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人在香江,打造超级财阀

人在香江,打造超级财阀 第42节

  他知道,这位欧阳经理上任并没有几天。

  “老板,当初和上一任总经理交接完之后,再经过这几天时间的深入了解,我如今对嘉利银行完全了如指掌了。”欧阳海笑着说道。

  “嗯,很不错,那你简单介绍一下目前银行的情况。”苏城点头说道。

  “好的老板,我接手的时候本身咱们嘉利银行存款一共有一千三百五十多万港元的储蓄金,但是在银行易手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有不少人到咱们银行来将存款都取走了,所以目前还剩下六百多万港元的储蓄金。

  不过老板放心,等过段时间咱们银行彻底稳定后,推出一些高利息的存钱福利,很快又会有很多客户来存钱了。

  此外,目前公司还有三百多万港币的贷款还没有收回来,目前来讲客户的还款都非常准时,没有出逾期的现象。

  另外,我们银行目前的债务情况是非常好的,没有欠有任何的资金。”

  欧阳海简单地汇报了嘉利银行的一些情况。

  听他的汇报,苏城都能够感觉得出这家银行的真实情况简直是太简单了,简单得一看就什么都明明白白。

  这也是上一任老板对于嘉利银行的发展太过于畏畏缩缩,虽然没有出现盈亏的情况,但也不可能将银行发展起来。

  “那你有什么发展规划吗?”苏城问道。

  “老板,我毕业于牛津大学,毕业后留在伦敦的银行工作了五年,后来回到香江之后就进入了恒声银行,可以说银行从业经验是非常丰富的,以我在恒声银行多年的管理经验,嘉利银行想要发展壮大,靠目前存款、借贷这两个最基本的业务,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打算在这两个业务的基础上,再加入担保、代理、顾问、收付款、发行债券、投资业务等等,唯有将我们的业务搭建起来,咱们银行的赚钱方式才会越来越多,否则的话,很难发展起来。”欧阳海认真地说道。

  苏城点了点头,然后笑着说道:“正常的银行,发展的确需要这样,不过我们银行,可能要改变一下发展策略。”

  欧阳海疑惑地说道:“老板请讲。”

  “我之所以收购嘉利银行,实际上完全是为了方便自己使用,因为我的流动资金是非常庞大的,庞大到你甚至很难想象,所以我需要有一家专门为我服务的私人银行,我的交易是非常频繁的,拥有自己的银行,调动起资金自然是更为方便,至于发展客户,对我来说,并不算很重要。”苏城简单解释道。

  “私人银行?也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但我们嘉利银行的名气太小了,往这方面发展的话,难度会更大。”欧阳海说道。

  至于苏城说的他的流动资金非常庞大这句话,他选择性地忽略。

  再大,应该也就几亿港币吧。

  实际上,在西方银行业有三种服务分类,第一类是大众银行,不限制客户资产规模,也就是大家常见的普通银行;第二类是贵宾银行,客户资产在10万美元以上;第三类是私人银行,要求客户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

  苏城如果将嘉利银行定位为私人银行,不仅仅有利于方便自己的资金调动,如果嘉利银行名气大起来,发展有实力的客户,对苏城调用资金更为方便。

第66章 和黄董事会议

  “名气这块,你不用考虑,以后,苏氏集团的资金将通过我们银行走,还有天元投资公司、天和国际保镖公司的资金也是,这一块,可以保证我们银行基本资金的保持。”苏城笑道。

  至于和记国际,由于和汇沣银行签署了资金走账要从他们那边走,而且这个时间是三年,所以暂时和记黄埔集团的财务资金是不用考虑的了。

  当然,苏城得到的分红,自然可以从中抽出来,到时候也是可以存到嘉利银行来。

  虽然说,搞银行是为了自己更方便调动资金,但是如果香江一些富人的钱存到嘉利银行来,苏城也不会拒绝。

  银行的名气这块挺简单,只要苏城越来越成功,到时候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信任嘉利银行。

  真实资产肯定是要隐藏的,但是他并没有打算低调,比如先当个香江首富,只需要露出一部分资产即可。

  这个目标,并不算远。

  “好的老板,那我就往私人银行的方向发展,那我们银行目前的存款该如何处理呢?”欧阳海问道。

  “你向所有用户发出公告,嘉利银行即将进行业务调整,储蓄用户为了防止银行倒闭,自然就会将他们的存款取出,至于贷款业务,可以暂时不用调整,以后再慢慢往私人银行的方向发展。”苏城说道。

  那几百万港元的总存款,他还真看不上,还不如直接让储蓄用户都将钱取了,这样也能够让嘉利银行更好地升级调整。

  等嘉利银行调整好了,他的资金就可以转进嘉利银行了,这么大一笔资金,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方便些。

  “对了,等过段时间,我们的银行要在欧洲那边开家分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收购吞并一家那边的银行,你做好心理准备,我们银行规模会越来越大,如果你能够掌控得了,这个总经理职位我不会换,但是如果你的能力达不到要求,我就只能另选他人了。”苏城突然严肃地说道。

  替他打工,能力最重要,如果能力达不到要求,该换人就换人,没有情面可讲。

  “老板请放心,我会好好干的!”听了苏城的话,欧阳海不仅仅没有露出担忧的神情,反而一脸地兴奋。

  对他来说,跳槽过来这边,就是希望这边有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如今,机会就在面前,自然不会错过。

  至于能力,他自认自己不比别人差。

  “那今天就先到这里,有事你找我。”苏城点头说道。

  离开嘉利银行,苏城直接回到了白加道的别墅。

  刚回来不久,不急着到处去,该休息还是要休息。

  回到别墅,钟楚虹已经不在这里了,毕竟去了欧洲差不多一个月,她也该回家一趟了。

  而且,临近毕业,她也要去学校处理好毕业的事情。

  所以,这段时间,苏城干脆直接放她的假,等什么时候搞定了,再回来也不迟。

  “老板,还是香江好啊,这里都是华人,虽然我不会说香江话,但是也能很好地融入到这些生活环境中去。”一看到苏城,杨朝业就非常感慨地说道。

  今天,他便带着老伴出去香江各处逛了起来,身在几乎都是华人的香江,他感到特别的亲切。

  他是闽省人,而且很少来过这边,所以自然不会说香江话,但是会讲普通话的他,在这边交流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他发现,香江这边的闽省人,也特别的多,时不时就能听到闽省话,这就让他觉得这里更亲切了。

  北角住宅区,更是被称为“小闽南”,而在整个香江居民中,闽省籍乡亲占香港总人口的六分之一。

  “所以,祖宗说人要落叶归根,就是这个道理,哪怕再有钱,到老的时候,也会思念家乡的,虽然香江不是你的家乡,但是这里有和你一样的族人,自然会很容易融入这边的生活环境中去。”苏城笑道。

  “我今天特意找了几处住所,在中环那边的望海花园我觉得暂时挺适合我的,所以我在那边租了一套房子,不出意外的话,我明天就会和老伴搬过去,此外,我觉得我后天就可以正式工作了,我需要一边工作一边更好融入香江的社会。”杨朝业继续说道。

  虽然他已经六十岁了,但是身材非常硬朗,即使经过二十小时的长途飞行,依然精神闪烁,这点比不少年轻人都要好,由此可见,杨朝业的身体是倍儿棒。

  这点,对苏城自然是有好处,他的身体越好,才越能帮助苏城将苏氏集团发展起来。

  “行,那我安排几位保镖明天帮你忙,有什么事尽管找我。”苏城点头道,他知道有些人不喜欢寄人篱下,自然不会去多说什么。

  晚上,苏城接到了韦理的电话,董事局会议已经安排好了,开会时间在第二天早上的10点。

  正常休息一晚,苏城第二天九点,便起了床。

  洗漱完毕,吃了个早餐,便叫上保镖出门,直接坐车去和记黄埔的总部。

  来到和记黄埔大厦,通过大厦前台美女小姐的带领下,他很快就来到了位于15层楼的董事局会议室。

  看到苏城进来,所有和黄董事都往这边看去。

  只见会议室中,所有人都是洋人,没有一位亚裔。

  毕竟和记黄埔原本就是很纯的英资企业,这点倒也一点都不出奇。

  如今,苏城这位华裔小子,在这里不仅显得格格不入,更是成为了和记黄埔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这其实挺让一众董事很难接受事实,这也是刚开始消息传出去时,韦理为何反应如此激烈的原因之一。

  在他们内心深处,一直觉得英国人在香江应该就是高高在上的,英资企业就应该高于华资企业。

  可是,如今著名的香江四大洋行之一和记黄埔的大股东成了华人。

  那和记黄埔还算是英资企业吗?

  这也是他们最难以接受的地方。

  不过,事情已经成了事实,他们哪怕再怎么接受不了,也只能面对现实了。

  “各位好,我是苏城,非常开心能够和大家一起成为和记黄埔的董事。”一进门,苏城便笑着和他们打招呼,至于他们欢不欢迎,那是他们的事。

第67章 加速私有化的进程

  “苏先生,请坐。”见到苏城,韦理有礼貌地说道。

  毕竟前一天已经见过面,而且双方也聊过了,知道苏城不会随便插手他们对于和记黄埔的管理,因此韦理如今并没有反感苏城。

  实际上,汇沣银行之前虽然在很多决策上是支持韦理的,但是如果遇到一些和汇沣银行有利益冲突的决策时,汇沣银行会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反对。

  所以,如果不是汇沣银行,韦理觉得自己能够将和记黄埔发展得更快。

  苏城点了点头,很自然地坐到前面的一个空位上。

  作为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韦理自然是坐在首座上,而苏城的位置,就在他的旁边,那里原本是沈弼过来开会时坐的位置,如今变成了苏城的位置。

  “苏先生第一次参加董事局会议,那么各位就先自我介绍吧。”作为董事局主席,韦理说道。

  “那我就先来吧,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苏城,香江苏氏集团董事长,天元公司幕后老板,如今和记黄埔的第一大股东。”苏城站起来,笑着说道。

  天元公司老板的身份,实际上如今苏城已经没必要隐瞒,想知道的人,基本都已经知道了。

  “我是行政副总裁兼董事副主席李察信。”苏城的下一个位置,一位年纪有些大的洋人站起来说道。

  “我是业务董事夏伯殷。”

  “我是政务董事韦彼得。”

  “我是股东兼董事布兰特。”

  ……

  整个会议室,加上苏城实际上也只有15人,其中又以和黄高层为主,至于股东担任董事的,实际上就只有6位,这还是包括了苏城。

  由此可见,能掌握和记黄埔股票且真正形成规模的人,并不多。

  不管是李察信、夏伯殷还是韦彼得,苏城已经在小艾那里得知了他们的信息。

  这三人,在苏城穿越前的那个世界,李加诚将韦理赶下台之后,便是由这三人主管整个和记黄埔,组成和黄新管理层的三驾马车。

首节 上一节 42/5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之时尚设计师

下一篇:人在公寓:弹一闪离奇怀孕,麻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