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305节

  如果说前者能推动行星,后者就只能发射个火箭了。

  即便是他目前的方案,也只是他想尽办法把那些遥不可及的科技手段,尽量简化成了现在勉强能摸到的样子。

  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只是希望组织上把这一步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就好,实在没有必要因为这一步徒增什么波折。

  而对于张云超来说,他可不像洛珞这样亲眼见识过,那比普通核聚变还要困难百倍的重核聚变发动机。

  他是一点底都没有啊,所以可行性论证……对他来说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毕竟洛珞的这种概念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桥段,远超国内乃至国际公认的聚变研究进程。

  如果方案本身存在根本性缺陷,或者只是天才的空中楼阁,那么投入任何资源都将是一场灾难性的浪费。

  那么找谁来论证呢?

  张云超沉思着。

  ……

  三天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一辆专车悄无声息地停在那座略显陈旧的实验楼侧门。

  楼门前,万院士刚结束了自己这个月的公开大课,还没等离开,便被张云超拦了下来。

  “张……张书记?”

  万院士对于来人当然不会陌生,几个月前对方亲自跑来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找他,从他这调走了几乎所有关于EAST装置的所有试验资料。

  如今对方突然跑到他学校来找他,尤其是看到张书记秘书拿着的黑色箱子,他总觉得有大事要发生,否则对方不可能连招呼都不打,跑过来突然袭击。

  要知道他这个月都只有这么一节公开课在学校,张书记能这么精准的把他堵在这,显然是事先做了调查的。

  这么几样结合下来,只有一种可能,这件事的重要性在电话里根本不能说,甚至连透露一点张书记都不愿意,这才亲自跑过来在这里堵他。

  再联想到对方前段时间从他这调走的资料,他有预感,应该是跟EAST,或者说跟聚变试验有关。

  “有事去我办公室说吧。”

  万院士直接说道。

  果然,当两人来到办公室后,助理和司机把守在了门口。

  张云超将箱子小心放在办公室中央那张堆满了资料、唯一还算空旷的木桌上,卡扣开启时发出的轻微“咔哒”声在静谧的室内异常清晰。

  “万院士,事关重大,不敢假手于人,更不敢在线上留痕。”

  他的声音低沉而严肃,打开箱盖,露出了里面厚厚一沓装订成册的方案文件——封面上的“夸父逐日计划——微型磁箍缩惯性约束聚变堆核心设计方案”字样在日光灯下显得格外醒目。

  张云超将文件推向万院士:

  “你看看这个方案”

  万院士闻言没再说话,径直拿起文件。

  作为EAST装置的负责人,他非常清楚规矩,对于方案内容以外的东西没有一丝疑问,只要张书记不说,他就不能好奇。

  他那双看过无数等离子体轨迹、分析过海量高能物理数据的眼睛,速度极快的扫描着标题页下的目录、核心技术路线摘要、系统框架图……空气安静得只剩下纸张翻页的沙沙声和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时间仿佛被拉长,窗外的蝉鸣似乎也屏住了呼吸。

  当他的视线落在核心技术路线的具体描述——

  “基于精密强磁场动态箍缩的惯性约束机制”、“液态锂铅共晶合金闭环自持氚增殖与高效传热流体系统”、“多层复合仿生结构自适应第一壁”

  ……他的呼吸,在某一刻几乎停止了。

  原本快速翻页的手指凝滞在某一页的流体动力学热工控制模型图解上。

  良久,他长长吐出一口气,像是要将肺里的惊疑都排尽。

  他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里是翻滚的惊涛骇浪,震惊与深深的疑虑交织在一起。

  “张书记!”

  万院士的声音带着一种异样的干涩,指尖点在方案的目录页,划向“磁约束”这一栏,“这是…磁箍缩惯性约束?!”

  他的语气陡然加重:

  “我们的EAST是托卡马克,走的是稳态磁约束的路子!而这‘夸父逐日’……”

  他猛地摇头,仿佛要甩掉某种荒诞感:

  “这方案的核心物理基础和技术路径,与我们攻关了十几年、倾注了无数心血的托卡马克路线——它俩几乎是背道而驰,是彻底的南辕北辙!托卡马克追求稳态约束,目标是长时间‘燃烧’。”

  “这磁箍缩惯性约束,走的却是快速、高功率、脉冲式的点火路径!您现在问我,就像是拿长跑运动员的训练方案去指导短跑冲刺!”

  他快速地翻到介绍液态金属冷却回路的部分,指着一组复杂的流场分布模拟图。

  “再看这个闭环液态LiPb流体系统!我们的EAST在探索液态锂包层概念,但那更多是针对包层材料和氚增殖的局部研究。”

  “而这方案,竟然把它作为整个聚变能传递转换的核心循环系统,直接耦合到约束磁场和聚变腔室的实时控制中?它的动态稳定性和抗辐照能力……”

  “这其中的工程难度和材料挑战,比EAST目前面对的,高了不止一个维度!”

  万院士放下文件,眼神凝重地看向张云超:

  “张书记,这个‘夸父逐日’方案的构想,很‘科幻’,很大胆,它瞄准的是超高能量密度下的高效能量提取和微型化,这确实是‘星辰大海’级的思路,但是……”

  他顿了顿,组织着最严谨的语言:

  “它基于的理论模型虽然有其物理依据,但它的技术细节——尤其是涉及极端条件下的材料性能、微观界面控制、强磁场与高温导电流体的复杂多物理场耦合——许多关键参数直接来自于‘精妙但缺乏实验验证的推演假设’。”

  “我没有在现有任何一个顶级期刊或国际核聚变会议上看到过关于‘夸父’方案中描述的这种集成度和性能的具体报道,它脱离了目前国际聚变研究的主流认知和技术积累轨道。”

  科研者的责任感完全压倒了最初的震惊:

  “所以,您问我方案是否可靠?我只能说,从物理原理层面,磁箍缩惯性约束有其内在逻辑自洽性,并非空中楼阁,但是!”

  他突然加重了语气:

  “这份方案的工程可行性、特别是其核心控制参数的准确性,我无法基于这份文件和现有知识储备给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他直视张云超的眼睛,目光十分锐利:

  “这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这是需要大量——极其庞大的——专门性物理实验、材料极限性能测试、以及海量的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拟才能开始逐步验证的东西,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他想到了张书记之前从他这调资料是给另一支团队,为的肯定也是可控核聚变的研发。

  只是,他想到了这一点,却完全没能预料到,这支团队的研究方向居然跟他们截然相反。

  更让他震惊的是,方案里的许多内容有理有据,其中描绘的精密液态金属流型拓扑图和其与约束磁场的耦合反馈机制,思路清晰的令人发指!

  还有关于高温高压强辐照下,液态金属对蜂巢基板“浸润-热传导-抗冲击”动态平衡的临界曲线图。

  这些曲线图精准地描绘了极端工况下材料界面的生死线,其参数之精确、逻辑之严密,简直像是通过某种不可思议的手段“亲测”所得!

  其实无论从他在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上,沉浸数十年研究的专业性,还是以他作为这一项目负责人的私心来讲,他都很想说这个方向根本不靠谱。

  但那逻辑缜密的方案,他看了许久都没有找到错漏,甚至还想为之拍案叫绝的理论分析,都让他没法违背作为学者的本心说出这种话。

  他从事聚变研究数十年,从未见过如此高屋建瓴、细节却又精密到令人窒息的设计。

  它就像一个完全成熟、经过无数次验证的“成品”蓝图,而非需要反复摸索的初步概念。

  “这份方案……里面蕴含的物理思想、工程构想,尤其那些动态关联图谱的精妙程度……国内现有的理论水平和试验条件,恐怕难以支撑起来。”

  他思虑再三,只能如此说道。

  既表示了对这一方式的不看好,同时也不算什么违心之言,因为方案的许多设想确实前所未有,难度极大。

  办公室内的气氛沉重得几乎令人窒息。

  张云超的心沉了沉,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个——方案的“非主流”和高度复杂性带来的巨大验证壁垒。

  “那么,你认为初步论证的重点在哪里?”

  他继续问道。

  “验证逻辑!”

  万院士语气十分肯定:

  “方案本身的自洽性、内部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它提出的核心物理概念的创新性与前沿性,这是第一步!特别是这些控制逻辑和参数窗口……”

  “它们看起来无懈可击,但需要最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来验证,看它是否能在最纯粹的理论层面站得住脚,是否隐藏着我们暂时看不出的致命悖论或漏洞!”

  “那您要验证这一理论需要多久?”

  张云超继续问道。

  在他看来还有比面前这位更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吗?

  然而万院士闻言顿时苦笑着摇了摇头:

  “那你可找错人了,这里面很多理论我至今都还没有吃透,更别提验证可行性了。”

  他没有强行揽下这个工作。

  虽然道不同,但他也不至于在这种事上做什么手脚,硬说其中理论有问题。

  事实就是他确实不具备验证这一理论的能力。

  作为EAST项目的负责人,他要涉及到的内容实在是太多,在这一点上,比起那些纯粹的数学物理学家,理论物理学家,要吃亏很多。

  尤其是近两年理论物理界几乎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尽管他也想努力的跟上脚步,但有些东西注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首节 上一节 305/3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财富自由:从三十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