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第365节
仿佛只要人站起身来轻轻蹦一下,这片老旧的地板就会直接掉下去。
张宏城每回起身的时候都不得不小心再三。
他不是怕掉下去,而是楼下就是补习班上课的老教室。
楼上的动静稍微大点,下头在上课的学员们就会胆战心惊。
张宏城不是过来备课或者准备去上课的,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帮补习班这边核算收支。
倒也不是因为张宏城的会计学有多好,而是这里头的一些名堂只有张宏城才搞得清楚。
比如,补习班赚到的钱该以什么样的名义分配给学校和来“义务”补课的大学生。
张宏城正在编撰一张单子,上头的内容是给所有补习班的学员退掉一块五毛钱的资料费。
单子上列的理由是,马上就要高考,学校综合统计了大家上交的资料费。
发现有一块四毛三分钱需要退还给大家。
当然这肯定不是真实的原因,不过是张宏城为了提高补习班名气和名声的手段。
自从他们民大补习班在上次摸底考试中获得了惊人成绩之后,补习班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张宏城的暗中操纵下,从补习班的学员变成了周边社会参考人员。
而补习班的学员之前花费的各种费用,已经通过各种各样的理由退了不少。
这让很多学员家庭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要不是因为自家孩子在上次摸底考试中考出了那样惊人的成绩,上大学的概率很大,这些家庭也无法一直咬牙撑到现在。
民大补习班如今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对外流出复习资料。
补习班“流”出来的复习资料,是无数备考考生的挚爱。
无论张宏城通过哪种渠道“不小心”散出去的资料,都会在短短半天不到的时间里被哄抢一空。
一九七七年到一九八一年四年间的高考难度是逐年递增的。
在一九八二年,师大附中和京城其他几个知名中学的高级老师,总结了过去四年高考的大纲和题型,弄出了一本综合性很强的复习资料。
不过可惜的是这本资料还没上市出版就遇到了考纲大改。
可这一套复习资料放在一九七八年,却是除了民大补习班内部所用资料之外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资料。
是胖子花高价从网上淘来的手抄本。
张宏城对外流出的正是这套资料,售价两块五!
很贵,但绝对值得。
别看最后一次摸底考试他们没有参加,让师大那边出尽了风头。
但过不了多久其他大学就会发现,在这一回的区一千名中有多少人用的是民办补习班流出的资料。
张宏城如今的小算盘打的很溜。
“啧啧啧啧,这个月每个参与补习班工作的同学,居然能拿到一百二十块的【义务教学】补贴。”
“学校收入也不小啊,一千五百多块!”
他没有刻意收着“自言自语”的声音,让坐在他对面一直竖着耳朵的胡彦英听了个明明白白。
胡大姐是他的同班同学,在听到有一百二十块的补贴后,脸上的笑容根本隐藏不住,索性拿着手帕捂住嘴让自己笑的不要那么“嚣张”。
胡大姐和他爱人原本打算暑假里带着孩子回老家一趟的,可想到暑假里全天开的加强班所能带来的收入,她又万分纠结了起来。
站在办公室门口抽烟的老龚,猛的把手里的烟屁股吸完。
他脸上的笑容也是万分灿烂。
“宏城,你小子弄钱的本事真是厉害!”
“不过,为什么咱们这次不参加摸底考试啊?”
“要是咱们也参加的话……。”
张宏城笑着摇摇头。
“资料的销量已经到顶了,你看这距离考试就剩几天时间。”
“就算咱们在这次考试上再出一个风头,惹的更多的人来买咱们的资料,可就剩这么几天时间,他们能复习出来个啥?”
“怕是到时候反而会怪我们的资料不起作用。”
“如今的这些虚名都是假的,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全力以赴的应对高考!”
办公室里其他几个同学都似懂非懂的点了头,但他们敏锐的察觉到张宏城这家伙怕是还有其他的理由没有讲出来。
张宏城继续埋头算账。
他心里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没有说出来。
一九七八年的高考是全国统一卷!
区里教育部门给出的判断是,这次高考的难度会比去年冬天里的那一次稍微简单一点。
毕竟全国教育水平不均衡这是事实。
可事实却会给所有这样想的人一个大嘴巴子。
他们忘记了一点,一九七七年到一九八一年之间的高考录取,是为了紧急培养和填补国家需要的高级人才。
在这个大需求下,暂时无法太过顾及各地区教育水平不均衡的问题。
故而全国统一考卷的难度会逐年增高。
其实一九七八年的高考难度相对于后两年的难度,还算是十分轻松的。
要是民大补习班在最后一次摸底考试中又考出一个惊天新闻,怕是全京城高考圈子的目光会再次聚集到民大这边。
届时补习班里的资料肯定会被人弄走参考。
而如今他们民大补习班没有参与这次摸底考试,显得默默无闻,所以就算外界弄到了他们用的资料,怕是也不会太过重视。
第332章 送考是门学问
七月流火。
今天是高考前的最后一天。
全京城各大知名中学和各大学开办的补习班,都铆足了劲要奋力一搏。
听说在今天晚上各补习班甚至应届班还在连夜组织复习和押题。
而民大这边的两个补习班却显得安静了很多。
在之前的内部会议上,几位补习班的主持老师认真的听取了张宏城同学的建议。
没办法,学校几个领导尤其是教导处解主任,对张宏城关于高考的任何观点都全盘接受。
开会之前就反复强调了,不允许任何人反对张宏城同学提出的意见。
“高考这件事不光是只是考生和他家庭的事。”
“对于我们补习班来说,备考和送考也是一门大学问!”
张宏城侃侃而谈。
讲真的,关于高考这件事的经验,后世人确实要强过七十年代人太多太多。
“今天是最后一天,补习班停止全面复习和讲题。”
“由学校组织大一新生给学员们介绍考场经验。”
“尤其是那些在上次高考过程中考得极好和发挥超常的同学。”
“我记得咱们民大附中的老师去年被抽调去监考的人不少。”
“也可以请几位老师过来给大家介绍考场规矩和注意事项。”
“咱们民大还有别的学校没有的优势,我记得有两位教授是兼修心理学的,最好也能请一位过来给大家疏导一下考前紧张的情绪。”
几个老师和负责教学的同学都在飞快的在小本上记着,他们的眼睛里都在冒着星星。
张宏城说的一点都没错,备考确实是门学问!
“补习班已经提前两天告诉了所有学员家里,所有考生今天晚上必须在九点半之前睡觉。”
……
冯玉琴脚步轻快的穿过黝黑的小巷回到自家院子门口。
她今天的书包里没有放几本书,因为民大补习班已经明确规定,今天晚上带回去的书不准超过两本。
四合院的走廊里堆满了各种杂物,她熟练的绕过。
本该这个时候在院子里谈天说地的邻居们,今天也特意都没出来,安静的不像话。
四合院东边小窗户里透出昏黄的灯光,隐隐可以看到一个人还在埋头做题,而这个人的身边还坐着一个人在轻轻给他打着扇子。
冯玉琴顿了一顿,还没等她想好要做什么,她母亲已经从另外一边走了过来抓着她就往回走。
“每个学校的安排都不同,你管人家干什么?”
“你们学校可是三令五申过,今晚九点半之前必须睡觉!”
上一篇:全民巨鱼求生:我能听到巨鱼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