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324节
洛珞站在门口目送她上车,眼神中是毫不掩饰的欣赏与支持。
他喜欢她专注于艺术时闪闪发亮的样子,短暂的分别是为了彼此更丰硕的成就,无需言语,默契已深。
至于他自然也要继续他的事业。
红旗CA770平稳地驶离别墅区,却不是开往机场,而是调头驶向时光科技的总部。
车内,洛珞靠在舒适的皮质座椅上,神色淡然。
车窗外掠过庆祝奥运的标语和熙攘的人流,他的思绪却像精确的导航,在几个截然不同的坐标间流畅切换。
对普通人而言,同时执掌一个关乎人类未来能源的绝密超级工程和一个意图颠覆全球消费电子格局的科技巨擘,恐怕会心力交瘁、分身乏术。
但在洛珞身上,这种所谓的“忙碌”更像是一场游刃有余的棋盘博弈,他仿佛一位洞悉棋局的超然弈手,落子从容。
起码比起当初在《流浪地球》剧组边拍摄,边要在资料和剧情间游走,昼夜不分的寻找突破口,现在的忙碌已经轻松多了。
就在洛珞从容不迫地穿梭于科技与能源的宏图之间时,地球的另一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克雷数学研究所的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紧张感。
窗外是古雅的砖砌建筑和葱郁的榆树林,但室内的空气却厚重如铅。
麦克·安德森爵士坐在长桌尽头,指尖轻敲着一份装帧精美的文件——封面上印着醒目的标题:“Navier-Stokes Equations Existence and Smoothness”。
周围环绕着数学委员会的成员,他们的面孔严肃又兴奋。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经过他们两年漫长的评审、复核和全球数学界的争论,洛珞对千禧难题N-S方程的证明,终于被确认为完美无瑕。
麦克爵士清了清嗓子,声音低沉:
“诸位”
他环视众人,眼神中闪烁着胜利的光:
“历时两年,我们走完了所有标准流程,洛珞教授的证明,正如委员会报告所言,‘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洞见和技巧,创造了全新处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工具箱’,这是数学史的一个里程碑。”
他停顿了一下,神情变得复杂:
“但大家知道,这不是我们第一次走到这一步。”
是的,这也是这次会议气氛并没有那么愉快,反而有些紧张的奇怪的原因。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老成员们想起了两年前的窘境。
2004年,格里戈里·佩雷尔曼提交了庞加莱猜想的证明,同样经历了两年严格审查后,被克雷研究所确认无误。
当时的委员会兴致勃勃地准备颁奖典礼,邀请佩雷尔曼前来领取一百万美元奖金。
可那位俄罗斯天才的回应,如同一盆冷水:他拒绝了。
拒绝理由含糊其辞——什么“荣誉属于数学本身”、“金钱玷污了纯粹的知识”。
更讽刺的是,这不是佩雷尔曼第一次拒绝大奖;早在2006年的菲尔兹奖,他也同样缺席。
这让克雷研究所成了数学界的笑话:一个怀抱巨资要改变世界的机构,却连奖金都送不出去。
“佩雷尔曼那次,我们成了全球媒体的反面教材。”
财务负责人艾米丽叹了口气,她负责管理那一百万美元基金:
“新闻头条写着:‘克雷研究所钱送不出去,天才们不屑领奖’,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麦克爵士的嘴角绷紧了。
“所以,这次不同,洛珞教授是菲尔兹级别学者中最年轻、解决难题最快的一个,他2006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的演讲轰动全场,证明简洁有力,我们必须确保奖金成功颁发。”
他转向行政主管罗伯特:
“联系洛珞教授,发出正式邀请,告诉他,我们要在总部举行盛大仪式,不只颁奖,还要他做专题报告。”
“这将是数学界的盛宴,全球媒体都会聚焦——我们不能再让这一百万美元‘烂在手里’。”
罗伯特点头,开始草拟邀请函,语气热切如火焰:
“敬爱的洛珞教授:我们荣幸地通知您,您的N-S方程证明已被全票通过克雷评审,为表彰您对数学的卓越贡献,特邀请您于2008年10月出席剑桥总部颁奖典礼,并做主题演讲,领取一百万美元奖金……”
邀请函通过加密渠道发向了BJ。
克雷研究所的每个人都相信,这次能成功。
他们想象着洛珞站在领奖台上的场景:一个天才少年,从东方冉冉升起,照亮数学的圣殿。
没有人知道,这位天才的另一身份,是中国绝密工程“夸父计划”的总设计师——那是一个国家级的秘密,连中国国内的普通科学家都不知情,更遑论大洋彼岸的数学学者。
所以……他们也当然不会知道,想要洛珞短期内前来领奖的难度……还要更胜佩雷尔曼。
同一时间,在华国首都西郊,一座不起眼的灰色建筑深处,洛珞正忙得不可开交。
此刻,他坐在代号指挥中心的办公室里,面前是平台的实验数据报表——魏晓峰刚刚提交的激光点火系统进展报告。
空气里弥漫着计算器的嗡鸣声,洛珞的目光锐利的扫过一行行数字,验证平台稳步推进……但就在他提笔批示时,助手秦浩敲门进来,递上了洛珞的笔记本电脑。
“洛教授,有新邮件。”
秦浩的声音低沉,带着一贯的警戒:
“是克雷研究所的,标题看着挺正式的。”
洛珞只瞥了一眼屏幕。
邀请函的热情语调和“一百万美元”的承诺,没让他扬起半点波澜。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悬停片刻,脑海飞速转动。
作为夸父工程的总指挥,他的人生早已不属于自己。
国家绝密项目要求他扎根本土,任何出国都需最高层的豁免——但那不可能。
就跟他之前预料的一样,当他把夸父逐日的设计报告递上去的那一天起,短期内是没有出国的可能了,除非示范堆完成建造并点火成功。
否则一个总设计师的足迹,岂能轻易跨出国界?还是去漂亮国……风险太高。
连一秒钟的犹豫也欠奉,他立刻做出了决定。
回复邮件草稿在脑中成形:简洁、礼貌,但绝无商量余地。
收件人: [email protected]
主题: Re: Invitation for Millennial Prize Award Ceremony
内容:
尊敬的克雷研究所委员会:
感谢邀请和对证明的认可,我已收到邮件。
然而,由于个人工作安排,我将无法亲临到场领奖。
请理解,当前职责使我无法脱身。
若奖金可远程捐赠,我建议用于资助青年数学家的研究,以延续数学精神,谨致问候。
——洛珞
回复发出,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洛珞甚至没让思绪停留,对克雷研究所可能产生的不解或失望,他根本无暇顾及。
秦浩离开后,洛珞的目光重聚焦在报表上——磁流体回路的预算超支需要处理。
时光科技的新电池项目正待决策……这些才关乎“真实”的未来,远比领奖重要。
回到剑桥,克雷研究所的会议室依旧灯火通明。
罗伯特冲进来时,面色有些灰白,简直把失败写到了脸上。
“他也拒绝了……”
他的声音有些低沉着:
“洛珞教授说‘个人工作安排’,不能来!”
麦克·安德森猛地站起,手撑着桌面,言语间全是不理解:
“什么?他也拒绝了?!”
记忆中的2006年画面汹涌而来:媒体报道的嘲讽镜头,佩雷尔曼那张面无表情的脸,和这一百万美元永远沉寂在金库里。
别觉得一百万发不出对于他们来说是赚了。
他们既然敢设立这个大奖和巨额的奖金,自然就不怕花钱,反而奖金设下却发布出去,才是最丢人的!
艾米丽苦笑:
“历史在重演?第一次颁奖失败,这次又……”
但他们永远不可能知道真相。
洛珞的拒绝信里,只字不提“夸父计划”或“总设计师”;在克雷研究所的视角中,他只是个忙于其他科研的学者。
罗伯特叹道:“或许他真有什么事呢?我们查过,他在中国高校有教职,但……”
剩下的话他没说完,但什么理由能让这些数学家接二连三的拒绝他们的奖金呢,那可是一百万美元!
“怎么现在想要送钱出去都那么难吗?”
麦克·安德森有些苦恼的用双手捂住脑袋,言语间全是不理解。
佩雷尔曼也就算了,但那位年轻的东方学者在他们印象里似乎不是这样的人啊,当初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他也去了,菲尔兹奖也领了。
上一篇:财富自由:从三十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