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民国第一军阀

民国第一军阀 第536节

就那些修行人士们来说。修道太过飘渺,道家讲的隐。若无缘分根本没人教。修佛相对简单一些,成就虽然不如修道那么高,但寺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修行圣地。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那么多武者到少林寺去出家,从而形成了七十二绝技。

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并非是佛家创立,之所以冠名为佛家所创,只是对佛家的一种尊敬,从而以佛家来命名。

古代少林寺,相当于也是武者的一个交流圣地,武术的集散地。

其中又有南少林和北少林。

也因为很多武者到少林寺出家,所以在少林寺出现后的历代都能看到僧兵,在抵御外敌入侵当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土佛教,最看不起的就是喇嘛教这种插手政治的佛教分支。

作为一个修行之人,一旦有了**,便不再纯粹,即使能修出神通又能如何?最终依旧只是歪门邪道。

喇嘛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佛教分支。

其中的转世制度又有些门道,当一名修士修练到了一定境界时,肉身死后阴神确实可以自由的进行投胎。

后世流亡国外的xx十四世就预测了自己的投胎地点——俄罗斯。

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一个醉心于物欲的修士,境界是很那提升的。

一般的和尚,一世无法修行成功,就会不断转世,转世九世之后可证得果位。当然,具体是不是转世九世,那也不得而知。

但转世确实是有的。

西藏佛教领袖为了死后还能当领袖,在明代时搞出了转世这玩意,确实让人感觉比较无语。

明代时,喇嘛教是说服了蒙古人,使蒙古人信仰喇嘛教,才得以发展出了如今这种政教合一的模式。

之前历史上的吐番并不是这种制度,起码历史上的吐番,是一个军事实力也比较强的一个势力,发展意识比较明确。

喇嘛教统治西藏之后,社会停滞不前、濒临崩溃。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严重窒息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使得西藏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历史上,甚至直到的20世纪中叶,西藏社会仍然处于极度封闭落后的状态,现代工商业和现代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几乎是空白,农业生产长期采用原始的耕作方式,牧业生产基本采取自然游牧方式,农牧品种单一退化,劳动工具得不到改进,生产力水平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极其低下。广大农奴饥寒交迫,生存维艰,因饥寒贫病而死者不计其数。拉萨、日喀则、昌都、那曲等城镇中,乞丐成群,到处可见满街要饭的老人、妇女和儿童。

西藏虽然是高原地区,大部分地区比较寒冷,但是农业资源在拉萨一带还是很充裕的。本来改善一下生产力,这点人怎么会养不活呢?

但是如今的西藏,人口不断的减少,贫民却是不断增多。

等于是在残酷压迫之下,普通人民根本得不到生存下去的养分,甚至连打猎都得向土司、寺庙交税。

西藏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自中华民国西藏边疆区成立,国防军大举进入西藏之后,广大农奴为摆脱绝境不断发动请愿、逃亡、抗租抗差和武装反抗。

这也是中华民国要在西藏地区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

这次的改革,也受到了广大农奴的支持。

宗教上的改革,空智大师认为应该把那些挂羊头卖狗肉,借宗教之名行统治之实的和尚们剔除出去。

方法也很简单,考试。

作为一个修行者,首先佛教经书虽不要求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但起码要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如果连基本的佛法都不知道,那算什么和尚?

那就是假和尚,为了利益而出家的假和尚。

只有剔除了这些假和尚,佛教才能真正的清静。

至于那些真和尚,真心修行之人,本身也不会在意那些身外之物了,把那些寺庙财产交给政府没什么不好的。

在寺庙没有私产的情况下,国家会提供衣食住行,使他们能够更专心的投入到修持之中,更好的看破红尘、脱离苦海。

从国家层面来看,和尚不事生产,确实对国家没有太大的好处。

但是一个社会,必然有人迷恋红尘,有人看破红尘。对于那些看破红尘的群体,国家也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修行的条件。

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

历史上,民国那些叱咤一时的军阀们,亦有不少遁入空门。

孙传芳、段祺瑞、杨度……

这些人在纷乱的军阀战争过后,都陆续遁入空门。

北洋三杰中的王士珍在民国初期就躲在家里修道去了,袁世凯请他出去当官也都是应付了事。

在这个喧嚣的工业时代,物欲愈加强大的后天社会模式下,中华民国更需要一个清静的修行环境。

此次空智大师还带来了十几位佛家高僧,以坐镇此次西藏佛教改革。

喇嘛教当初在明代能够说服蒙古部落首领信仰佛教,这自然是靠显现神通的方式,否则谁会信他们?

或者说,没有神通来忽悠那些蒙古部落首领,他们怎么可能接受喇嘛教的神权力量。

这些中土高僧自然也是有神通的,他们来到西藏,就是为了对付那些阻碍改革的和尚,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首节 上一节 536/7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冒牌大昏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