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196节

  只是这部戏的选角外面虽然传的沸沸扬扬,但实际上他目前还一点头绪都没有。

  而外界呼声最高的就是洛珞和刘艺菲继续出演,不过但凡了解情况的,都知道这不过是观众瞎喊一通罢了,根本就没可能的。

  “这就别妄想了”

  张记中一改往日的风格,这次否认的很干脆。

  且不说他这边私下里已经邀请了不下三次,但都被洛珞拒绝了。

  即便是站在客观的角度讲,洛珞和刘艺菲在观众心中的形象,也已经不适合出演《倚天》了。

  因为两人国民恋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加上生活里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出演《星你》里那样浪漫的爱情可以,《神雕》这种刻骨铭心的也没问题,但《倚天》那样优柔寡断朝三暮四的就不行了。

  且不说张无忌身边的珠儿,小昭等人,单单一个周芷若,就是最大的问题。

  如果刘艺菲演赵敏,他找谁来演周芷若能达到跟刘艺菲分庭抗礼的程度。

  谁来都不行。

  这不是人气或者咖位的问题,是观众不认,没有人能接受洛珞这个张无忌,在面对刘艺菲的赵敏时,还惦记着其他人。

  这是两人的戏路限制,也是他们国民恋人深入人心的代价。

  目前来看还是优大于劣的,但时间线一旦拉长就不好说了。

  毕竟现在两人刚刚官宣,再加上洛教授和安亦曦的加成,大家还是新鲜感十足。

  要是现在他们俩随便再演一个甜甜的偶像剧,他连剧情都不用看就敢打包票,保证是收视率前十的水准。

  是的,两人现在的国民认知度就是有这个号召力。

  但成也在此,败也在此。

  随着时间流逝,观众从新鲜到熟悉,最后会变成厌烦,总是看这么一对情侣长时间不换搭档,是会看腻的。

  “要是两人后面还一直演这种爱情偶像剧的话,热度会消退很快的。”

  张记中根据经验,下着自己的论断。

  如果洛珞是他公司的艺人,他肯定会把两人的戏份分开一段时间,而不是过度营销情侣关系。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洛珞拍戏的初衷跟他自以为的完全不一样。

  他看重的这些热度,收视率,甚至是收益,洛珞都不是很在乎。

  而且这种爱情偶像剧,他恐怕会很少在洛珞两人身上再看到了,尤其是在有了【记忆沙漏】这个大杀器之后,他就更不会浪费角色了,肯定是满世界找科幻片拍啊。

  一部普通电视剧能放几个科学家进去,但科幻片随随便便就能塞一堆。

  到时候全丢到【记忆沙漏】里慢慢成长,量变引发质变,谁知道会研究出什么来。

  而在科幻这种强视觉效果,强人物刻画,强情节推进的剧中里,张记中担心的戏路限制将荡然无存。

第231章 斯梅尔的失落

  怀柔影视基地,《源代码》拍摄的紧张节奏暂时告一段落。

  随着《神雕》发布会的结束,以及这部戏学术内容涉及最多的“源代码”程序戏份拍摄完成,后续的列车剧情,就相对日常多了。

  虽然拍摄内容依旧不少,但作为导演和编剧的身份,洛珞的工作量一下子轻了不少。

  许多事交给庞斌后,洛珞也终于能稍微从量子意识场的推导深渊,以及繁忙的导演工作中抽身,将过去一个月在拓扑学和量子信息学领域爆发的灵感和研究整理成形。

  “啪啪啪”

  键盘敲击声在酒店房间内响到深夜。

  此刻洛珞面前正摆着两份文稿。

  一份题为《高维意识流形约束下的量子退相干抑制模型——基于神经信息与拓扑动力学的交叉应用》。

  署名 Luo Luo,瞄准的是《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也就是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毫无争议的顶刊《IEEE TPAMI》。

  是的,他跟庞斌说的并非虚言。

  他在量子信息学上的这份研究成果确实很超前,超前到他完全没有敝帚自珍的必要,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随随便便发出去都无所谓的地步。

  当然了,主要还是因为这并非他的主要研究方向,起码短时间内,他是没可能把心思放在这一领域的。

  那不如发出去看看能不能给其他天才一些启发,然后他再反过来一手【扫描仪】,把他们的研究拿过去。

  就如同他之前一直做的那样。

  不过,毕竟是这么超前的东西,也不能随随便便发到水木院刊上了事,洛珞还是选择了《IEEE TPAMI》。

  他也很清楚这个领域的审稿流程,动辄八个月甚至一年多的审稿周期,足以让最坚韧的学者望而却步。

  他按下发送键,将它投入名为“等待”的深井,便不再多想。

  另一份文稿则带着截然不同的印记——《多维流形中的同调不变量与可计算复杂性边界》。

  他也没想到除了把任务完成外,还会有些额外收获。

  这篇论文便是其中之一,他研究信息学之余的意外之喜。

  其核心思想源于他在解决“量子态意识锚点”任务时,为解决特定几何抑制条件的数值可解性而构造的全新拓扑工具。

  毫无疑问,这是一篇纯粹而深刻的数学论文。

  它的归宿,洛珞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熟悉的战场——《Annals of Mathematics》数学年刊。

  如同上次一样,邮件发送后不久,他的邮箱就跳出了系统自动回复的收讫通知。

  跟在计算机领域小白的身份不同,洛珞在数学界不说声名鹊起,起码在偏微分方程领域绝对称得上无人不知了。

  同样时间发出的两份稿子,也是截然不同的待遇。

  此刻遥远的大洋彼岸正值上午,《数学年刊》的某个主编办公室内,斯梅尔端着咖啡刚坐到椅子上,便看到了桌面上跳出来的新消息。

  他轻抿了一口咖啡,随意的瞟了一眼,并未在意。

  每天他的工作邮箱里都会新增大量的稿子,即便能到他这的大都是经历过编剧初审,没有太浅显问题的,且内容相对重要的。

  不过类似的稿子他依旧每天都要收到不少。

  直到——他看到了右下角的投稿人。

  “奥~LuoLuo!”

  斯梅尔惊呼一声,连忙把咖啡杯放下,尽管他喝咖啡的习惯是,当咖啡勉强能入口时开始喝,稍微温热一点就要一饮而尽。

  但此刻这种小事显然不甚要紧了。

  如果说能到他手里大部分稿子都是经过初审的,那还有极少的一部分,是无需这一道踏进门槛的流程的。

  倒不完全是特权主义,同样也是为了重要的成果能尽快验证而节省时间

  因为他们过往的战绩已经无需用旁人来多余认证,他们的名字本就是一个符号。

  就像刘翔现在再参加比赛,你要求他参加初赛,复赛然后再去决赛很合理,但要是让他再去跟其他青年运动员一块参加选拔,那是不是太多余了。

  当然了,这种待遇也并非会一直保留。

  不少年轻时在数学上成果卓越的前辈,晚年都经历过糊涂的时候,搞一些未经证实的学术结论直接发表出来。

  这种情况他们也不会客气,直接拒稿处理。

  次数一多,便会被认为不再具备这种特殊性。

  即便强如高斯,在晚年也面临过拒稿的尴尬境遇。

  而已经在N-S方程的研究走到世界最前列的洛珞,正是其中之一。

  “速度真快!”

  斯梅尔先是赞叹了一声,距离上次洛珞的那个重大成果,至今也不过才过去一年时间,数学果然还是天才的领域。

  “快让我看看,这次该是关于N-S方程那个新方向的重大突破了吧?或者是对上次强解方向证否的补充论证?”

  斯梅尔迫不及待的便点开了消息,脸上还带着见到优质研究时特有的期待和兴奋。

  然而当他刚打开论文,目光扫过标题和摘要时,那份期待迅速凝固,继而转变为惊愕,最终化为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

  “Topology?”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脱口而出,语速极快,带着浓浓的疑惑。眼镜后的眼睛瞪得溜圆,反复确认着作者信息和标题的关键词。

  “斯梅尔先生?”

  一旁的刚收拾完桌面的助理小心翼翼地询问,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一向沉稳的斯梅尔先生如此震惊。

  斯梅尔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皱着眉头快速翻阅着论文。

  “哒哒哒”

  鼠标在他的指尖下不断发出点击声。

  “是他的没错”

  斯梅尔沉声说道。

  除了几个之前明显有问题的学术单词翻译,这次被着重修改了过来,能够看出洛珞在这方面肯定是下了一番功夫。

  排版风格依旧是那么熟悉,依稀还能看到他之前论文风格的影子。

首节 上一节 196/3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财富自由:从三十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