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285节
他们需要在世界上最尖端的风洞里,比如NASA的埃姆斯中心,或欧洲的ETW跨音速风洞,构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极端流动环境——
不是翼尖的涡流闪烁,而是在接近材料熔点的超临界温度、马赫数10+的极端速度下,根据他的公式,精确预言一个从未被观测到的现象。
比如,‘特定几何构型下,主涡在坍塌前的精确二次破裂点,其核心温度将达到某一特定阈值并发光’——这个预测必须在实验中被清晰地‘看到’,误差需小于百分之一。
仅仅验证是不够的,是预言并目击从未有过的现象。
接着,要把尺度推到极限,ITER就是现成的战场,他们需要将‘洛氏算法’核心导入等离子体约束的控制模型——不是小修小补,而是取代现有的主流控制逻辑。
目标是什么?将等离子体约束稳定性提高30%,或显著降低‘边缘局域模’的破坏性能量。
ITER一个脉冲实验耗资巨大,容错率极低。
成功,就意味着他的理论直接解决了可控核聚变的关键瓶颈。
失败?那他的光滑解在复杂物理边界面前,就只是一纸空谈,但这绝不可能
而最大的考验,来自天空和大海,气象学界会利用他的框架,在全球最顶级的气候模型中重新构建湍流子模型。
他们需要什么?对一个大型自然湍流现象——也许是未来一次持续性的台风发展,或某个关键洋流系统未来三年的涡旋生成强度——做出比现有模型更精准的长期预测,并且误差带显著缩小。
这需要超算海量的机时,对真实世界漫长数据的反复拟合调校。
一旦成功,意味着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预测地球‘脉搏’的能力。
“这些判决实验”
洛珞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科学家特有的敬畏:
“哪一个不是耗资亿万、团队数百人、周期以年甚至十年计?ITER的每一次重大实验间隔都可能是一年以上,气候模型的验证需要连续几年的观测数据对比,这不仅是技术的挑战,更是对国际协作、经费支持、科研耐力的终极考验。”
他停顿了一下,看向刘艺菲,眼中是清明的理性之光:
“这第三步,就是时间的耐心长考,从第一个成功的、确凿无疑的判决实验结果公布,到它在国际顶尖物理会议中被反复确认、辩论、最终无可辩驳地成为共识,再到进入诺贝尔委员会专家的视野和评估体系……”
“这其中的时间,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没有人能确切知道,理论越伟大,颠覆越深刻,它所需要的验证就越严格、越漫长。”
他放下手,车内的空气仿佛凝固在刚才描画的宏大图景里,洛珞的语气恢复了平静,甚至带着一丝笃定:
“诺贝尔奖,只是最终那个自然而然的句号,当ITER的工程师们根据我的算法稳定点火,当气象学家依赖我的模型发出更准确的灾害预警……”
“物理学界自然会向世人宣告:我们找到了理解混沌新大陆的钥匙,它的持有者名为洛珞,那时……”
他看向刘艺菲:
“瑞典的电话到来与否,都不再改变混沌已被驯服一分的事实,就像这剧本里说的——‘这场流浪,终于有了灯塔’,我的证明,就是那座灯塔的图纸。”
“图纸通过审核,只是确认灯塔能建,而真正点亮它,让它的光芒照亮风暴中的航船,才是赢得‘灯塔工程师’桂冠的终极证明。”
引擎的低吼声熄灭,商务车稳稳的停在了酒店的门口,洛珞率先跳下后回过头熟练的伸出手:
“走吧,明天的地下城布景还要深入得更远一些,有几个地方还得提前找老王说一下。”
刘艺菲闻言怔怔地看着洛珞的侧脸,酒店门口的灯光映照着他清晰的下颌线,卸掉了妆发素颜也依旧是那副帅气的模样。
只是他说的那些诺贝尔奖,菲尔兹奖,以及那些听上去就该跟爱因斯坦,杨振宁坐一桌聊天的东西,现在这个人却是他的男朋友。
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居然会和一个数学家在一起。
数学家对于她来说,记忆中也就是教科书上的华罗庚、陈景润了,但按照数学界的说法,洛珞的成就似乎已经超过了她们,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才23岁。
更割裂的是,前脚说完这些,后脚那句“剧组布景”就把她拉了回来,刚还说跟爱因斯坦坐一桌呢,后一秒就跟布景组的老王聊到一块了。
这才让人恍然,对哦~他还是国内最顶尖的导演和演员来着。
即便他们已经恋爱这么久了,她还是会时不时的好奇,她男朋友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这个年轻的舵手,一边冷静而坚定地走着数学的伟大征程,一边引领着电影的科幻道路。
第324章 内娱媒体的整顿风暴
诺奖公布和论文过稿,对于洛珞来说无非是两件预料之中的事情,顺其自然的发生了,知道了就可以,剩下的自然是继续拍戏的生活。
只是对外界来说,却无疑是一次渲染大波。
首当其冲的便是娱乐记者圈。
原本作为内娱记者,谁会关心那些学术圈的奖项呢,对他们来说一点新闻价值都没有。
但这一次,因为洛珞在候选名单的缘故,绝大部分媒体都意识到了这是个关键的热点,无论洛珞是得奖还是落选,都将是一个大新闻。
这不,诺奖这边的消息刚一发布,他们就迫不及待的冲到了怀柔《流浪地球》的片场,就为了第一手的新闻资料。
二十几辆车,连摄像带记者数十人围堵在片场外,对于警务和安保人员的拦截视若无睹,想尽办法的往里闯,造成了十分不好的影响。
按照这对于内娱记者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的常规操作,甚至连影视基地附近的警务人员都见怪不怪了,更别提常年混迹娱乐圈的观众粉丝了。
然而这次却有些不同,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一惯的嚣张跋扈。
温岚的警告未能阻止那早已点燃的导火索,当“洛珞无缘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如野火般蔓延,早已按捺不住的娱乐媒体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瞬间沸腾。
为了那致命的第一击和惊悚的头条,严谨与求证被抛诸脑后。
在洛珞于片场门口清晰解释“时间验证”与“实践检验”的重要性,以及《数学年刊》尚未登刊的现实不过一天之后,几家娱乐报社和媒体记者,已炮制出耸人听闻的“独家深度剖析”——
“诺奖失之交臂背后:天才的陨落还是证明的破产?”
“权威拒绝背书?传数学界集体质疑洛珞N-S方程证明!”
“独家线报:皇家科学院内部人士称证明存在‘根本性缺陷’,物理奖评委望而却步!”
这些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
内容更是语焉不详地引用着“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观察人士”,将洛珞之前的解释断章取义。
将他“期待时间证明”的发言曲解为“苍白辩解”,将数学界前期审慎的探讨放大为“集体否定”。
甚至,有人将影射的矛头指向了水木大学,暗示其过度吹捧“自家天才”。
这些文章犹如投下一颗颗集束炸弹,在庞大的互联网信息流中轰然炸开。
洛珞的庞大粉丝群体瞬间懵了,担忧、困惑、愤怒的情绪交织。
习惯了娱乐圈“无风不起浪”的普通网友,在“诺奖否定”、“证明存疑”这些极具冲击性的关键词面前,也难免产生动摇。
“难道……真的有问题?”的疑问悄然滋生。
一时之间,“洛神翻车”、“天才神话破灭”之类的负面标签开始悄悄传播。
就在舆论被不实报道搅动得浑浊不堪,质疑声浪似乎要形成气候之际,水木大学的通稿,如同刺破乌云的利剑,带着无与伦比的光明与力量,准时登场。
通稿内容简洁而庄重:
我校洛珞教授关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存在光滑解之证明,经长达一年严谨审阅与学术探讨,已正式通过国际顶级数学期刊《Annals of Mathematics》评审,将于下一期刊物重磅刊登。
该证明之确立,是数学界对流体力学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具有划时代意义。
特此报喜,并与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分享荣耀!
紧随其后的,是水木大学倾力打造的、规格空前的庆祝大会现场报道图片与视频。
“热烈庆祝我校洛珞教授N-S方程证明荣登《数学年刊》”
“为人类智识开拓疆土——致敬洛珞!”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论文发表,这是人类数学史、物理学史上一个崭新纪元的开端!水木大学为拥有洛珞而无比骄傲!”
“任何对这一成果的质疑,都是对国际顶级学术权威和科学精神的亵渎!时间已给出最终答案,数学已给出最终判决——洛珞,他是对的!”
数学系主任老秦满面红光:
“论文通过审核,就是数学领域铁一般的检验!某些领域的不了解、不理解,某些人急功近利的歪曲报道,在铁的事实面前,不值一提,令人不齿!”
盛大的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国际数学家的贺信一封封被宣读。
当晚的新闻联播直接插播了这一消息,整整五分钟的喜报宣读,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那些发布不实报道的媒体脸上。
官方通稿的权威性,水木大学的强大背书,新闻联播的盖章定论。
数学界的最高殿堂已然认证!这比一百个“诺贝尔委员会”的间接暗示都要有力得多!真相是如此坚硬,以至于所有谣言瞬间粉身碎骨。
真相的洪流瞬间淹没了谣言的沙丘。
那些曾经疯狂转载、点赞不实报道的平台下方,彻底变了天。
第一个站出来掀桌子不干的就是洛珞的粉丝。
无论是影迷还是“学粉”,此刻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他们憋屈了太久,愤怒到了极致!
“#向洛神道歉!”
这一话题以排山倒海之势空降热搜第一。
被点名的几家媒体官方账号被愤怒的留言彻底淹没:
“靠造谣博眼球的无良媒体!你们不配做新闻!”
“连洛神都敢污蔑?学术圈的事也是你们能胡诌的?你们懂NS方程吗?”
“为了流量不要底线!抹黑国之栋梁,其心可诛!”
“抵制!取关!投诉!必须让他们付出代价!”
之前被误导的路人也纷纷倒戈:
“之前差点被你们带歪,脸疼吗?官方的庆祝会都开了!《数学年刊》都登了!道歉!!”
上一篇:财富自由:从三十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