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第26节

  2个小时之后,这两份绝密文件就从深城送到了京城技术委员会进行技术审核。

  林副院长跟国家储能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成员简单的开了一个加密的电话会议之后,在京城参加储能峰会的成员拿到了技术委员会的审核结果。

  而后,国家储能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在京城的委员,给发改委的同志提交了一份由主任委员起草,集体署名的书面报告。

  国家储能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建议,重新技术论证未来五年的熔盐储电站建设规划。

  发改委的同志找技术委员会和中科院的相关人员核实了林主任提供的资料的可行性后,决定抽调电池领域专家组成考察小组,亲自去深城印证技术的真实性。

  这边老林在急着跟委员们开电话会议,讨论气态离子技术出现,对国家储能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后续工作的影响。

  另一边,由于手抄件也被国安的人带走了,办公室也被老林开会征用了。

  江教授对于“钠离子电池”这个黄脸婆不屑一顾,没有研究的心思。

  他握着手机站在实验室窗边,拨通了许明远的号码。

  电话接通时,那头传来许明远略微有些嘶哑的咳嗽声,显然这是他整天徒劳的给投资人打电话,给远途拉投资的结果。

  “明远啊!”江教授故意放轻了声音,对这个给他长脸的得意门生格外的温柔:“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你那项目有眉目了。”

  只是碍于老林交代江教授,这事尘埃落定之前要保密,所以他也不能说的很清楚。

  于是,一个美妙的误会就产生了。

  电话那头突然静了几秒,许明远的声音带着沙哑的惊喜。

  “江老师!是BTD那边吗?他们看上我的固态正极材料了?”

  江教授嘴角抽了抽,差点说出:“你也知道那是固态正极材料啊!拿去做什么气态电池啊?还有那氮化聚合物,你拿去做催化剂?”,但话到嘴边转了个弯。

  毕竟许明远现在在江教授眼里,已经做出了“成果”,成了他眼中的偏科“怪才”,有些奇特想法也可以包容。

  “你眼光还是不错的,但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嘛!”

  江教授觉得,虽然许明远把气态电池做出来了,但明显固态电池技术上更成熟。

  实在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个气态电池首创的虚名,去推翻现有电池体系的基本盘。

  毕竟固态电池现在从材料体系到产业链配套都开始趋近完善,而气态电池的超临界环境控制、锂金属聚合物稳定性等核心问题仍需长期验证。

  与其在实验室里赌一把“颠覆式创新”,不如让成熟技术先撑起能源转型的大梁。

  气态电池完全可以作为未来技术储备留在理论层面打磨,没必要这么仓促的拿出来。

  搞得在电池技术层面看来“最完美”的气态锂电池,感觉就像赶工产品,在能量密度上很尴尬,续航连市面上一般的三元锂电池都比不过。

  对于市场和产业来说,你的技术未必是越先进越好。

  江教授想了想,或许觉得是自己对许明远太苛责了。

  毕竟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未必抵得住这样的虚名,于是江教授难得的宽慰了他一句。

  “明远啊!总之你别担心了,我给你打包票,这事半个月内必有动静!”

  这种气态离子的技术,说大了可是关乎到国家能源战略大事,不可能耽误太久的。

  这在江教授看来,许明远公司的问题,那可不就是小问题。

  这么一个氮化聚合物拿出来,许明远这辈子都吃喝不愁了。

  因为技术确实够硬核,江教授这才愿意给他打包票。

  当然了,江教授这些想法,都要建立在这份“一种新型气态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路径”的资料,是许明远远途新能源公司自己搞出来的基础上。

  “可是江老师”许明远的语气突然犹豫,他那些正极材料自己都验证过,自然明白那是怎样的垃圾:“那个BTD为什么.”

  “哎!”江教授打断他:“你别急,好好整理一下你那电池思路,我稍微给你透点风.后面有专家会亲自过来考察呢!你就安心等着吧!”

  专家考察!!!

  就我那些能量密度不超过120mAh/g的固态电池,连现在市场上液态电池都不如的垃圾???

  许明远握着手机,很想再问问这位江老师是不是在跟自己开玩笑,但想起对方一向有些古板,不是那种会开玩笑的人。

  “江老师您放心,我这边会准备好迎接专家组考察的.”

  最终,许明远晕乎乎的答应了下来,准备迎接江教授口中“BTD专家”的考察。

  人在有希望的时候,理智总会本能的出走,许明远也是如此。

  或许或许BTD的专家从自己那一堆垃圾里,找出了自己没留意到的“金子”呢!

  挂了电话,许明远目光看向办公桌上,一份自己收集来的BTD公开电池研发进展。

  对方最新的三元锂电池(NCM/NCA)能量密度已突破150Wh/kg。

  这说不通啊!

  难道他们真在屎里淘金,要捡自己的漏?

  但江老师言之凿凿的打包票,总不会有错。

第36章 电池的诞生

  许明远快步走出办公室,找到李工跳槽之后的临时副手。

  “小赵啊!五分钟后让所有核心成员到会议室复盘前段时间我们验证过的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看看是不是我们有什么疏漏!”

  原本还在摸鱼的核心成员们,纷纷看向许明远,不明白为什么他突然又变得积极起来。

  难道远途这摇摇欲坠的公司有转机了。

  不过,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这个核心团队的人员,都是许明远好不容易才招揽的人才。

  大家当初肯来,除了待遇,就是冲着他师从固态电池领域的泰斗理查德·哈丁,又在贝尔实验室待过,大家可都期望能做出点成果来的。

  许明远不理会他们的想法,对着秘书小张吩咐。

  “小张!资料我从MSN发给你了,多打印几份拿过来,我要带大家复盘!”

  “好的许总!待会我就送到会议室!”

  秘书小张连忙放下手里的咖啡,去寻找电脑桌面上的MSN找资料去了。

  许明远带着手底下的核心团队忙活起来了,务必要找到BTD看重的“金子”,才能把握后续谈判的主动权。

  虽说这肯定是一顿白忙活,但谁叫秘书小张把许明远给江教授的电池资料寄错了呢!

  而此时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小张倒是不明所以。

  “呼~”

  她一边等着复印机打印,一边端起咖啡小抿了一口,充满了小资情调。

  三楼的许明远在带大家“屎里淘金”,四楼的陈默则是在“屎上雕花”。

  一个上午准备好了物料,主要是核心材料,包括:

  电解介质中转物--锂金属聚合物。

  复合电极材料——多孔石墨烯+金属有机物。

  维持锂离子气态的催化剂--硼类聚合物。

  电极表面涂层材料——氟化锂。

  之所以说是屎上雕花,原因是陈默发现一件尴尬的事。

  常规电极材料无法束缚气态离子,所以系统给出的方案是合成多孔石墨烯-金属有机框架(MOF)复合电极。

  要搞MOF复合电极,这就需要微米级级别的注塑设备。

  这个远途的电池实验室,压根没有配备这样的高精度的注塑设备啊!

  所以陈默只能用激光切片机+化学蚀刻的土办法,制造出了符合系统资料要求,但.犹如屎一样的粗糙MOF复合电极框架,有些不堪入眼。

  只不过许明远那个“屎”是真没一点“金子”,陈默这个像是“屎”一样的东西,的确是“金子”做的。

  然后,陈默封装之前开始“屎上雕花”,往MOF复合电极框架里,填充中转物锂聚合物。

  最后一步封装之前,加入催化剂,齐活了.

  人类能源史上第一块气态锂电池的诞生现场,毫无传奇色彩可言。

  陈默也不是那种会居功自傲的人,这黑科技一般的气态锂电池都是系统的功劳,顶多他就是复刻了研发流程而已,没什么好激动的。

  不过,就像第一朵从寒武纪海底浮起的海绵,第一粒撞开石缝的种子,第一团在原始人手中诞生的火焰。

  在这个平平无奇的上午,在充斥着焦糊味锂粉味和淡淡花露水的实验室里,人类终于握住了那把打开全新能源时代的粗糙钥匙。

  它此时其貌不扬,声名不显,甚至稍显粗糙,却注定要在人类能源史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

  陈默只是个学材料的,对工业设计一类的一窍不通。

  所以他制造出的第一块气态锂电池原型,堪称工业美学史上的灾难现场。

  激光切片的电极框架边缘挂着毛刺,封装起来,就成了小鼓包。

  化学蚀刻在电池中心留下的大小不一凹陷,就像月球表面。

  锂聚合物填充时,保护电极的胶状物封装的时候,溢出一部分在外壳上凝成不规则的疙瘩。

  远远看着这块电池,就能感觉到当量不小。

  但当陈默把它放进检测设备时,屏幕上跳动的充电曲线却像精密计算过的,每一个峰值都精准踩在系统方案预期的节点上,没有过大的误差。

首节 上一节 26/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韩漫后,我彻底干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