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第11节
因为学员餐厅和教职工餐厅是一体的,有些顽皮的学员也跟着喊“小钢铁同志”,进而发展出了更抽象的外号——小钢炮。
这个外号,连女学员们都很认可,毕竟张老师这个中考状元,确实猛。
第16章 太阴间了
“张安,你不会是要钱不要命吧?一直这种强度,吃得消?”
一度怀疑好大侄儿挺不住的张叔叔,眼见着到放寒假,张大安还是跟没事儿人一样生龙活虎,而且嗓子也没坏,屁事儿没有。
甚至张大安一月份的时候,还跑去河里下刺网网鱼,一边撑船还能一边哼歌。
强的飞起。
“你是外行,所以不懂这里面的门道。十月份的时候,我就是多媒体授课为主,拿个话筒就不用开小班,有啥课堂上没讲明白的,学生直接拿课堂录像复看就可以。里里外外省了六七成的精力,这个出入,阿叔你晓得在一般高中是如何弥补的吗?”
“啥意思?我没听懂,是说课堂录像带能倒过去看?”
“对。”
张大安点点头,毕竟老叔要跟着学校一起进步,所以提前指点指点,“一般高中一天课程下来,主课的复盘是通过夜自修来解决。通常来说呢,任课老师在夜自修的时候,可以更灵活地跟不同进度的学生进行沟通。但是有了课堂录像,就能反复练习,复盘也更容易,成本其实也是最低的。”
“为啥?我看录像机也不便宜,几万块嘞。”
“你想想看,省重点请一个老师,一年死工资不算奖金,三万块要的吧?”
“嗯……没有这许多吧?”
“就当三万嘛,往高了喊。”
“嗯。”
“算五门要考的课,那就是五个高水平老师,总人力支出,保底十五万。对不对?”
“呃……对。”
“那现在还觉得录像机贵吗?”
“不贵,一点都不贵。”
“现在二手的机子先用着,以后有了更好的存储设备,就换更先进的录像机。这种投入就是花小钱赚大钱,一本万利。”
听了这番话,张叔叔连连点头,觉得这贤侄儿的脑袋瓜子不愧是状元级别的,确实有点老卵。
不过他有些东西没想通,好奇问道:“那让学生自己看视频,有效果?万一还是看不懂不会呢?”
“哈哈哈哈哈哈……”
张大安闻言大笑,“阿叔,你动动脑筋。从一开始,我招生的时候,就是设立门槛的,弄了两道面试。这一百五十个人,每一个基本功其实都没有问题,其中还有二三十个本来就是省重点的水平,只不过是要冲击国家重点高中。差的不是什么他们的智力,而是时间和熟练度。”
“啥时间?又是啥熟练度?”
“学习时间和应试熟练度,人和人是不同的,但除了极个别的天才,绝大多数人的智商分布都在一个范围内正常波动。那么应试时候的成绩区别,其中的差异,就是个人和个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有的人自律性高,有的人举一反三能力强,有的人周期记忆更快,等等等等吧,就是这些细微差别,然后反馈在了分数上。”
“意思还是要因材施教,对吧?”
“卧槽,阿叔还是长脑子的嘛。”
“……”
这回张叔叔没说错,个体的些微差异,就是要因材施教。
但是,对不起,除了极个别家庭,绝大多数家庭都玩不起因材施教,成本太高了。
而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教育资源依然处于人均偏低的状态,绝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九年时间能碰上一个厉害点儿的单科老师就算狗运滔天。
理论上这些高水平的老师,都不太可能留在普通学校混口饭吃,极大概率会被挖走,然后集中在一个地区的一个或者两个超强学校中。
倘若确实某些学校运气逆天,留住了这样的老师,甚至运气还能更逆天,这样的老师还有管理才能,那么恭喜,这所学校百分百会因为一个人而起飞。
就在此时,其实长江对岸就有一所乡镇中学正在完成这种蜕变,逆天改命成国家级示范高中。
这种现象跟一个县域经济体在高速发展期碰上一个能力超强的一把手,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那照你的意思,其实现在很多学校,做不到因材施教的,对吧?”
“肯定的,成本太高了,除了京城、沪州这种级别,我们这种小地方,想要做梦就要这个。”
张大安伸出拇指和食指,来回搓了搓。
“我呢,其实就是让这些基本功过关的学员,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道理说破了,一钱不值;但是我不说,那就是值三万块。”
“……”
一时无语的张叔叔心里觉得这个侄儿真是有点变态,这不等于说是让那些家长花了钱,然后让自己的小孩儿在这里大多数时间自习吗?
“你是不是觉得我就是在让他们自习?”
“……”
被看穿心里想法的张叔叔开始怀疑自己侄儿是不是会读心术,本来就觉得张大安变态,现在更变态了。
“还有一些东西,也是说穿了一钱不值。两样东西,以后阿叔你把东圩港中学做大了,也用得上。”
“是啥?”
“一是学习自律,二是学习环境。”
张大安很是耐心地指点着张叔叔,“这一百五十个学生,其中一半是毁在不自律上的。但是来了这里,你不自律也不行,毕竟穷乡僻壤的,也没地方给他去悠悠荡荡。但我没有高压强迫,而是用状元名头带着他们被动自律,再有就是稍微给点甜头,电脑房和影音室,就是……哎,你养过狗的吧阿叔?”
“养过啊,乡下哪家不养狗……不是,你个宗桑(畜生)嘴里是真没好话。啥叫养狗?”
“话难听,道理是一样的。这叫奖励机制,训狗的时候,它坐下就给肉,来个十次八次,就听懂指令了。电脑房和影音室,就是训狗的肉。”
“……”
“第二就是学习环境,整个‘状元陪读班’,我也不是吹牛逼,阿叔你自己觉得学习气氛怎么样?”
“那确实老卵,有一说一。”
“就是说了,大部分人都是差不多的。有些学生在以前的学校以前的班级,即便自己有学习的想法,但因为玩得好的说要去打个篮球打个《三国战纪》,十四五岁正是要面子逞威风的岁数,肯定是要为了面子,一道去做一做刺激有意思的事情。现在这个环境,没有这个条件,大家都是陌生人,学习气氛到了,自然而然就会同步进去。”
张大安的语气带着一点点阴森,甚至眼神都是阴恻恻的,“九成九的个体,在一个特殊规范的群体中,是不愿意做异类的。尤其是这个群体还没办法长期跟外界进行交流、沟通,形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客观条件,那就只能‘一心只读圣贤书’……”
“……”
明明是一件好事,可是不知道怎么地,张叔叔总觉得听上去不对味儿。
太阴间了。
第17章 影响扩散
东圩港中学开始放寒假的时候,“张安教育”还没有正式放,还要往后拖个一星期,主要是要给家长们看看实力。
除了“张安教育”自己组织的期末考试,还专门从沙洲市最好的三所初中,拿到了初三期末考试卷子来做。
“张安教育”的考试成绩是内部排名,三所初中的卷子是横向比较。
成绩非常惊人,一百五十学员,排名前一百零九个,都能进入其它学校的前五十,基本上保证了不仅仅是能上省重点,其中不少人能够摸一摸国家级重点高中的门槛。
而剩下的四十一人,也能进入其它学校的前一百五十,上个普高是绝对稳了。
这个成绩相当惊人喜人,所以张大安开了一个家长会,大教室开了空调也不会觉得冷,家长们对现在的成果非常满意,开家长会的时候都是高高兴兴的。
“今天开这个家长会呢,主要是有两点情况要说一下。一是本次期末测验要保密,各位家长过年走亲戚,就不要炫耀这件事情了,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二是正月初十就返校,开始集训,频率跟平时一样,春季统考一结束,就准备六月份中考冲刺。”
平时上课张大安穿着都很随意,牛仔裤加外套,然后一双运动鞋,因为牛高马大,很容易让人忘记他才十来岁。
这光景“张安教育”基本走上正轨,马上就要收获最后的胜利果实,气质上就多了点儿土老板们熟悉的“老板味儿”。
“一点都不能说吗,张老师?”
“最好不要说,我这是建议,原因呢,主要是作为复读生,尤其是中考复读生,压力比高考复读生还要大。毕竟他们年龄摆在这里,各位家长可能在他们这个岁数的时候,已经当家立业讨生活,但时代在变化,宽容点的环境有利于应试成绩提高。”
张大安笑着说道,“这方面我还是专业的,我吃这碗饭,不可能信口开河。所以大家一起努力,通力合作,一切为了取得更好的中考成绩。”
“那我肯定是没有意见,别人随便说啥,我也不提小倌儿(小孩)的成绩。”
“张老师请放心,我们做家长的肯定好好配合,听张老师的。”
……
这次期末测验的说服力就在于,张大安没办法提前知道其它中学考什么,是等其它学校考完之后,才拿到的卷子。
“张安教育”这里组织三次考试,其它三所学校的分数排名都已经出来了,一百五十个学员根本不知道试卷来源。
家长们也都消息灵通,半天都不要就能求证真假,因而出成绩之后,才会这么激动、兴奋。
甚至都迫不及待地等着过年走亲戚,好痛快地炫耀一下自家孩子的学习进步。
现在被张大安建议最好不要,尽管多少有些不情愿,但还是那句话:张老师战绩可查,他是专业的。
张大安老师不仅仅是授课水平高,张大安同学更是应试高手中的高手,不服不行,不信他的话,到时候孩子心态崩了……算谁的?
不过正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多多少少还是有风声传出去的,家长们过年时候的确没有带孩子去亲戚那里装逼,然后捡一地的羡慕眼光,但不妨碍他们酒桌上吹牛逼。
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正月初十“状元陪读班”继续开张的时候,沙洲市多个初中的老师,通过张正东递个话,看看能不能来“张安教育”这里兼职。
要求不高,做不了任课老师,做个兼职助教也不是不行。
基本上都是以年轻老师为主,他们对兼职赚外快不仅热衷,也不会不好意思。
主要还是老师那点儿工资确实不够看,市区还好,周围乡镇中学完全不成样子,有些念完全日制师范的本科生,跑乡镇中学的工资才五六百块一个月,运气好的七百块一个月。
除非是家里做生意的,让子女当老师就是为了找个事儿做,否则普通家庭新增一个有收入的,根本就是聊胜于无。
上一篇:校花高冷?无所谓,她还有妹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