜,曾一阳熬夜至清晨,这一晚上,电台就没有休息过,从大量情报上看,八路军的晋南军区,一直在平汉线一动一带游弋。

近八千人的一支部队,只占有几个人口稀少的县,加上大部分是山区,给养上很成问题。

从往来的电报上,曾一阳也获悉,徐总指挥也有意留下小部分兵力,主力出去展。

晋东南?

冀?

两者相比之下,高下立判。相对而言,冀的优势得天独厚,平原地区,粮食根本就不是问题,而且能够同时威胁津浦线和平汉线,只要在这个区域投放一支大军,能够牵制日军至少十万人之上。

而晋东南的地理位置并不重要,加上不但有晋绥军驻扎,而且四面环山,打游击是个好地方,但只要日军在东阳关等几个隘口驻扎重兵,晋东南的战略位置撬动不了山西和河北战场。

东进威胁平汉线更是无从谈起。

曾一阳看着桌上长达四五页纸的电报,看着好像有千言万语,不过是竖排写的纸张,间隔都很大,要是按字数来算的话,也不过一千字左右。

“情况核实了吗?”曾一阳抬头看了一眼进屋的谢维俊。

后者脸色有些疲惫,通过一夜的电报往来,和情况的一级级上报,谢维俊手掌握了一份详细的资料。

冀的情况要比他和曾一阳想的还要糟糕,几十个日军控制薄弱的县,大部分都组织了抗日武装。

司令遍地都是,掌握上万人的司令也有;但更多的是手上没有几杆枪,但也拉起大旗称司令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看见人家举起当日大旗,自己不干,有些底气不足,完全是跟风。

曾一阳看着材料,越看脸越黑,啪的一下子将材料摔在桌子上,怒骂道:“王炳南是干什么吃的?我让他在冀好好展,他却给我弄出来一群乌合之众,拉头驴来,都能比他干的好。”

“军长,你消消气,王炳南控制不住局面,确实给军里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但他在展地方武装上还是有功的。尤其在这段时间内,他带领部队,攻击日军的一些据点,积累了大量的人望,所以才会出现这种从者如流的……局面。”谢维俊还想说大好局面来着,可是回头一想,这哪里是大好局面,完全是一个困局。

曾一阳不可能放任这八万人让鬼子围剿,自然会一心要保住这些成果。

但想要保住冀,其付出的代价肯定是巨大的。

“你看看,这份件,一个村子才不过5oo人,拉起了一个连的抗日武装。几乎把所有的青壮都拉出去打仗,那么留下的老弱妇孺是否既要种地纳粮,还要保卫乡里?”曾一阳将一份件拿出来,表面上看是很鼓舞人心,但实际上呢?

这个村子在生产上已经瘫痪了,简直就是釜底抽薪。

“军长,大清早的,对谁火啊”刘先河就住在曾一阳隔壁,寻着声音就过来了。

“你看就明白了。”曾一阳将材料一推,刘先河也没有去接收看,反而拿起来曾一阳写好的电报,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起来。

“冀军区裁军三分之二,半农半军,留下的人员担任地方武装,作为部队的补充……”

刘先河笑着对谢维俊说道:“这条建议好,这样一来,王炳南的压力就小了很多。冀根据地也能朝着长期展的轨道行进。”

“建立统一指挥机制,将所有部队整编,在各县建立军政机构,统一展冀平原……”

“以伪军为军事主要目标,削弱日军对河北的控制权……”

“以挖掘地道,依托水道等地形,形成一定的防御能力,随时准备日军的围剿……”

……

“军长,你都想好了,但是这个总指挥的人选,怎么还没有出现啊”刘先河调侃道。

“这是央的事,我做不了主。”曾一阳不耐烦的说道,冀即使是有三万部队,也不是王炳南能够指挥得动的。

尤其是包括三十多个县的防御,还有有序的组织对日寇的封锁包围,这可不是半年前,才不过是一个团长王炳南的能力所能企及的。

需要一位大将,至少有大部队指挥作战能力的高级指挥员。

而且还需要根据地建设的经验,这种人才,那个不是师长,至少也是副师长的,调动需要军委的任命。

冀的关键在于‘展’两字。这是一股反攻的力量,而不是防御的力量。

就像是一颗刚刚种下的树苗,明知道几十年,上百年后能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但就是现在就不过是一个念想而已。

当然,也没有这么夸张,但冀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这就需要周边的几个军事集团,给予战略上的帮助,吸引日军的注意力,分担其防御压力。

刘先河没想这么多,反而大大咧咧的在曾一阳起草的电报上签上了名字,然后递给谢维俊。谢维俊摇着头苦笑着也签上了名字。很快这份电报就送到了电台,往西安。

这是拖不得的大事,央接到电报也是吓了一跳。

军委立刻召开会议,研究冀的问题。八万人,听着就提气,但要是明白这八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总数不到三万支步枪,还大部分都在王炳南的冀分区手。

其的局势,就能揣摩一二。
首节 上一节 492/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