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拍流浪地球我造太空电梯很合理吧

拍流浪地球我造太空电梯很合理吧 第81节

而刘浪提供的‘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毫无疑问得到了一众科学院院士们的肯定。

光凭‘刘浪’二字,就足以让核物理研究组组长张炳坤亲自跑一趟了。

涉及到‘重核聚变’这一项目技术,科学院的科研学者们比石磊预想的还要积极许多。

以核物理研究组组长张炳坤为首的一行人很快准备完毕,在安全局的护送下,很快便来到了刘浪位于字节文娱大楼的工作室内。

经过安全局的清场,相关楼层只剩下保密级别允许范围内的人员存在。

在安全局主管石磊的介绍下,刘浪和科学院论证组互相寒暄了会。

刘浪在这层办公楼中独占500平的超大型办公室,办公室内的墙壁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显示屏屏幕。

而在这些显示屏上,则清晰地显示着关于《流浪地球2》电影道具:‘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的相关设备图纸。

不少科学院论证组的成员都注意到了这些显示屏上的内容。

略微查看后,便被上面各种硬核,严谨的科学参数震得面面相觑。

“刘先生真是少年英才,我记得上次于泽华院士回来的时候,还跟我提过你。

可惜当时我正忙着课题组内的研究,不然也跟着去看看了。”

张炳坤的话倒也不完全是客套,当他亲眼看到刘浪时,心中也不由得为之一震。

实在是太年轻了!

能在科学院中工作的科研学者,有一个算一个,都能称得上普通人中万里挑一的天才。

而能够取得院士称号的,又称得上天才中的天才。

但即便是这样,在取得令人瞩目,足以匹配得上他们院士称号的科研成果时,很多人都已经到了中年。

而像刘浪这样二十出头的年纪,能够做出‘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这种级别的科研成果的人,在国内乃至世界科学界上,都称得上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重核聚变虽然没有氘-氚聚变面临的材料问题,但想要让它进行稳定可控的聚变,对反应堆的要求要比氘-氚聚变高得多。

比如点燃反应堆时所需要的温度问题就很棘手。

这个你准备怎么解决呢?”

张炳坤思考了会,选择了‘重核聚变’反应中最简单的问题来提问。

“很简单,使用氢弹级别的核武器作为点火装置,这是最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法。”

听到‘氢弹’二字,张炳坤面色一凝,刚准备开口反驳,但仔细一想,虽然听起来很离谱,但相比于其他费时费力的常规温度加热方式,直接采用核武级别的反应升温加热,确实要更加高效。

不过点火加热只是重核聚变反应最简单的小问题。

张炳坤接着又提出了‘重核聚变反应’在当前世界科技水平下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难题。

刘浪没有丝毫磕绊地一一做了解答。

听着屋内众人不断来回的讨论解释,石磊第一次对普通话产生如此陌生的感觉。

刘浪和科学院论证组成员们说的话,每个字石磊都认识,但当这些字连在一起的时候,大专学历的石磊只能感到大脑犹如一团浆糊。

“按照你所介绍的内容来看,重核聚变反应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一通对话后,张炳坤院士对刘浪所说的‘重核聚变’有了不少信心,至少在刘浪的解释下,所有涉及到‘重核聚变’反应的难题,他都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而这些方案,在物理理论逻辑上都能说得通。

在场的论证组成员,都是国家科学院内核物理研究方面的权威人士,尤其是身为论证组组长的张炳坤,更是能够影响龙国核物理研究方向的学术巨佬。

听到对方的肯定,石磊松了口气,同时心中也隐隐有些激动。

难道自己有生之年真的能看见‘重核聚变’全面应用的画面了?

“既然理论验证成功了,那距离进行大规模应用应该不算远了吧?”

听到石磊的话,办公室内众人齐齐望向了他。

“没那么简单,重核聚变世界范围内还从未深入研究过。

从理论可行,到实验论证,再到实际应用,每一步都是天堑般的距离。

就拿相对简单的氘-氚聚变来说,全世界目前都被卡在了实验论证到实际应用这一阶段,这一卡,就是数十年。”

听了张炳坤院士的话,石磊这才明白想要见证重核聚变的大规模运用到底有多么困难。

“其实,没那么复杂的。。”

然而刘浪的一句话再次将办公室内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我设计了一套重核聚变反应堆,相关的工程建筑图纸都已经准备好了,只要按照图纸上规划的建造,乐观地估计,大概6-8个月,最多一年时间就能成功完成重核聚变,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过程。”

刘浪边说边操纵着遥控器,将早就准备好的【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设计图纸】以拆解版ppt的形式呈现在众人面前。

【重核聚变反应堆点火闸】

【3000度加热气体转换装置】

【重核聚变反应堆散热端口】

【预变反应堆模块】

【10000度磁场等离子输送管道】

【重核聚变反应堆堆芯模块】

【1亿度磁场等离子输送管道】

。。。

包括张炳坤院士在内的科学院论证组成员们,全都被刘浪展示出的这些精细化的设备,工程图纸所震惊到了。

“不是,你那上面写的不是《流浪地球2》电影道具么?”

“没错,这座重核聚变反应堆就是我拍摄下一步电影的道具。

没有哪条规定真的核聚变反应堆不能当做电影道具的吧?”

第110章 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

刘浪说完一摊手。

看着态度认真不似作伪的刘浪,论证组一行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确实,没有谁规定电影道具一定就要是假的,但作为一部科幻片的电影道具,如果是真的那也太离谱了吧?

尤其还是这种涉及到‘可控核聚变’,在世界科研领域都称得上极高难度的项目。

全世界核物理相关的科学家们都拿它束手无策,结果你一个主职工作是拍电影的导演将它解决了。

这让在场的论证组成员,这让世界上所有研究核物理方面的专家怎么看?

“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论证组组长张炳坤院士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屏幕上,那一张张精度极高的‘重核聚变反应堆’图纸。

在他眼里,这种高难度,复杂程度极高的巨型科研工程,哪怕只是图纸,也绝不是单单一个人就能搞定的。

不夸张的说,哪怕是放到当今世界层面上来看。

恐怕也只有寥寥几个国家,动用全国的核物理,核工程相关的专业人士才能做得出来。

“实不相瞒,我早就对‘重核聚变反应堆’有想法了。”

听到这话,会议室内的众人不禁微微点头,像‘重核聚变’这种惊世之作的科研项目,动辄准备数年,甚至数十年才符合他们的认知。

“当初拍《流浪地球》第一部的时候,我就有了想法,不过当时时机还不成熟,所以只能暂时先靠‘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弄出来了【太空电梯】。

现在《流浪地球》第一部拍完了,第二部也在准备之中了。

所以我想也是时候把【重核聚变反应堆】的建设提上日程了。。”

听到刘浪的解释,论证组的众人面面相觑,久久无言。

“你是说,你真的是为了拍个电影,所以才把【重核聚变反应堆】的图纸给设计出来了?!”

张炳坤语气艰涩地问向刘浪。

“差不多吧,前面【太空电梯】就是为了第一部而造出来的。

后面第二部自然也需要个有分量的电影道具。

我思来想去,【重核聚变反应堆】算是比较够格的。

事实上我在科研道路上真的不算有什么天分。

我的灵感都来自于《流浪地球》这部规划中的系列电影。”

听到刘浪这番坦诚,真挚的解释,在场的论证组成员们已经无力吐槽了,全都目瞪口呆,不知该作何反应是好。

好嘛,咱们这些科学院核物理专业的科研学者研究了一辈子的核物理,结果成果还不如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小子。

如果说是这样也就算了,还能以刘浪科研天赋逆天来解释。

但这家伙说自己只是个导演,科研方面的灵感全都来源于自己拍的电影?!

这话听了,在场的科学院研究员们哪个能受得了?

“小伙子,过度的谦虚就是骄傲了。”

张炳坤院士幽幽地说道,此时的他,看着刘浪就像是在看一件稀世珍宝。

首节 上一节 81/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万界神王:从召唤天使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