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252节

  “王志闻老师来了!”

  人群中再次有人高喊。

  只见饰演大反派“许宁川博士”的王志闻,在闪光灯下依旧从容不迫,嘴角噙着一丝属于角色的深沉智慧,向媒体和粉丝颔首致意,尽显影帝风范。

  “哇!冰冰姐!”

  饰演“方欣”的李兵兵一袭利落又不失妩媚的银灰色长裙惊艳亮相。

  她与角色英姿飒爽的联络员形象形成有趣的反差,引发又一阵尖叫。

  她向粉丝们热情挥手,笑容灿烂。

  尽管这部戏里涉及到的角色很少,主角更是只有四个,但无一例外都是顶尖的大牌。

  而且这还不算完。

  作为拾光的第一部电影,公司内部的支持也是空前的,即便是春节前这种晚会的高峰期,公司所有在京的艺人依旧全部到场支持。

  张嘉译、罗近、张靓颖、舒唱……拾光近年来新签约的艺人全部到齐。

  而且不仅是拾光的内部明星,受邀前来捧场的业内大咖阵容堪称豪华:

  首当其冲的便是导演圈,之前在机场和洛珞有过交集的冯晓刚如愿的和拾光搭上了关系,此次也是拿到了邀请函。

  张一谋、陈凯哥等名导也亲自现身,代表着主流电影界对这部“科幻探路之作”的高度关注。

  包括《夜宴》剧组的张子怡、周讯等人,还有之前跟洛珞和刘艺菲有过合作的许多明星大咖,此次都联袂到来只为了给《源代码》捧场。

  任权、王学圻、何冰、高园园、黄海兵……

  会场内,巨大的《源代码》主海报占据了整个主屏幕:

  幽蓝色的代码数据流如瀑布般倾泻,将洛珞饰演的陆星衍轮廓映照得神秘莫测,紧张刺激的未来感扑面而来。

  韩三坪代表中影率先致辞,没有过多客套,言简意赅:

  “《源代码》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中国电影工业在科幻类型上的突破尝试!中影将全力支持其发行放映,我们期待着这个‘源点’,点燃中国科幻电影的火种!”

  话语铿锵有力,台下掌声雷动。

  当主创团队集体登台时,台下闪光灯亮如白昼。

  洛珞居中,刘艺菲在侧,王志闻、李兵兵分列两旁,温岚等核心班底也在其中。

  剧院内场的光线骤暗,聚光灯精准地打在舞台中央的主创队伍上。

  方才红毯上的星光璀璨、人声鼎沸,此刻化为一种屏息的、充满探究欲的寂静。

  主持人专业地开场后,记者提问环节瞬间点燃了气氛。

  问题如连珠炮般抛来,带着对这酝酿已久的科幻之作浓浓的好奇,核心指向了故事的悬念与创新。

  一位女记者率先提问,声音透着兴奋:

  “洛导!我们都知道,您在电视剧《开端》中已经探索了‘时间循环’这个高概念,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这次《源代码》再次涉及时间循环营救列车爆炸,许多观众都好奇,两部作品的核心设定有何不同?您是如何避免自我重复,甚至超越前作的?”

  是的,相比于原本时空里,《开端》借鉴《源代码》的操作,洛珞这边直接倒反天罡,先有了《开端》。

  只不过同样是时间循环,在观众看来近乎相同的设定,要不是因为这两部剧都是洛珞自编自导的,不至于自己抄自己,《源代码》的风评肯定会有所影响。

  即便都是洛珞的创作,但洛珞在这部戏里放了什么创新的东西,依旧是大家最期待的地方。

第291章 《源代码》首映会(下)

  洛珞微微前倾,靠近话筒。

  “这是非常好的问题。”

  他开口,声音不大,却穿透全场:

  “《开端》的循环,更像是一种命运给予的‘试错’机会,它更侧重于个体在极端环境下的情感成长与抉择,而《源代码》……”

  他略作停顿,确保每个人都在倾听他的核心诠释:

  “……它的循环,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场冰冷的、由‘程序’驱动的实验,陆星衍被一次次‘投射’回那爆炸前的八分钟,不是为了试错,而是为了找出唯一的‘答案’——炸弹和袭击者,这不仅仅是时间的循环,更是‘意识’在量子态碎片中的挣扎。”

  他举起一只手,似乎在勾勒那个概念:

  “最大的不同在于,《源代码》引入了‘源代码’这个程序本身,它不是玄学,而是设定在未来的一种高度前沿的科技——一种基于量子纠缠态理论,将濒死者意识碎片化并重新‘载入’特定场景的技术。”

  洛珞的语调带着他特有的学术般严谨,却又能让普通人感受到其中的深邃:

  “陆星衍每次醒来,不仅是在循环时间,更是在重新架构自己的意识代码。”

  “这就带来了更根本的追问:当身体已亡,仅凭意识代码存活,那个‘他’还是他吗?这种存在,有何意义?这些,都是《开端》未曾深挖的哲学与科幻核心。”

  他强调了“意识”、“量子态”、“程序”和“存在意义”这几个关键词,精准地划清了与《开端》的界限。

  台下响起一阵了然的低语。

  不少人听着洛珞这极具学术性的词汇已经有点茫然了,量子态纠缠、源代码程序……啥意思啊。

  要是换做别的导演,尤其是陈凯哥这种,估计不少观众此刻都会觉得他在故弄玄虚了,但此刻台上站着的是谁,国内唯一的菲尔兹奖得主。

  他搞出来的东西,那肯定不会是“伪学术了”。

  记者点点头,显然对这个涉及“量子意识锚点”和“程序驱动”的宏大设定感到震撼。

  紧接着,问题转向了坐在洛珞身边,穿着优雅晚礼服却难掩角色带来的知性气质的刘艺菲。

  “艺菲你好!”

  另一位记者笑着问:

  “看过一些有限的透露,我们知道你这次饰演的时佳雪是一位量子物理学者,这与大家熟悉的、以往影视作品中作为被拯救者出现的列车乘客形象完全不同。”

  “我们很好奇,这个角色在《源代码》里扮演了什么样的关键作用?她的‘学术身份’对破解危机起到了决定性的帮助吗?”

  刘艺菲微微一笑,那笑容带着时佳雪的冷静影子:

  “是的,跟《开端》中李诗情的试验和略带稚嫩的鲁莽行动不同,无论是陆星衍还是时佳雪,在《源代码》破解炸弹的过程中,他们的身份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她转回话筒,眼神变得专注,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代码和危机感的车厢:

  “时佳雪赴美参加学术会议,本身就是前沿领域的青年学者,也是陆星衍能破解一切难题的核心导向人物。”

  刘艺菲的语气带着一丝表演时的紧迫感回忆:

  “她的智慧和冷静,是这次列车拯救行动中不可或缺的另一半力量。”

  从花瓶到智囊,甚至是另一位英雄,这无疑点燃了粉丝们对这个角色的新期待。

  随即,现场的氛围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另一位核心角色——饰演程序联络员方欣的李兵兵。

  一位戴着眼镜、语速轻快的女记者率先开口,问题直指关键:

  “李兵兵老师您好!在最初的剧情描述里,方欣的角色似乎只是一个传递信息的‘传声筒’,负责将陆星衍在‘源代码’循环里的发现反馈给控制中心。”

  “但看先导片花和主创分享,感觉这个角色似乎远不止于此,洛导在剧情中给方欣增加了什么新的深度和挑战呢?尤其您大部分时间是在和……嗯,‘非人’状态的陆星衍对戏?”

  听到问题,李兵兵展露出一个职业而含蓄的微笑,目光在提问记者和身旁的洛珞间扫过。

  “每天坐在那个充满未来感的椅子上,面对巨大的、模拟列车爆炸实况的屏幕和数据洪流,身边是王老师饰演的、权威又……甚至可能有些偏执冷酷的许博士。”

  她看向王志闻,眼神里带着对戏时的默契:

  “我的工作,不是旁观,不是复述,而是‘连接’——连接一段被困在虚拟濒死循环中的‘量子意识体’,和一个为了结果不惜一切代价的现实指挥官。”

  她稍作停顿,让这份沉重感沉淀:

  “洛导对这个人物的挖掘,在于她内心的复杂性与人性的挣扎。”

  她的语速放缓,似乎在斟酌每一个词的分量。

  “方欣是陆星衍意识状态最直接、最清晰的感知者,洛导拍戏时给了我非常明确的要求:不能仅仅传递信息,而是要传递陆星衍的状态——”

  “他的痛苦、他的混乱、他每一次循环后残留的恐惧、那些他自己可能都还没意识到的记忆碎片……以及在许博士绝对理性甚至冷酷的决策下,那份被忽视的、陆星衍残存人性的温度。”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点了点:

  “许博士关注的是任务结果,是效率和信息,而方欣,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被困在量子态里的陆星衍与现实世界唯一的、脆弱的情感纽带。”

  “我需要让观众感受到,她在执行任务的同时,内心一直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战争——对规则的遵守和对一个饱受折磨的‘灵魂’的同情,尤其当她察觉到陆星衍找回的记忆碎片与他本身存在的真相相冲突时……”

  李兵兵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属于方欣的震动。

  她深吸一口气,看向提问记者,眼神坚定:

  “所以,说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这种‘连接’的微妙和沉重,大部分时间,我的对话对象在表演上其实是不存在的,我需要对着空气演出这种深刻的、双向的感知和理解。”

  轮到老戏骨王志闻时,记者的问题则带有几分探询:

  “王老师,您塑造的许宁川博士,被外界猜测为一个‘阴谋家’,甚至可能是反派?您以前从未涉足科幻题材,这次出演这样一位神秘冷酷、掌控‘源代码’项目的科学家,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与洛导合作科幻片压力大吗?”

  王志闻面容沉静,眼神深邃,自带许博士的威严气场。

  他轻轻扶了下话筒,嘴角牵起一个难以捉摸的弧度:

  “压力?当然有。”

  他坦诚道,声音低沉而充满磁性:

  “科幻对我来说确实是个新领域,尤其最初拿到剧本时,洛导对这位博士的设定和要求,嗯……非常独特。”

首节 上一节 252/3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财富自由:从三十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