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第25节
他起身走向办公桌,推开深棕色的牛皮转椅挡住的侧面保险柜。
而后,江教授用钥匙配合着密码打开保险柜厚实的钢板水泥门。
第34章 这事闹大了
“看好了!”江教授捧着一叠记录纸转身,纸边勾卷的参差不齐。
上面字体的比划非常用力,背面得能看见对面的字体纹路了。
老林看着就脑袋疼。
这老江这么多年的习惯还没改,你是要在纸上犁地吗?
“我熬夜抄的手抄件,当年的磷酸铁锂电池都没这待遇!”
得!对上了!
难怪老江大清早的喝茶,原来是熬了一夜,在纸上“犁地”呢!
前些日子,国安清理了一遍国内这些科研机构里——会定时找机会自己联网的复印机。
要保密的话,还是要靠最原始的方式--手抄。
老林挑眉接过资料,刚要展开,目光忽然钉在封面上:“气态锂离子电池?”
“老江你逗我呢?”他指尖敲了敲:“气态”二字:“去年北美那帮人在《自然》上发的固态电池综述,你当我没看?”
基于锂离子的固态电池,老林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气态锂离子
你老小子堂堂两院院士,该不会是被民科洗了脑吧?
老江!你脑袋坏了吧!
“锂原子单质那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常温下都遇到空气都炸,还能在离子气态里当乖宝宝?”
他粗略的翻了一下资料,又看到了“超临界环境”字样。
“这就算放在高压釜里煮,锂金属聚合物都早该分解成锂枝晶了,还传导个屁的离子!
老林一边一目十行的翻看着资料,一边挑着里面挑战自己常识的不合理之处,想让老江清醒一点。
别为了学生那点小九九,站出来背书,这可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江教授往红木椅上一靠,优哉游哉端起汝窑杯,呷了一口三十年的老茶头,这老林就是不知道好赖。
“固态是树干,气态就是枝桠,我那学生北美留学时,师从固态电池的泰斗理查德哈丁,人还在贝尔实验室做过一段时间界面阻抗课题.”
嗯!从许明远寄来的资料上分析,气态锂离子电池的确是建立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基础上的。
江教授这么想,其实也没毛病。
“贝尔实验室?界面抗阻?”老林冷笑一声。
作为技术型官僚,他自然是明白去了北美对面的核心实验室,还能被人轻易放回来的人,根本就接触不到什么技术核心。
别看现在国内媒体科技无国界喊的响,但对面可不是这么做的。
真正有点本事的科研人才想从北美回来,那可谓是千难万难啊!
见老江“油盐不进”,老林有些火了,这倔驴怎么不听劝呢。
当初你选上这两院院士,白瞎了,还不如给我选上呢!
“那你倒说说,离子态在常压下怎么维持?就靠你老江左手拉右手啊?”
江教授忽然坐直身子,镜片后的眼睛发亮。
“二十年前,《科学》有篇得意志学者的论文,讲超临界环境下的离子传导特性.”
“等等!”老林猛地抬头:“是施密特那篇?当年被一部分物理学者痛批是‘科幻设想’的那个,不该因为同情他年事已高,就让他上科学杂志的那篇论文?”
江教授得意地哼起小调,用茶盖敲了敲茶盘。
“施密特要是知道,现在有人能用气态锂离子来验证他的理论,怕是要从坟里爬出来感谢他。”
这就是绝大多数理论科学家的遗憾了,投入成千上万的资金,你研究出一个当时验证不了的理论,死的寂寂无名。
等几年或者几十年后,终于有人证明了你的理论,但你基本入土了。
后续靠着这条后缀加了你名字的理论,衍生出来的十多个应用方向的学者,各个都比你有名。
你当时还得担着当时空耗钱财,却看不到成果的压力。
科学的发展,就是用一代人的踉跄脚步,为下一代人铺就肉眼看不见的阶梯。
那些被束之高阁的公式、积灰的实验笔记、被当时大多数学者质疑的“空想”,终将在某个清晨成为一道阳光,为后来者攀登照亮前路。
就像施密特的超临界理论,早就在科研数据库底层沉睡二十年,直到现在某个高压釜冒出第一缕锂离子雾,才终于等来属于它的时代。
老林的手指在资料封面上摩挲,忽而正色的看向老江。
“老江!现在我以标委会主任的身份问你--这东西要是捅出去,国家三百亿的熔盐储能规划可能要推倒重来,你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国家今年确立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0年)》提出“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要求加强储能技术研发与规模化应用。
在未来五年的储能规划,各式非石化类储能站每年要维持180%增长,总花费四百亿左右。
按地域划分要建成四个大型储能中心,替换掉国内1.5%石化能源需求。
林副院长是国家储能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主任,自然是知道在委员会指导规划的中,四个大型储能中心预设的熔盐储能电站规模,就高达近300个,总成本高达360个亿。
现在海青省那边首个示范储能中心,已经来开始规划动工了。
但现在要是老江拿出来的这份气态锂电池资料是真的,这可是要推翻原先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布局,直接叫停首个示范储能中心的,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
这要是捅出去,最后发现只是个民科骗局,那别说是老江,自己也得跟着吃瓜落。
“笑话!”江教授拍着桌子站起来,茶盘上紫砂壶里的茶水晃出杯沿:“我拿我两院院士的名头来担保!再说了”
他忽然压低声音:“你就没发觉这资料人家标的是生产工艺路径?人家都准备好量产了,说不定早就做出电池原型了!”
老林的瞳孔骤缩,手里的资料沙沙作响:“你是说就你那学生的团队搞出来的?”
江教授猛地灌了口茶。
“反正资料就在这!”他屈指敲了敲那份自己手抄的资料:“你不敢担责任,我自己捅上去就是了!”
嗯!老江作为两院院士,自己也是有能直达大领导的渠道。
只不过正好老林是国家储能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这事还是先和他通通气的好。
论技术老江觉得老林给自己提鞋都不配,但要是论办事,这他就有点抓瞎了。
即使老江再不通情理,也知道非必要,还是不要随便去麻烦大领导。
呆在远途实验室的陈默都不知道,他这气态锂离子电池资料错寄的事,可是闹大了。
第35章 绝密文件
窗外传来几声蝉鸣,老林起身合上窗帘,阳光透过百叶窗在资料上投下条纹。
“我说老江啊!那篇施密特理论的论文,你还记得是哪一年发表的吗?”
老林不客气的坐在牛皮转椅上,打开办公桌上电脑的国际科研文献库。
作为一个很有正治敏感性的技术官僚,老林要把这能改变国家能源战略的技术捅出去之前,自然是要慎重一些。
“去去去!你就不会直接搜题目啊!二十多年了,记得大概内容就不错了,你真当我老头子是过目不忘啊!”
江教授走过来,把他直接连带着牛皮转椅都推开,自己杵着办公桌,看着电脑屏幕,亲自来找那篇论文。
“是啊!我们都老咯!”
老林坐在一边感慨,江山代有人才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啊!
“老江!你找到没有啊!是不是你也忘了吧!”
“喏!”老江得意的找到一个唯一搜索项,点开了那篇论文。
好吧!总归有些倔驴是记得住的。
这篇《超临界环境下的离子传导特性》理论方向,的确是侧面论证了对熔盐电储能中液态锂电池性能的提升的可行性,按照这个模型看,至少也是3倍性能提升。
那么现在就捅上去吧!
两个老顽童商量好之后,显得无比认真起来。
办公室的门合上。
老林摸出手机给秘书打电话:“帮我通知一下标委会成员,下午开一个紧急会议。”
“对了!”他摩挲着手里的手抄件,又看向保险柜的原件,又吩咐秘书:“通知深城国安的同志,准备转移两份绝密文件!”
“老林啊!”江教授明显有些不舍:“我这手抄件也要拿走啊!”
这里面的一些气态锂电池的工艺,对江教授正在研究的钠离子电池也很有启发性的。
要不然,他为什么熬夜手抄一份,还不是为了留下自己再研究研究啊!
林副院长不是江教授这样的专心技术的科研人员,他自然有正治敏感性。
这种东西,说小了是事关五年新能源战略计划,说大了可是关乎国运之争,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熟悉油价的朋友们都知道,国内一直在为摆脱石化能源的依赖而努力。
上一篇:穿越韩漫后,我彻底干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