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旗

血战旗 第493节


4o军鞭长莫及,冀根据地已经管不上了,之后的会议围绕着由谁出任冀军区的司令,需要多少政工干部,从西北派出去,又由谁领导。

最后,在听取各方建议后,将冀军区改名成为原军区,司令人员也由徐向前担任,政委由时任抗大副政委的滕代远担任,并兼任原军区第一书记。

命令下达后,4o军只要以军部的名义,起草一份电,给王炳南,让他接受上级派来长的领导,基本上王炳南也跟4o军没多大关系了。

反而在唐县等地打游击的徐总指挥接到电报后,一时间不知所以。

9师的副师长只能指挥十分之一的兵力,准备在出晋东展,这其的关键,只有他自己知道。

好不容易在唐县等地收拢了一些溃兵,展了一些新兵,部队也渐渐的有了些起色。尤其是在获得了4o军两个主力营的补充后,对上日军作战,也不会担心部队新兵过多了。

一边打仗,一边训练部队,半年后,这支八路军游击纵队已经出现雏形。

但是可惜的是,徐总指挥准备进入的区域被4o军占了,没错,他也看上了山东部丘陵地带。

地形复杂,但是战略意义重大。胶济线、津浦线都从这里通过。只要战据沂山、蒙山、尼山、鲁山等地,不但能够拖住大量的日军,而且周围的群山也是很好的游击区域,开辟根据地,展几年,在战略上完全能够取代山西,成为游击主战场。

可惜,就是慢了一步,本想着等徐州会战结束后,整个山东局势明朗后,再下决断的徐总指挥,只能暗叹下手晚了。

但是从八路军总部转的这份电报,立刻让徐总指挥现,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

八万武装群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虽然央委派了政委,连军区第一书记也不是他,但他并不在意,在经历了多年的沉浮之后,只要能够有挥他军事才华的时候,他都会特别的珍惜。因为他明白,只有自己默默的去做,总会有人现他的不同。

在收到八路军转央的电报后,徐总指挥又接到了一份电报,不过这次的电报,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曾一阳的电报措辞很委婉,但表明了一个态度,就是王炳南的部队,是4o军的主力部队。也就是王炳南在冀作战,是4o军外出打工的长工,将来还是要回到4o军的。

“给4o军报,冀需要休养,4o军尽歼南下日军,这笔交易就成了。”

政委朱瑞一听就急了,心说曾一阳做出商人行径,可你也不能这样做啊

朱瑞劝解道:“老徐,这样不好吧”

第二卷保卫长城第九十七章等的就是16师团

第九十七章等的就是6师团

“你不知道,正是为我好,曾一阳才来这份电报。”徐总指挥不用想,就明白了曾一阳的意思,不过他也给4o军出了一个难题。

日军南下的部队不单单是4师团,土肥师团不过是一个引子,还会有一个攻击箭头出现在南下的日军,这支部队才是整个战役的关键。从规模来看,至少是一个师团的兵力。

想要歼灭这支日军,4o军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很快,电报员送来了一份电报,徐总指挥看后哈哈大笑,就见电报上写到:“一个旅团,冀军区一半兵力算借。”

朱瑞指尖轻弹电报纸,开玩笑道:“战无不胜的曾老总也有担心的饿时候。”

“没有什么真正的战无不胜,打仗并不单纯的是士兵之间的拼杀,也不是指挥员之间的较量。而是多方较量下的结果,打胜仗,完全是一支部队综合实力的体现,而不是取巧。我相信,曾一阳每次动战役前,一定会审时度势,衡量彼此的优劣后,最后才定下计划。打不赢的仗,他不会打;打的赢的仗,损失过大,他也不会打;打的赢的仗,但影响不大的仗,他同样不会打……”徐总罗列了一些曾一阳以往作战的习惯,看样子,不但曾一阳在研究其他人的作战方式。

“尤其是田嘉禾,这个在4o军很普通的一名营长,在部队扩编后,能够迅担任团长的职务,这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朱瑞一愣,心说田嘉禾的优秀他也是看在眼里的,指挥一个独立营,对上日军的宪兵大队,跟玩似的,对于规模不大的战斗,驾轻就熟显示了很高的战术素养。忽然间,朱瑞似乎明白了这个搭档的意思:“你在想王炳南吧这可是4o军的一员虎将,曾老总肯定舍不得。”

“我也研究了一下冀根据地展的一些情况,颇有大将风度。磨练一两年,指挥几万大军都绰绰有余,尤其是他能够将自己的不足说出来,上报给上级,这种品质更是难得。”徐总指挥对王炳南很是看重,但也明白,王炳南是拉不过来的。

红军时期,担任过师长,后来由于被敌人围剿,部队损失严重,才编入4o军担任团长。而曾一阳把王炳南放在冀,摆明了是看重王炳南的大局观要比其他几个团长强很多。

其实,冀的问题并不是像王炳南反应的那么困难。而是一个‘乱’字,指挥不协调,没有统一的指挥机构,才让整个抗日部队看上去像是一盘散沙。

只要整合各部分力量,就不难将冀展起来。

“走一步,看十步。确实不凡。”这句话当然不会是说王炳南,而是将王炳南一个三千人的主力团,毫无顾忌的就放在了四战之地。

曾一阳似乎在开战之初,就想到了这么一个结果。

要是曾一阳知道,他在其他几个老总的眼评价这么高,必然会受宠若惊。

自从掌军以来,真正对4o军有过生死存亡威胁的,就是在四年前的察哈尔和热河的长城战役上。

以三方面军主力,和被俘的东北军67军,组建的抗日先遣纵队,对上日军精锐第6师团。

战前,曾一阳心也是毫无把握,毕竟从训练上,武器上,第六师团的实力确实要高一些。最后4o军能够胜利,也胜在日军的骄狂上,东线的顺利突破,甚至一个日军队,都能攻克一座城池。

让日军以为,兵锋之下,再无一合之将。

在攻击不利下,第六师团自然会产生焦躁的情绪,尤其是在先头部队被歼,更是疯狂的反扑,却没有抓住4o军的主力,此消彼长后,大量日军在长城沿线苦于奔波,最后才让坂本战败自杀,第六师团也失去了日军刀锋的地位。

在调令频繁下达,央、八路军组建干部人员赴河北的时候,4o军也接到了一项来自央的建议。

让4o军派出一部分人员,参与原军区的建设。其包括了军委点名要求的刘志丹将担任原野战军的副司令员。

曾一阳马上就想到了,作为原军区建立后,一个在敌人心脏部位组建一支大军的重要性。

尤其是,山西战区、山东战区和河南战区的牵制下,日军很难聚集重兵,对一地进行大规模的围剿。相反的是,形成一个品字形的战略布局后,日军势必将被各个战区牵制。

也就是说,在华北,一年之后。日军的对手将从国民党军,变成gnebsp;从山西战场的种种战况来看,日军想要围剿获得绝对性的优势,兵力上的优势必须达到三比一,有时候这个比例将在地形等约束下,变成四比一,甚至更多。
首节 上一节 493/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渔色大宋

下一篇:帝国吃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