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513节
贾元春的语气十分冰冷,原是在这最后时段里,她也不想再费口舌了,却在贾赦故意吐露三春的不是,而大发雷霆。
两人慌张跪下,贾赦忙道:“贵妃息怒,贵妃息怒,省亲乃是贾家的盛世,荣宁两府合议之后,还需得大操大办来扫清这些年贾家的倾颓,老太太亦是此意。”
贾政也连连颔首,接着尾音,“此番虽废了些周章,却也远不到铺张豪奢的地步,一切都是照先帝时期贵妃省亲的礼制而操办。”
贾元春嘴角流露出些许苦笑,又道:“那这正殿之前通体金碧,修葺装设堪比皇宫,你二人不以为僭越吗?”
“这……”
贾赦,贾政又都失了主意。
省亲别院的确是寻工部之下的能工巧匠筑造而成,要说装设也就堪比敕造的国公府稍好些。
可只好这一点点,倒也能小题大做为僭越了。
“实在是老太太之意,我等不过是照做罢了。”
贾元春冷笑几声,再转向王夫人,道:“自我入宫以来,常回家书,要尔等千万好生扶养后辈,不严不能成器,而今日又如何?”
“贾琏,在外眠花宿柳,宝玉在内胭脂堆里打滚,可有一人有心求学,考取功名?”
“就算都不是读书种子,行兵打仗可肯操练?尔等难道不知,祖辈的功绩是从何而来,如今你们所享用的富贵又是从何而来?”
“忘了根本还想走捷径复兴贾家,如今已是招致祸端了!”
众人大惊,畏畏缩缩的垂下头。
贾宝玉更是心头惶恐的不得了。
先前贾母还曾与他说过,大姐姐回来贾家的好日子便来了,大姐姐回来贾家便有指望了,他也不必整日对岳凌那些人担惊受怕了。
可如今和贾母说的正是大相径庭,大姐姐却率先发难起他们来了。
自家的宝贝被说,身子都打起了寒颤,看着大病初愈的宝玉,王夫人着实心疼,开口求情道:“贵妃娘娘,宝玉他年纪还小,待大些了必定会与珠哥儿一般勤奋好学。”
想用亡兄来唤醒贾元春的亲情,已然不能奏效了。
如今贾元春已是视死如归,不吐不快了。
在老公爷临终前,曾有一封绝笔家书传到她手上。
信中曾提到,贾家倾颓的大势不可阻,倘若再得宠幸,则为德不配位,大祸临头。
当适时,贾元春还不能领悟是什么意思,如今便全明白了。
她时时刻刻警醒着自己,要为家族做些什么来扭转颓势,到头来却不想还是落得这般境地。
那一生戎马,战功无数的老公爷,临终前有多遗憾,怕是她想也无法想到的了。
不过在老公爷的信中,还有提到,若事情有转圜余地,尽量保住子孙后辈,尤其二房的曾孙儿贾兰,那是贾家延续香火的希望。
贾元春对这个侄儿知之甚少,只知道是大哥贾珠的遗腹子,从未见过他。
贾珠似是府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般,一心好学全无纨绔之气,却因体弱多病,而早早过世。
就好像上天有意将这意外落入贾家的读书种子再收回去。
如今,听到母亲王夫人提起贾珠来,贾元春便又是一股火气,“可笑,他们怎堪与兄长相比?兄长旧日挑灯夜读,闻鸡展卷,未待鸡鸣先诵,已随星斗同参,他们谁人能做到?”
“怕是日日沉湎酒色,兄长不如他们!”
王夫人脸色涨红,羞愧垂下头,说不出半句话来。
而后,贾元春缓和了些许语气,又道:“兰哥儿,上前来。”
被李纨抱在怀里的贾兰,挣脱开母亲的怀抱,应道:“贵妃娘娘我在。”
随后与娘亲小声说道:“娘亲,贵妃娘娘唤我呢,莫要担心我,我日日勤学习武,并没做错过事。”
“好,好。”看着乖巧懂事的贾兰,李纨眼含热泪,心里满是慰藉。
待贾兰拨开垂帘走进来后,迎面便先行了一礼,“兰儿拜见贵妃娘娘,愿娘娘凤体康泰。”
如今贾兰仍是童子之龄,却全然不怯场,礼数周到,便让贾元春眸前一亮。
“好孩子,起身罢,本宫听闻幼时便勤习课业,是否属实?”
贾兰点头应着,“回禀娘娘,兰儿幼时便曾受过几位舅舅蒙学,已初读四书五经。”
未成想如此不堪的贾家,竟还有这样勤奋的后辈。
只可惜贾兰的年纪已然太小了,贾家等不起他了。
贾元春挥了挥手道:“走近前来,让姑姑看一看。”
抬手捏了捏贾兰的手臂,却也不像看上去的那般瘦弱,贾元春又意外问道:“可曾操习武艺?”
“兰儿每日修习骑射一个时辰,娘亲为我养了一头小马驹,伴我已有三载。”
贾元春越看这个后辈越是入眼,呼唤抱琴来赐下新书、宝砚、金银裸子。
却也恰在此时,门前再又转来了动静。
未见其人,先闻几声重咳,左右小丫鬟搀扶着,白发苍苍的贾母佝偻着身子走了进来。
祖孙二人再次相见,其中的情谊已大不如前。
“兰哥儿先回去吧,日后勤加学习,武艺也不可荒废。”
“兰儿遵命,贵妃娘娘也多保重凤体。”
第446章 这个家是你毁的!
“娘,这是贵妃娘娘赐下的好物,你收下吧。我修习武艺花了不少银两,我和那小马驹也都越来越能吃,这对金银裸子总能换许多银两管我们两个日后的嚼用。”
李纨摸着贾兰的脑袋,心中似一股暖流游过,温声道:“好孩子,你只管听贵妃娘娘的话,勤学苦练便是,这些都不必惦记。”
殿前李纨,贾兰母慈子孝,下首的王夫人最是脸热了。
往日里,被府里捧在手心里的贾宝玉,如今却被他亲姐姐贬的一文不值,如街边死狗,正眼都不瞧一眼,反而对这个没了爹的贾兰十分看重,岂不是在狠狠的向她扇巴掌。
不就意味着,她养育子嗣的能为,还比不过李纨吗?
可在她眼里,贾宝玉已然比别个要好过千万倍,宝玉如今只不过是还没展露出才能,总有一日会锋芒毕现。
尽管这会儿被震慑的直打寒颤,怯了场,王夫人依旧是这么认为。
碍于君臣有别,王夫人只得吃下这一口气,默默忍受下来,再看那李纨母子,心头无名起了些妒火。
明明这些赏赐和关照都该是贾宝玉的,却遭他们母子劫去了,“这府里容不得比宝玉更得宠的人。”
忽而,贾宝玉从队列中走出,赶着去了贾母身边,推开身边的丫鬟,连同赖嬷嬷一起搀扶起来了。
“老祖宗,您不是病了吗?这会儿怎得又来了,可好些了?”
见贾宝玉如此纯孝,王夫人心里又忽而好受了许多,“老祖宗当是会识货的,有老祖宗在,哪怕大姑娘再看重旁人,最后的福祉落下来,依旧是宝玉的。”
这边正寻思着,另一边贾政已有些恼了,“宝玉,谁准许你在这堂上妄动的,还不快滚回去?”
“啊?”
宝玉睁大了一双眼,眼神不禁闪躲起来,身子再一次摇摆不定。
贾母最是护犊子的,见状便将宝玉护在怀里,怒向贾政道:“吼叫什么?你身为长辈在殿前咆哮失仪,如何给诸位哥儿做好了榜样,如何管教好子孙后辈?”
“老太太,实在是他……”
“什么他,还不闭嘴?”贾母声音中气十足,倒不像是生病的模样,甚至还来得及宽慰下怀里的宝玉,抚着后脖颈道:“莫要慌张,殿前是你的大姐姐,她入宫前最是得意你一个了。你方在孩提时,还是她教你读书识字的你忘了吗?”
“如今你大姐姐回来了,无论这府邸里,还是府邸外,都不会有人再欺辱你,你也不必再担惊受怕了。”
“知道了?”
宝玉微微颔首,轻声嚅嗫,“是,老祖宗。”
“拿着这根拐杖。”
贾母将凤头梨木拐推给了宝玉,而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徐徐跪地,福了一大礼,恭敬道:“一品国公诰命夫人贾氏,见过贵妃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几息过后,殿前还是一片沉寂,贾元春就好似没听闻一般,全不理睬。
又过了阵,贾母察觉出几分不对劲来,掩袖轻咳,顺势抬头瞥了眼居中端坐的贾元春。
虽有一片纱帘遮挡,但贾母也依稀能够分辨出,贾元春是在盯着这边的,并不是真没听见。
贾母硬着头皮再说了遍,“一品国公诰命夫人贾氏,见过贵妃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这一回还伴随着几声重咳,断断续续。
然而,殿前依旧是鸦雀无声。
贾政不忍老母亲拖着病躯长跪不起,出列求情道:“贵妃娘娘,老太太身子不适,拖着病躯前来会见,还望娘娘能够念及血亲情分,不计较方才鸾驾前失仪之错。”
贾政做起了老好人,周遭众人也醒悟过来,纷纷跪地求情。
但贾元春的态度十分坚决,似是刚刚怒骂了众人的那一遍,只是一个开胃菜,她心底真正的怒气,还没有抒发出来。
“是吗?身体不适?本宫倒以为老夫人的身子极好呢,根本无需我在宫中惦念。”
贾母接口道:“劳娘娘担忧了,是有娘娘顺承天家,赐予贾家福祉,才让老朽与贾家族人日渐兴旺,步入正轨。”
一面说着,贾母还一面搭上了宝玉的手,欲要起身。
她这一把身子骨,本就酸软无力,刚刚又在榻上掉下来,摔了一跤,更是腰间还隐隐作痛,着实难耐不适。
可一条腿才抬起来,却听上方贾元春冷声道:“老夫人,本宫何时许你站起来了?”
上一篇:三国:兵仙从助刘备守住徐州开始
下一篇:大明:开局青莲地心火,震惊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