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197节
公式依旧凌厉精准,逻辑链条冷峻而有力,提出的同调不变量构造新颖深刻。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篇质量顶尖、极有可能再次轰动学界的论文。
只是……它不属于N-S方程。
它不是那个刚刚在偏微分领域投下“核弹”、堵死一个主流研究方向、又指明了“调和分析与几何结合”新路径的洛珞的下一步。
“拓扑学……他……他转向拓扑了?”
斯梅尔的语气复杂极了。
惊喜于洛珞在另一个深奥领域同样展现出的惊人才华,但失落也是实实在在的。
作为洛珞首篇论文的终审主编,可以说洛珞的那篇论文是他亲手安排的刊期和登刊。
在此之后洛珞的论文投稿,全都是他亲自对接的,甚至可以说洛珞的每一次进步,那些在学术领域的突破,他都是第一个见证者。
所以他对于洛珞这个虽然素未谋面,来自遥远东方的年轻学者,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的。
更不用说,他本就是一名沉浸偏微分方程领域数十年的研究者了,对于N-S方程的解他也曾憧憬过。
否则,洛珞第一次的学术论文的终审,也不会到他的手里。
尤其是在刚刚经历了洛珞带来的那场惊天震荡之后,他内心深处极度渴望看到这位年轻天才在自己领域更进一步,看看他能否沿着那条新路,真的触摸到N-S方程终极解的圣杯。
可洛珞似乎——跑题了?
倒不是说研究拓扑学有什么不好。
他对上帝发誓,自己没有这个意思。
但是在他看来,洛珞本来是最有希望够到圣杯的人,但现在他转头跑去研究别的。
在他看来,真的有种看着一个天才误入歧途,甚至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以至于,他作为一个客观审稿的主编,此刻居然有些失落。
这种失落,并非针对论文本身的质量,而是源于一种领域专家对“本领域重大机遇”可能错过的遗憾。
就像期待一位神射手继续射落百米外的靶心,却发现他转头去雕刻一件精美的玉器——虽然技艺同样非凡,但靶子还孤零零地立在那儿。
第232章 关于拓扑学的意外之喜
斯梅尔放下鼠标,对着电脑沉默良久,拿起杯子没有顾及那已经凉透的咖啡,直接一饮而尽。
放下咖啡杯,他点开了洛珞的投稿邮箱地址。
这次,他没有急着给出审稿意见,当然,他直觉上认为这是篇好文章。
也没有着急给丹尼斯·沙利文、或者跟洛珞一样同为华国学者的丘成桐等,在拓扑学有着卓越成果的学者,发去专家评审。
而是忍不住给洛珞发去了一封“私聊”邮件。
主题:关于稿件《多维流形中的同调不变量与可计算复杂性边界》及您的近期研究计划
亲爱的洛珞先生:
恭喜您的稿件《多维流形中的同调不变量与可计算复杂性边界》已抵达编辑台。
无需多言,您的任何投稿都会受到最高优先级的关注,编辑部稍后将安排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审阅。
首先请允许我表达对论文本身的赞赏。
您对多维流形中同调不变量的构造极具洞察力,对可计算复杂性边界的探讨也异常深刻。
这篇拓扑学的论文再次充分展现了您令人惊叹的数学天赋和在不同数学领域开拓创新的能力。
它无疑将成为《数学年刊》极有价值的候选文章。
然而,作为一位一直对您研究工作保持高度关注且深感震撼的旁观者,请原谅我的一点“私心”询问,这完全出于学术热情,与审稿无关。
在您的上一篇关于Navier-Stokes方程强解研究方向的重大结论中,您曾天才地指出了一条将调和分析与流体几何特性深度结合的新颖路径,并提到这是您认为最接近终点的路。
但需要您自己“打造一把趁手的武器”。
布尔甘教授和我,以及数学界许多同仁,都对您在这一方向上可能取得的突破充满热切期待。
我们都迫不及待想看到您是否能在这条新路上取得进展,甚至如您当时所述,“打造出”那个终极武器,继续推动N-S方程的研究。
因此,看到您的新作转向了拓扑学领域,当然它同样精彩非凡。
只是我们难免会有些好奇:这是否意味着您在N-S方程新路径上的探索暂时告一段落?
或者您在解决那个核心问题时,如论文所示,其难点需要深入到拓扑学层面,比如某种特殊的流形结构或奇点分析。
因而这篇拓扑论文其实是解决N-S方程终极问题的关键“钥匙”之一?又或者这只是您多元学术兴趣的又一次精彩延伸?
我们非常理解学者兴趣的广泛性和研究路径的不可预测性。
只是,N-S方程的方向对我们这些老家伙来说,实在是牵动心弦。
无论如何,我们热切期待您未来的所有新成果,无论是在拓扑领域还是在N-S方程战场上。
此致敬礼!
乔赛亚·斯梅尔《Annals of Mathematics》编辑。
当洛珞看到这封邮件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了。
此刻坐在怀柔片场临时搭建的导演监视器后,剧组正在准备一场高强度的爆炸场景拍摄。
按说投稿昨天他递出去,他半个月内都没有频繁查看邮件是否有回稿的打算。
毕竟即便是《数学年刊》对他的审稿一向很快,但也不至于连思考的时间也不需要了。
好在他还有助理。
对于邮箱里这种明显重要的稿件,并未跟组的二助小时,会直接反馈给洛珞。
于是,在片场的休息间隙,洛珞便看到了这封风格独特的“审稿编辑来信”。
他先是愣了一下,尤其在看到布斯梅尔的名字时,毕竟他还从来没收到过这么快的回稿消息。
“总不能是被拒了吧”
洛珞挑了挑眉在心中暗道。
毕竟按照《数学年刊》的习惯,最快拿到回稿消息的,通常都是论文中存在明显重大问题的稿子,也就是拒稿消息。
不过当他读到对方含蓄表达对“N-S方程进展”的关切和对他转向拓扑学的惊讶时,嘴角不禁勾起一个微妙的弧度。
“老斯梅尔——”
他低声自语,仿佛看到了大洋彼岸那位严谨又直率的老教授略带失落的委屈神情。
虽然他也未曾跟这位一直负责他稿件的编辑见面,但两人确实神交已久。
对方在偏微分方程领域的研究也让他十分钦佩,尤其是斯梅尔在之前跟他有过几次关于N-S方程解的存在性,合理验证方式的探讨,让他受益良多。
所以,两人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他已经默认斯梅尔是他的朋友了,他相信对方也是一样。
所以他理解那种心情,那是对数学未知疆域的好奇心,以及对他这位朋友“误入歧途”的担忧。
不过,对方完全是多虑了。
他快速地在键盘上敲下回复。
尊敬的斯梅尔先生:
感谢您对论文的关注以及您真诚的询问!
《多维流形》的工作源于我最近在一些其他研究中,为解决某些模型构建上的特定算法瓶颈所必须的拓扑工具。
它确实是一个独立的成果。
不过,您敏锐的直觉部分正确。
我在尝试深入理解“调和分析与流体几何深度结合”这条路径时,特别是处理某些潜在的复杂奇点结构和多重尺度效应时,发现现有的拓扑工具在描述和分析那种流体特有的动态几何形态上存在局限。
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上一篇论文最后提到需要“打造武器”——现有的武器库,在细节的“锋利度”和使用的“普适性”上都不够完美。
《多维流形》中提出的同调不变量构造方法及其对可计算复杂性的分析,虽然最初服务于量子信息模型。
但它所蕴含的几何洞察力和算法潜力,正是我认为可能被锤炼成那把新“武器”的关键原材料之一。
它的诞生,某种意义上正是为了解决那些更宏大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局部困难。
至于您在信中提到“打造武器”的进展——可以看作是在锻造不同的部件。
N-S方程的研究从未离开我的视野,这条几何调和之路依然是我目前认为最有希望的路径。
新武器的锻造需要时间,也需要跨领域的灵感碰撞。
目前,N-S方程上我确实没有太大的进展,但思想的锻造往往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迸发火花。
我会继续努力,不负您的期待。
感谢布尔甘教授持续的支持!祝好。
此致敬礼!
Luo Luo
上一篇:财富自由:从三十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