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307节
然而,当技术人员尝试将磁场强度模拟提升到方案要求的8特斯拉,这几乎是EAST装置4T极限的两倍数据时,监控画面剧烈扭曲。
“磁场引发的TM不稳定性爆发了!”
助理指着飙升的涡量监测数据:
“速度超过2.5m/s就出现大规模撕裂涡流,这比ITER预测的临界值还低!我们的磁流体动力学模型在强场下的预测精度有限。”
周建军看着溅满防弹玻璃的镓铟合金,面色严肃:
“理论的闭环设计堪称艺术品,但液态金属在如此强的磁场和高流速下,其MHD效应导致的流动不稳定性和对结构材料的潜在冲蚀,我们缺乏足够精确的预测工具和实验数据。”
“必须建立专门的强磁场液态金属实验回路,用真实LiPb进行长时间、不同工况的稳定性测试,这不是靠算能算准的,必须看到、测到!”
……
李卫国工程师在图纸和EAST庞大的极向场线圈原型机之间来回打量。
“直径3米的微型磁线圈?磁约束强度还要这么高?”
李卫国先是困惑,随后是赞叹:
“方案里这个磁箍缩惯性约束的路径选择本身就跳出了托卡马克的框架,很有魄力!这种设计理念和目标,确实指向了更高功率密度和潜在的可移动性,只是这个思路是全新的。”
他随即指着仓库中三层楼高的线圈原型:
“但看看现实!要实现同等约束强度的超导磁体,光低温支撑结构就得2000吨!缩小到方案体积?高温超导带材Nb3Sn的性能极限、复杂磁场构型带来的巨大电磁力平衡问题、微型化后的冷却效率每一个都是工程上的硬骨头。”
墙上的ITER进度表印证着困难:
“ITER中央螺线管直径5.3米重达千吨,安装周期预计到2015年,方案里的设备尺寸和复杂度,远超当前最先进工程能力。”
“我们必须在高温超导材料、超导磁体微型化集成、高精度电磁场控制技术上取得根本性突破,这需要系统性、长期的大型工程研发和验证,图纸上的理论设计,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
陈光华研究员在EAST控制中心,对着屏幕上“夸父”方案要求的激光点火参数和毫秒级脉冲序列图摇头又点头。
“磁箍缩需要的高能激光瞬时能量注入.这个组合构想在理论上非常精妙!它避开了托卡马克的长脉冲维持难题。”
“方案里这个压缩点火阶段的动态参数窗口,特别是场强频率与压强梯度的关联图谱,逻辑极其严密,能提出这个,对聚变物理的理解已经站在山巅了。”
他调出NIF的实时数据:
“但10^22 W/cm?这比目前NIF设计极限(10^15 W/cm)高出整整三个数量级!NIF今年还在调试,192路激光器连预计的氘氚点火都多次推迟,更别提达到设计指标。”
“毫秒级脉冲序列?我们的光电开关响应速度只有0.1秒量级,完全跟不上这种精密操作。”
屏幕显示NIF再次延迟点火的消息。
陈光华苦笑:
“理论上的点火构想在物理极限上似乎可行,但实现它所需的光学材料、能量存储释放技术、超快控制系统,与我们现有的工程基础相差了不止一个时代。”
“这不仅是验证激光能否压缩靶丸达到点火条件的问题,更是要重新发明一套激光系统的难题。”
……
大概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四份专家报告终于集齐,一同摆在了张云超的桌上。
没有一个是简单的“同意”或“可行”。
每份报告的开篇都充满了对方案理论创新性、逻辑严密性和思想前瞻性的高度评价:
“自愈蜂巢结构理念理论创新性极强……”
——王启明
“液态金属三合一设计逻辑高度自洽,耦合反馈机制图谱精妙前所未见……”
——周建军
“磁箍缩惯性约束路径选择跳出传统,理念先进……”
——李卫国
“激光压缩点火概念精妙,动态参数窗口逻辑严谨……”
——陈光华
然而,每一个“但是”后面,都是冰冷的现实和技术鸿沟:
材料需要全新工艺+极端测试装置验证。
流体稳定性需要专用强磁场液态金属实验回路的长期实证。
工程目标需要高温超导、微集成、精密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系统性突破。
激光指标需要光学材料、储能技术和快控系统的革命性进展。
尽管洛珞已经竭尽全力的把那些属于未来科技的东西,转换成当下的产物,但仅凭他一个人还是很难完全的将之转变过来。
毕竟是可控核聚变那么复杂的工程,更何况还不是原版方案,而是他脱胎于重型核聚变发动机自行研究出来的,自然难以太过周全。
这也是他对自己方案极为自信,认定肯定可以完成,但又不确定到底多久可以点火的原因所在。
方案肯定没问题,但现代的科技……很成问题。
所以几位专家的结论也是惊人地一致:
方案的核心物理思想和理论模型是令人惊叹的、自洽的、富有潜力的前沿创新,但其提出的具体技术参数和工程实现路径,其难度均大幅超越当前时代的科技水平和现有实验验证能力。
后续工作必须围绕方案中提出的关键构型、参数窗口和材料设计,投入巨量资源建设全新的、前所未有的高端验证平台,进行一系列漫长、复杂、昂贵的专项实验才能逐步确认其实际可行性和具体实现方式。
这份凝聚了顶尖专家共识的论证报告,清晰地将“夸父逐日”定位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理论上的启明星,工程上的珠穆朗玛峰。
它指明了方向,但通往山顶的路,每一步都需要用实验去丈量、去开辟。
张云超看着报告,目光坚定。
星辰大海的征程,从来不是坦途。
他从口袋里翻起手机,翻出了通讯录里洛珞的号码,犹豫良久并未按下去,而是又拨动手指,摁到了另一个号码上。
那位大领导的秘书。
“夸父逐日”方案的可行性论证进行到这一步,已经不是他能完全做主的了,接下来,他必须要听一下那位领导的意思了。
此刻正在时光科技处理事务的洛珞还不知道,他递交的这份方案策划书引发了多大的风波,甚至惊动了某位一直以来对他倍加关注的大领导。
第341章 领导要见你
首都上京,正是盛夏时节,院落内,茂盛的银杏叶的影子悄然投在静谧的石板路上。
书房内,檀香袅袅,光线透过古朴的窗棂,照亮了办公桌后那位气质沉稳、目光如渊的领导。
张云超深吸一口气,带着一个厚厚的文件袋和一个沉甸甸的银灰色合金密码箱走了进来,箱体在光线下泛着冷峻的金属光泽——正是那个装有“夸父逐日”方案的箱子。
他站得笔直,将文件袋恭敬地放在宽大的办公桌上。
“领导,关于‘夸父逐日’方案,前期可行性论证已经有了初步结论,我今天来,是详细汇报相关研究所专家的评估意见。”
张云超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领导放下手中的文件,身体微微前倾,神情专注:
“嗯,我一直在等这份报告,直接说重点。”
早在半个月前,张云超就跟他报告过这件事了,只不过那时候他还在外访问,只是叮嘱张云超一定要重视这件事,按要求做好方案的预研论证。
如今就是看结果的时候了。
“是”
张云超翻开一份整理好的摘要报告,逐项汇报,语调尽可能平稳,但内容的重量让书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他首先复述了各领域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
“冶金所王院士认为,方案中的‘仿生蜂巢基板’理念‘惊为天人’,多层复合结构设计在理论上是解决第一壁核心矛盾的‘完美答案’,附带的‘浸润-热传导-抗冲击动态平衡临界曲线图’理论创新性极强,远超现有文献……”
……
领导静静听着,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着,眼神深处有光芒闪动。
洛珞这个名字,以及他身上所承载的超越常理的创造力,早已为他所关注。
从“尘埃之怒”再到这部科幻电影,这年轻人总能从意想不到的角落摘取到改变世界的“禁果”。
此刻专家们用“惊为天人”、“前所未见”、“巅峰”这些词来形容,更印证了他对洛珞绝世天才潜质的判断。
然而,张云超话锋一转,声音低沉下来:
“但是,领导,在高度肯定其理论价值的同时,各位专家无一例外都指出了巨大的工程鸿沟。”
随即张云超开始陈述核心困难:
“王院士指出,85%孔隙率的抗辐照材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现有的SIC材料在要求的辐照环境下连40%都困难,实现方案需要全新的材料制备工艺和极端验证装置。”
……
张云超抬起头,眼神中带着深刻的无奈和压力,将那份厚厚的专家汇总报告往前推了推:
“领导,这便是论证的核心结论:这份方案,它在理论上如同精密的艺术品,逻辑自洽,思想超前,它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未来方向——高效的、甚至可能更小型化的聚变路径。”
“然而,它也像一座完全由钻石打造的险峰,美丽绝伦,但通向它的每一条路径,都要求我们去开凿前人从未走过的、布满荆棘且耗资巨大的通道,每一个技术节点都需要系统性的突破,甚至是极为漫长和昂贵的专项实验来逐步验证。”
他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艰难地说:
上一篇:财富自由:从三十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