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44节
第68章 让NASA再次伟大吗?
“让NASA再次伟大?MNGA?”
林燃吃着眼前的炸马铃薯,随口调侃道。
詹姆斯·韦伯的风格比较豪放,两人穿着西装革履在一家传统的美式汉堡店,风格怎么看怎么不搭。
不过好在这里是华盛顿,类似穿搭的客人也不是没有。
调侃完,林燃还是想要好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让我提高NASA的研发效率,从理论层面做更多的验证,减少失误频率?”
在这个计算机计算能力有限,各类数据模拟算法尚未健全的年代,从规避风险的角度来看,一位大数学家的参与还是很有效的。
林燃猜测,肯尼迪不想再出现类似直播发射卫星爆炸的乐子,这不仅打击的是NASA的公信力,打击的也是白宫的公信力。
詹姆斯·韦伯点头道:“这只是一部分。
现在的白宫不喜欢NASA从上到下的科学家全部都是前NAZI德意志的科学家,他们中有的只为德意志提供技术支持,但有的为德意志提供了其他的帮助。
但我们出于实用主义考虑不得不让他们占据了整个NASA。
但白宫不希望这成为常态。
你知道的,我们在媒体上指责苏俄的原子弹技术是从我们这窃取的,同样,他们也在媒体上指责我们为了和他们竞争而大规模使用NAZI德意志的科学家。
无视他们曾经犯下的罪行。
艾森豪威尔可以不在乎,但肯尼迪在乎。
我们希望你能够成为NASA的标志性科学家,而不是冯布莱恩。
你现在是总统航天事务特别助理,未来可以再给你加上NASA首席科学家的职位。”
毫无疑问,在华盛顿工作多年的詹姆斯·韦伯很熟练的掌握了政客们的必备技能,那就是画饼。
林燃听完后不解道:“韦伯先生,可是我过去只展现过在数学方面的才华。
你是从哪里听说我的,以及为何对我有如此信心,认为我能在航天领域发挥我的才能?”
詹姆斯·韦伯解释道:“海恩斯,海恩斯是我父亲的学生,他也是我在NASA的熟人。
当我向他提出了我的想法,问他NASA内部有哪位科学家一定能比冯布莱恩更加出色的时候,他说,NASA有哪位他不确定,但你一定可以。
我后来从报纸上详细看过了你的履历,你在数学方面的才华无需质疑,霍克海默教授能够收你当关门弟子,那么证明你在哲学上也有独到见解。
航天方面做出一番成就来,我认为不在话下,我作为律师出身被肯尼迪总统任命为NASA的局长,你的条件可要比我好得多。”
这下实现了逻辑闭环。
林燃开始回忆詹姆斯韦伯的生平,他父亲是北卡罗来纳州格兰维尔县一所公立学校的校长,海恩斯是他的学生,确实有这种可能性。
至于数学好,所以在航天上也能做出成就,这就更好理解了。
数学好就是天然的光环,更何况到林燃这个地步,最年轻的菲尔兹,数学王子的头衔就等着他完成伦道夫纲领后给他加冕了。
哪怕没完成伦道夫纲领,起码也是和埃瓦里斯特·伽罗瓦齐名的数学家。
对于外行来说,始终有一种迷思,那就是数学好干什么都不会差,君不见华尔街年年高薪招数学博士,哪怕他们一点金融基础都没有。
“华盛顿特区,1961年2月12日伦道夫·林的安全听证会在华盛顿特区正式举行。这位解决了费马猜想的著名数学家,面对联邦安全委员会对其可靠性的质疑,伦道夫不仅没有退缩,反而以令人叹为观止的辩论技巧和法律知识展开反击。他的表现宛如一位资深律师或政客,令在场所有人刮目相看”
纽约城市大学数学系研讨室内,由哈维·科恩召开的数论研讨会即将开始,可研讨室内除了纸和笔之外,最多的就是最近两天的报纸。
报纸的头版头条全部都是林燃在华盛顿参加听证会的新闻。
《纽约时报》在头版头条上写道:“数学家变身律师,引经据典反驳指控”,称赞林燃“以法律家的严谨和政客的雄辩,巧妙捍卫了自己的清白”,并感叹:“这位科学家让人们几乎忘记了他的本行是数学而非法律。”
《华盛顿邮报》评论道:“伦道夫的反驳不仅展示了他的智慧,也暴露了象党议员指控的薄弱之处。他的引经据典让对手措手不及,迫使听证会重新审视指控的合理性。”文章也预测,这一表现可能改变听证会的走向。
《时代》周刊则在特写中写道:“伦道夫以渊博的知识和卓越的口才,颠覆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他的表现令人信服地证明,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巨匠,更是一位辩论大师。”
《科学美国人》则称:“伦道夫用知识和真理对抗偏见,为科学界乃至整个社会树立了典范。在这个充满恐惧的时代,他的勇气尤为珍贵。”
当然也不是所有媒体都夸,像《芝加哥论坛报》就在报道中质疑道:“尽管伦道夫的辩论令人叹服,但他与华国可能的密切联系不容忽视。这些联系是否真的无害,仍需谨慎评估。”
在会议室的数学家们轮流翻着报纸,大家一边看一边聊:
“凯恩,你说伦道夫今天会来,是不是真的,你前几次邀请他,他可只来过两次次,他最近又要去白宫任职,哪有时间来参加我们的数论研讨班。”库朗问道,纽约大学库朗研究所的那个库朗。
哈维·科恩回复道:“白宫的任命还没下来,伦道夫已经回纽约了,他答应我要来参加今天的数论研讨会,给我们讲讲关于ABC猜想,他的一些想法。”
林燃提出ABC猜想后,由于这是他提出的,因此在数论领域引起了剧烈反响,被认为是数论领域不亚于费马大定理的问题,甚至认为这个猜想比费马大定理还要更加伟大。
只不过和费马大定理相比,它需要时间来沉淀罢了。
哈维·科恩的信心来源,林燃的前学生,陈景润坐在椅子上翻阅着满是林燃半身照的报纸,心想:
“林教授,你在阿美莉卡也搞出这么大阵仗啊!”
第69章 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命运
“.一旦听证会通过,这将会是历史上首次由华裔在白宫担任高级官僚职位”
报纸上的新闻让陈景润百味杂陈。
陈景润能够顺利来阿美莉卡留学,华国从苏俄那获得的3亿美元无息贷款至关重要。
倒不是说他的留学费用要从那笔钱里面来,毕竟无论是纽约城市大学还是说哈维·科恩给他的奖学金足够让他在纽约生存下去了,更别说以陈景润的数学造诣,申请富布莱特项目绰绰有余。
而是说,3亿美元的无息贷款充分证明了林燃的价值,林燃具备点石成金的能力。
原本华国方面只指望能够锻炼队伍,能搞出和苏俄阉割之前的S2导弹差不多水平就行。
苏俄协议里说要转让S-2,实际上转让的是阉割后的P-2,原本在P-2基础上研发出了DF-1,在射程、射速等方面都和S-2没有明显差别。
但因为DF-1的精度不足等原因,而没有列装,一直要到后续DF-2才正式列装。
结果在林燃的帮助下,DF-1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实战能力,其精度甚至能够直接威胁到海对岸的士林官邸,光头所住的地方。
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沿海压力,同时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华国自然就给整个项目加大了人力投入,不仅在引进西方学术期刊上套上保密项目的外壳在羊城落地,就连陈景润其人的安排也愈发细致。
他在香江的身份已经被做的天衣无缝,顺利申请了来阿美莉卡的机会。
陈景润本身因为有林燃的推荐信,所以哈维·科恩帮他解决了来回机票和签证,在面试过后,对方非常满意林燃帮他找的这位华裔学生。
后续的一系列签证、入学以及在纽约落脚的问题都由他一手包办了。
对于能来纽约,接触到最新的数论,和大量数学家在一起做数学,陈景润内心很是感激林燃。
不过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做研究是一方面,从林教授手里掏出更多对华国有价值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任务。
他无法安心接受自己一个人在纽约过好日子,而无法帮助到国内的同胞们。
因此他在看到报纸后,无法理解林教授为什么要为阿美莉卡效力。
尽管报纸中写的职位是Assistant,但还有Special的定语摆在前面呢,加上阿美莉卡媒体对林燃的职位定义也是Senior,定义在高级官僚。
作为朴素的华国人,他对于林燃要接受阿美莉卡的高级职位,还是航天有关的高级职位感到困惑。
在这个时代,航天因为和导弹技术高度关联的缘故,也就意味着和军事高度关联。
“这也不是壁上观啊。”陈景润思忖道。
好在对于这个话题,在座的数学家们都非常好奇,等林燃走进会议室,大家最开始聊的不是数论,不是林燃的ABC猜想,不是费马的丢番图猜想,不是他提出的线性形式对数理论,而是林燃的新职位。
数学家们相当八卦。
“伦道夫,你怎么不声不响就去白宫任职了,难不成你想在白宫里教数学。”哈维·科恩调侃道,“白宫里的家伙可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林燃微笑着回答道:“首先我的任命还没有下来,另外即便我的任命下来了,我在红石基地的工作时间应该要比白宫更久。”
库朗说:“伦道夫,我还是没太明白,你怎么想的要去白宫任职,白宫可不是什么好呆的地方。
和数学家比起来,华盛顿的政治动物们还是太复杂了。”
库朗很看好林燃,一直想把对方从哥伦比亚大学挖到他所在的纽约大学库朗研究所,甚至私下和林燃表示,如果对方愿意来,他可以把库朗研究所的名字改成伦道夫研究所。
(库朗研究所现实中上是在1964年改名的,1961年的时候还叫应用数学研究生院)
库朗已经72岁,离退休也没几年了,作为曾经和希尔伯特合著《什么是数学》的顶级大牛,他显然希望在自己退休之前找到合适的接班人。
他的学生里,没人比林燃更合适。
多说一句,库朗也是德裔阿美莉卡人,不过他除了德裔外还是犹太人,比绝大部分的犹太裔都更早离开德意志,数学家的嗅觉还是够灵敏。
也正因如此,库朗不希望自己看好的数学界后辈卷入到政治漩涡中。
林燃解释道:“我明白,教授,我是去做事的,不是去做人的。
艾萨克·牛顿爵士尚且在英格兰的皇家铸币厂任职,我也不能免俗,宇宙是我一直以来的向往,我希望能够为人类迈向宇宙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
有什么比太空更有意思的事情吗?也许数学算一样,可我才二十多岁,我需要换个心情,这不会影响到我做数学研究。”
在座的数学家们这才醒悟过来,对方太年轻,年轻就是资本。
“伦道夫,你确实可以去试试看。”
“和你们不一样,我很看好伦道夫,航天和数学一样,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我敢肯定红石基地的那帮家伙一定会和我们一样,臣服于伦道夫的能力。”
“谁臣服了?我只是钦佩,还谈不上臣服。”数学家们互相调侃道。
上一篇:模拟:身化烈焰后,青梅后悔终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