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第162节
在最美好的年纪,最艰难的岁月里,遇上一群注定会分开的朋友。
楚描红眼圈也是红的。
酒力不行的她拒绝了张宏城的替代,一口气也把酒喝干。
说实在的,二世为人的她,对于湿地和林场的知青生活一点也不厌倦。
楚描红其实不太向往这个年代里的城市生活。
这里有山有水有粮食、有爱有景有朋友。
在湿地和林场的日子,是她两段人生里为数不多过得舒心恣意的岁月。
只是世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世外桃源。
张宏城和楚描红都是两世为人,虽然都还带着一丝天真,但他们很清楚人生中每次遇到的机遇是多么的重要。
无论是魏家递过来的橄榄枝还是来自李部长的提携,都足以改变他们的一生。
楚描红想将全家拉回正轨的想法、张宏城想把楚描红保护在身边的念头,都需要他们两人实力的不断累积和提升。
对于离开林场,张宏城也很不舍,但他也没有办法。
他只有快速的变强,才能护得住自己的女主女友。
简勇是第一个喝醉的。
他一直都在骂张宏城。
因为张宏城帮他走关系调整了工作,这厮被调回了团部当司机。
可他哭着说自己舍不得独立排。
张宏城没有理会他。
他既然走了,当然需要给独立排在团部里安排点后手。
有简勇这个独立排的老人在团部最吃香的岗位上,多少能让人不那么轻视独立排。
简勇的小卡车司机位置给了薛展鸿,于楷是他的助手。
小卡车以后会经常跑及西,张宏城需要于楷保持和丁家妹子的联系,这也是他走后,独立排知青们最大的靠山。
1974年,8月20日。
张宏城和楚描红背着行囊离开了红旗林场。
知青们送了一程又一程。
【东北的故事即将告一段落,接下来的故事还是会围绕着知青这个团体展开。
——在这个年代的沪上,有着一群很有意思的人。
他们被街道办称为滞留知青。
多数是从插队的地方找借口跑回来的知青(类似宫雪)。
没有口粮、没有户口、整天东躲西藏,饱一顿饥一顿,为了找到一个留城的机会,他们几乎什么都肯干。
而一个骤然出现的小小招待所,却成为了这群人心目中在那个年代里的一缕光......】。
张宏城和楚描红在佳木市的进修只有短短十天不到。
培训结束的当天下午,赵秘书把两人的分配去向私下转达给了张宏城。
“就算是借调,也得有个合适的理由和比较合理的转圜。”
赵秘书边说着边就着张宏城手里的火柴点燃了烟。
“所以你们两个得先有个借口去一趟沪上。”
张宏城听着有点皱眉。
因为他和楚描红其实都不太想去城市,他之前以为李部长会留下自己。
他和楚描红在兵团里发展前景其实很不错,毕竟自己的人脉都在这边。
只是现在看来,魏家怕是付出了什么,才换来了李部长的退让。
魏大佬确实很有孝心,可却让张宏城两个为了难。
要真是去了沪上,光这年月的住房和口粮问题就能愁死他。
赵秘书是个烟鬼,一连吸了几口烟。
“小张,咱们李部长手底下有个没人敢接的任务,你听说过没?”
张宏城这些天在兵团部进修自然也不是白待的。
关于李部长手里那个没人敢碰的任务,他自然是听过的。
“兵团准备在沪上开招待所的事?”
随后张宏城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这个倒霉事,不会是想派给我吧?”
赵秘书笑了笑。
“别怕,大家都知道这个任务没法完成。”
“这个招待所所长的级别刚好最低是副科,人家魏家是想让你们两个有机会先去接触一下沪上的生活氛围。”
“能适应下来,那就皆大欢喜,就地借调也不显得那么突兀是不是?”
“如果实在是适应不了,那就只能算了。”
不怪就连张宏城听到这个任务后也会骤然失色。
实在是这个大名鼎鼎的任务实在是太坑了。
兵团生产的农林产品需要优先供给京城和沪上。
所以兵团在京城有自己的办事处和招待所。
在沪上的办事处没有开,但先开办招待所的计划一直在“进行”。
而这个“进行时”已经持续了七年......。
第141章 与男二号的擦肩而过
兵团当初之所以想到要在沪上开个招待所,主要是因为面子问题。
之前兵团的干部去沪上出差或者学习,都是蹭黑省在沪上的招待所。
大概八年前,兵团一把手退休路过沪上。
小老头作风朴素,穿着一身洗得发白旧军装被人家黑省招待所的服务员给拦下。
一句“你们兵团怎么什么人都来占便宜?”把兵团上下都给惹毛。
虽然黑省那边哭笑不得的解聘了那个沪上的服务员,又解释了半天,但兵团这边已经下了决心要自己开家招待所。
脸都肿了,能不急?
而且黑省建设兵团在沪上刚好还有块地!
那是建设兵团从当年四野手里继承下来的一处院子。
院子的位置不错,就在南京路的后街。
但这个招待所计划弄了七年多,愣是半点进展都没有。
问题有两个。
第一,当年在人家招待所吃了亏的老领导给自己闺女打了招呼,不准这帮人当败家子,死死的卡住了修招待所的预算不通过。
人家闺女就是李部长下头的一位副部长,专门管兵团预算的。
也就是说虽然兵团大佬们嚷着要修,必须修,但就是没钱!
第二、兵团在沪上的那块地皮超级麻烦。
几年前,兵团试图简单修整一下大院,可因为这个大院的周围人口商店太过密集,导致计划无疾而终。
只要大院开始动工,前头的一排国营商店都无法正常营业,建筑车辆和物资能把狭小的出入口给堵得死死的,居民们怨声载道。
开工才两天,就收获了两大箱热情洋溢的投诉信,甚至还有用洋文写的......。
现任兵团的两位老大是上任老领导带了多年的兵,虽然老领导发了话,但这口气还是憋着,所以这个任务每年都会日常入编计划。
可就是没法落实。
毕竟人家黑省那边态度很好,这些年也对兵团过去的出差人员也是照顾颇佳。
所以,咳咳咳咳,能省还是要省的......。
到了后来,这个任务成为了打发不开眼人的专属任务。
谁要是不听话,不服从大局,得,去沪上建招待所去。
地有一块,钱,半毛都没有......。
在东北住习惯了火炕和大房子,看习惯了山川和平原,住沪上那憋屈湿冷小屋子里,抬头只能看到各家各户晾晒的衣服,走个路都要侧身。
上一篇:全民巨鱼求生:我能听到巨鱼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