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民国第一军阀

民国第一军阀 第715节

财团把钱贷款出去,接着又通过卖股票的方式赚回来,也就把市场上的资金吸纳回来了。

相当于玩来玩去,市场上实际上增加的钱并不多。但是资金流通速度很快。

经济能繁荣几年,这不是那些专家们可以预测的,而是中华民国的财团想什么时候让泡沫破灭。

最后三年,到1929年,就将经济泡沫打破。这是财团的核心策略,繁荣的经济还可以持续三年时间。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华民国很多省份发展不均衡,很多人口才刚刚进如城市,房子车子都还没有买呢!

当前中华民国的市场并未饱和,因为商品在更新换代,如汽车又推出了一款新设计的豪华汽车,之前的汽车则逐一降低档次。如之前的豪华轿车,降低为高档轿车,高档轿车降低为中档,中档较低为普通,普通降低为低档。

电器也进行了升级换代。

中华民国迅速就进入了全民汽车时代,最便宜的汽车,价格下降到了两百六十元,只需要几个月的工钱就能买了。

1926年,中华民国的家庭汽车总量已经突破了九千万辆了,平均1.5个家庭当中,就有一辆家庭汽车。

这时候中华民国将建设目标一方面放在强化内部,一方面又大规模的在那些附属国投资,拉动了新的市场。

那些附属国成为了市场需求的主力军之一,而在那些附属国,股票市场则要比中华民国要狂热得多。

很多附属国的商人也办了工厂,但看到股票赚钱,很多直接把工厂卖了然后买股票,而中华民国的商人则不同,很多商人分得清本末,只是把手上盈余的钱拿去买股票。

以此时的经济形势,泡沫经济要再支撑三年非常轻松。

三年后,我们中华民国的民用市场基本上也就饱和了,而附属国的投资虽然没有完成,但并不需要那些附属国如同中华民国一样先进,只需要他们能够提高中华民国的战争潜力就行了。

至于提高那些附属国民众的生活水平,随便搞一搞,比那些落后国家更好就行了,不需要达到中华民国的程度。

世界海军军备竞赛,在亚洲的建设狂潮中持续进行。欧美虽然在工业上也在追赶,但是西方人好吃懒做,要求少劳多得的性格,禁锢了他们的发展速度。特别是欧美延长工作时间后,引发了大规模的民众抗议游行。

只不过这样的抗议最后还是没什么用,依旧得加长工作时间,英国矿工的工作时间增加到了一天十一个小时的程度。

至于黄祸论,早已盛行多年。但是相信的人却是随着中华民国的崛起而越来越多,整个西方社会都在为中华民国的崛起而深感焦虑。

不过中华民国的国家形象包装得比较好,世界各国普遍都认为中华民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

在中华民国的经济发展浪潮中,显然一场泡沫经济破灭的危机正在来袭,届时世界都可能被拉入战争当中。

第105章:美丽的谎言

ps:快完本了。。。政策原因,下面不能多写。。。

上海,中国金融中心。

在这个时空的192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显得极为繁荣,大量的投资者涌入上海,上海沪指一路从1920年时的1000点,一路走高到了1927年的10000点,平均每年上浮10%,在1927年,进行股票投资的人就更多了,沪指上涨速度明显加快。

同时广州证券交易所的粤指从500点上涨到了如今的8000点。除此之外还有沈阳证券交易所、汉口证券交易所、成都证券交易所、碎叶证券交易所。

其中碎叶证券交易所位于中亚行政区的碎叶市,碎叶是唐代安西四镇之一,中华民国占领中亚行政区后恢复。

碎叶证券交易所的指数也是上涨速度最快的,因为中亚行政区汇聚了大量的军工业及重工业。

在这一年,中华民国的内部消费市场基本得到满足,内部汽车销售价格大幅度下降,让普通收入阶层都能轻松买得起汽车。甚至是低收入阶层都能买得起汽车。

相当于国民领取了工资之后,花钱的地方不是那么多了。另外那些中高产阶级的钱没地方消费,怎么办呢?

那就引进股市,靠股市回收炒票,从而使财团可以有钱继续贷款给民资。财团手上有大量的垄断企业,都极为暴利。以前这些公司是不上市的。但是从这一年开始,这些公司开始上市。

有代表着中华民国钢铁生产的企业,如华东集团、华西集团的钢铁厂。都拥有大量的钢铁生产能力。还有华东汽车制造公司,飞机制造公司等等。

这些企业,实际上已经不需要财团完全控股,可以吸纳民间资金来一起发展。这些企业对于财团来说,赚钱是小事,财团不缺钱,这些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国家更能打仗。

那么,其盈利可以摊薄,如国家增加税收。如增加科研支出,都可以消耗掉盈利,然后留下一个消费者还能够接受的盈利出来。这样一来,财团把这些企业的股份卖出去后。即收回了大量的资金。同时对于财团来说没有任何影响。

对于那些投资者来说,投资这些大型垄断企业的股份,对他们来说确实是有盈利的,只看他们能否坚持持有。

财团的把戏,即在经济繁荣时期高价卖出一半左右的股份,甚至是超过一半,只要能掌握控股权就行。

经济萧条时期,再把这些股票买回来。卖不卖看投资者自己。如果投资者愿意长期持有的话,那么经济恢复后。每年都可以领取到可观的分红。

中华民国的上市公司即是为了圈钱,但是手段显然更高级,不需要像日后中国的上市公司那样一毛不毛的铁公鸡。企业盈利先留下大部分作为扩大规模、研发的费用,然后剩下的钱分下去也非常可观的,毕竟那些都是垄断企业。

同时公司增发股票在股市集资,这些钱又投入到扩大规模与研究上,相当于这些企业的资金将无比充足。每个财团建立的垄断企业拿到了无比充足的资金后都在疯狂投资。当投资达到一定规模,严重超出市场需求时,就会出现问题,然后出现亏损,进而引发股市下挫,财团再一掐住贷款,马上股蹦。

财团见钢铁、化工、汽车、电器、船舶、航空、建材、粮食等等领域的垄断公司在1927年全面上市。

计划是折腾三年,这三年中,将疯狂吸纳民资,然后疯狂的扩充生产能力,从而引发大规模的商品过剩,并引发经济萧条。而三年的过程中,即吸纳了大量的资金,而这些垄断企业的大规模投资又创造了就业岗位,同时还能建设起更多可以用于战争的资产。

这是最后的冲刺阶段。

泡沫经济一破灭,那破产民资肯定是一大片。但是不要管负债不负债,只要看有多少产业建设起来了。其他的东西都只是一个数字,真正用得到的是那些产业。那些庞大的产业,足以轻松的欧美淹没。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都在发行债券,从而吸纳民资修建大量的基础设施,如电力、道路。这些债券能否如期产生盈利,必须看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就是说,这些债券在经济萧条时期也将大幅度的贬值。

债券、股票,还有期货游戏,即是政府和财团,不断的吸纳民资,用那些钱多得没地方花的民众的钱,去进行大量的建设。

然后财团再进行抄底,在战争爆发前,将股票、债券统统低价买到手。然后再恢复经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为了还清债券,则必须加大税收,进而使财团将资金收回,然后又可将大量劳动力投入到战争工业的建设上去。

首节 上一节 715/7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冒牌大昏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