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第163节
粮食户口也不在那边,几个出差补贴还不够买商品粮的。
没有一个不是灰溜溜跑回来的。
张宏城去当这个招待所的代理所长,自然不是因为有人要收拾他。
正如魏家说的,反正完成不了这个任务也没人会怪他,不过是想让他和楚描红先适应一下沪上的生活。
电影厂的借调表格就在两人的身上,适应小半年后差不多可以办就地借调的手续。
张宏城是新鲜出炉的兵团驻沪上办事处招待所筹备小组副科级副组长,兼招待所代理所长。
楚描红是筹备小组的组员兼招待所的保健医生。
(话说正经的招待所有保健医生么?这其实是在打疗养院的擦边球,反正半年后都会借调去海影,所以没人在意。)
他们两个去沪上这小半年“适应期”,可不是不用工作。
张宏城要负责起兵团去那边出差人员的登记和接送(还是送去黑省招待所)工作,楚描红则需要暂驻附近的街道卫生所“帮忙”服务群众。
火车开出山海关的那一刻,一路在沉思的张宏城忽然抬头看向楚描红。
“描红,你真的想去海影厂么?”
正看着窗外风景的楚描红没有对张宏城隐瞒自己情绪的意思,她摇了摇头。
她知道以自己的容貌,去了海影厂的职工医院,怕是会起一些不必要的风波。
根本无法让她安心去当一个医生。
而且她也不认为自己的对象会愿意去做保卫科的工作。
她懂张宏城,这家伙对农工商各行的兴趣可不小。
想到这里,楚描红好奇的看着对象。
“那咱们有拒绝的余地?”
张宏城笑了起来。
“当然有。”
楚描红又想到了两人的干儿子前前,喊自己两个干爹干妈的场景。
“那需要得罪魏家和左姐家里么?”
张宏城偷偷在台下握住了佳人的手,嬉皮笑脸的。
“当然不会。”
楚描红看了周围的人一眼,急忙偷偷开始挣开 。
“哦,那你准备怎么做?”
“简单啊,”张宏城放开对象的手,盯着对方微红的脸淡定的回答,“咱们把招待所建起来不就完了?”
楚描红虽然惊讶,但没有质疑,只是好奇。
“那你口气可不小,不过这件事也太难了吧?”
“当然,如果真的办成了,咱们就可以正儿八经的常驻沪上,不用寄人篱下,进退上也会自如很多。”
“不过,会不会太勉强?”
张宏城看得出来,楚描红是百分百支持自己去搞定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她也不想让两人欠对方的人情。
楚描红或许不懂官场,但她也担心张宏城以后会不会被魏家逼着站队。
看着楚描红娇美的笑容,张宏城的信心前所未有的充足了起来。
——胖子,你可要给义父我多努力收集我要的那些信息。
——护肾的方子,我可是已经帮你许下了!
火车缓缓驶入京城车站。
张宏城和楚描红将在这里转乘火车去沪上。
张宏城现在的身份不同于以往,凭着随身带的介绍信是可以在京城逗留几天的。
他们准备在京城住两天,逛逛B海和天AM。
两人随时几乎没有什么行李,楚描红说自己都办了托运,张宏城自然“信”了。
他也不想背着一堆东西东奔西走的。
京城火车站,人潮汹涌。
“不好意思!”
楚描红不慎挤掉了一个年轻人的挎包,只来得及说了一声抱歉就被张宏城拉扯着到了人群外面。
年轻人站在原地愣神。
虽然只是人群中的须臾擦肩而过,但楚描红的容颜却异常的让年轻人无法忘怀。
“我.....这是怎么了?”
年轻人自嘲的冷笑。
“瞿宏杰啊瞿宏杰,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你自己马上要去东北下放,怎么会生出这种莫名其妙的心思来?”
年轻人捡起挎包,护着行李随着人潮往里面走。
他的眼中带着对未来插队生活的迷茫。
“黑省虎林长风公社春阳村,”瞿宏杰嘴里念叨着自己的插队地址,不知道为何忽然脑子里再次浮现出了刚才惊鸿一现的容颜。
这位曾经的大院子弟,忽然间有了一种很可笑的错觉。
刚才的那一次交错,似乎让自己失去了生命里最宝贵的东西。
张宏城牵着楚描红的手好不容易才挤了出来。
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和对象与原著中的男二号,堪堪擦肩而过......。
两个年轻人满脑子在想的是:是先吃全聚德呢,还是先吃东来顺?
楚描红低声建议:“或者咱们先去B海公园拍个合影......?”
张宏城眼珠子转了转:“也不知故宫开着没?要不咱们进去找个地方亲个嘴......。啊,别踩我脚!”
第142章 里弄
都说沪上聚集了整条长江流转而下的风情。
九月初三,很多长江沿岸的城市还在被炙烤,但沪上已经过了最热的七月末,气候已经变得宜人了许多。
一辆蓝白相间的公交车缓缓驶离站台,露出刚刚下车的一位女子。
正在等车的几位男女同志只是下意识的扫了这位女子一眼,要么眼睛瞬间挪不开,要么后知后觉的飞快转回来。
普通的麻花辫子,发间藏着几枚普通的黑色发夹,浓郁的黛眉带着一股青春的稚气,秋水般的眼睛宛如童话里的湖水,琼鼻修长,脸色恬静,让人望之脱俗。
白里透红的皮肤如霜赛雪,修长的手指轻巧的勾着点心包上的绳子。
在旁人看来,就连点心包上的白纸也被她的肌肤比了下去。
姑娘上身是一件沪上最常见的女士衬衣。
与外地尤其是东北不太一样的是,沪上的女子习惯把衣服收一点腰,更能显出自己的身材。
她的下身是一条浅色笔直的女裤和一双咖啡色的凉鞋。
刚刚才雨过天晴。
弄堂里的石板上还残留着水汽,只是这蒸腾的水汽消散得飞快,几乎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女子提着点心,绕开巷弄里随处可见的小水洼,随着她的出现,适才才安静下来的狭窄巷子里又私下热闹了几分。
在这个年代全国各地的小巷里,由于屋里空间不足,居民们都有往门外巷弄里摆放一些不重要物件的习惯。
沪上的巷弄文化与京城不太一样。
在京城的巷子里摆东西,和邻居们招呼一声只要不妨碍大家过道就成。
放在巷弄里的东西都比较随意。
但在沪上就不太一样。
虽然巷子比北方的要小,但每户人家都会默契的分好各自家门口的区域范围和公共通道的余地。
真正的做到了螺蛳壳里做道场,细致到了极点。
哪怕锯掉自己物件的一个角,也不要自己的东西越到别人家属意的区域里去。
而且每家每户门口杂物的摆放那叫一个精致。
京城人说话有点自来熟,但沪上人说话则很客气。
哪怕是已经认识的邻居,见了这位还没满二十岁的姑娘,都会和气的招呼一句长的。
“哟,是小楚医师下班了,侬今日这套衣服真漂亮,工作还顺利伐?”
上一篇:全民巨鱼求生:我能听到巨鱼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