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549节

  自从隆祐帝走进来,还是头一遭认可了皇后的话,“皇后所言极是,朕会考虑在内的。”

  ……

  定国公府,如今真的是忙手忙脚。

  不单单是外人所谈论“经筵大辩”的事,一群小姑娘操持的府邸,突然迎进来两名孕妇,真是让所有人都有些无措。

  来回走动都不敢再奔跑了,甚至连说话都不敢高声,生怕做错了什么事,对两名孕妇有不利的影响。

  林府的两位姨娘,周姨娘和白姨娘却是心情大好。

  她们青春年华已逝去久远,在这群姑娘们身边才找回了往昔的活力,这遭又能早些住进来,再次团圆,她们哪里会不知足呢。

  待来到正堂上,两人并肩坐了。环视四周,发觉府邸内,女孩子的规模又扩大了不少,一时也有些愣神。

  周姨娘疑问道:“姑娘,这些都是府里的?”

  林黛玉点点头,对于两位姨娘的反应,也有些无奈。

  毕竟林府只有两位姨娘,而她府上,已有二十位还不止。

  扶额轻叹了口气,林黛玉讪讪一笑,道:“正是,岳大哥他……他本领不凡,被许多姑娘仰慕,也是容易理解的。”

  林黛玉想说是龙精虎猛的登徒子,但是还是羞于开口了。

  待周姨娘再仔仔细细的看了一圈,发觉这些姑娘真的是什么类型都有,竟都不算重样。

  抛开那些小戏班的女孩子不提,便是面前这些就有妩媚动人的,可爱活泼的,温柔内媚的,胆怯羞涩的,甚至还有个带发修行的僧人,再来个道士就齐活了。

  感叹岳凌身体强壮的同时,二人也对林黛玉治家之难深表同情。

  见两人一副怜悯的眼神看来,林黛玉只好撑着脸色打破尴尬,忙询问:“两位姨娘的身子如何?近来可还有胃口,我让下面人去准备对口的吃食?”

  周姨娘道:“别的倒是没什么,只是这一路上我都有些馋辣味吃食,若是姑娘能替我寻来些,满足口腹之欲,那便再好不过了。”

  白姨娘恍然道:“妹妹竟然也是?姑娘,我也忍许久,正好同妹妹一同吃了。”

  林黛玉记下后,不忘问了问郎中两人是否有忌口,才吩咐了下人去准备。

  再回过头来,林黛玉也很是疑惑,明明两个在江南久居的女子,竟是偏好辣味,不应该用食轻淡,如她一样吗?

  不过也没细问,林黛玉怕两人劳累,便安排两人先去事先准备好的小园修养。

  但久别重逢,二人似是有无尽的话想说。

  先前周姨娘说了,白姨娘又开口,“听闻荣国府已是抄家流放了?连老太太都行刑了?”

  林黛玉颔首,不置可否,“尸首已取回,吩咐人去下葬了。”

  白姨娘叹了口气,“想必也不能入葬贾家的祖坟了吧?”

  “是的,宁国府那边也很是不愿。”

  “也罢,便是小姐在世,也会同意姑娘的安排。毕竟老太太实在做了太多错事了。”

  绕过这个话题,周姨娘又关心起一路上的听闻,“据传姑爷在京城遭了难事?可好解决?”

  姨娘一声姑爷,给林黛玉叫的脑中天旋地转,竟是一时都没想到是在说谁,待旁人有偷偷捂嘴笑的,眸中才恢复了些许清澈,双靥又染起桃色来。

  “姨娘怎能这样说呢,定亲都还没定呢。我和岳大哥都还是清清白白的。”

  说罢,林黛玉又不禁看了看自己的右手。

  周姨娘噗嗤一声笑道:“都这个时候了,你怎得还羞涩起来了。”

  再环绕四周,两位姨娘一对视,尽皆点头。

  这神神秘秘的模样,让林黛玉摸不着头脑,却是下一秒周姨娘凑到她耳边,小声耳语道:“恐怕,就是姑娘这般端着,才让这府里多了这么多人,反倒促成了她们的好事。”

  林黛玉脸颊滚烫,连忙扶着姨娘回去坐好。

  “没事没事,他都能办好的,就不必担忧了。”

  白姨娘提议道:“要不然,去问问老爷的看法?老爷再怎么说也是探花,对科举一道更是有着深刻的理解,想必是能帮上忙的。”

  这倒是印上了正题,林黛玉思忖着应下,“姨娘说的有理,我也是该写封家书问一问爹爹了。”

  周姨娘疑惑道:“姑娘入京以来还没写过家书吗?我记得姑娘当时可是自作主张,偷偷摸摸跑了的,老爷属实气得不轻,这难道还不该写封家书宽慰一下老爷?”

  林黛玉吐了吐舌头,“忘了,今晚就写……”

第475章 林黛玉的两封信

  “怎得今日这般用功,还不早些歇下?哪怕是身子养的不错,也不能这般操劳呀。”

  眼看着书房中的灯还亮着,岳凌便知道自是林黛玉还在里面忙着,取来一块裘皮的小毯,披挂在她身上,岳凌又抬了抬眼,看看林黛玉在写些什么。

  而一旁研墨的雪雁瞌睡的直点头,待听见了岳凌的动静,更是一连打了好几个哈欠,道:“姑娘,我去床榻上躺一会儿,要是有事再唤我吧。”

  林黛玉一把捂住了自己的书信,轻轻嗯了一声回应雪雁,又瞪眼看向岳凌,道:“这是我写给爹爹的,不能给你看。”

  岳凌眨眨眼,十分疑惑。

  林黛玉这小棉袄向来都是他穿在身上的,什么时候记起给林如海写信了,难不成是府里又缺了银子?

  岳凌连连摇头,挥散了这念头。

  有薛宝钗,薛宝琴姊妹二人的共同努力,如今府邸内每日入账白银如流水,自然不可能是缺银子了。

  再仔细想想,岳凌便有了几分眉目。

  要不然这信就不是给林如海的,是闺中之信,所以他不能看。

  要不然这信是给林如海的,但是其中内容与岳凌有关,或许是求林如海对如今的局面支招,又或者是订婚的事宜,反正也不方便给岳凌看。

  如此念着,岳凌便能有同理心了,挺直身子,不再留意她案上的信纸了。

  “那好,我不看。两位姨娘身子如何,太医怎么说?”

  林黛玉应道:“两位保胎都不错,太医给开了滋补的汤药,又嘱托了些事宜,便吩咐下面的丫鬟嬷嬷去照做了。跟着两位姨娘来京城的,倒是有几位经验丰富的稳婆,都跟在左右照看。”

  岳凌斟酌着问道:“咱们府里,没有人在当中联络?”

  林黛玉疑惑的仰起头,“这岳大哥都能猜得到,是有烟儿姐姐自告奋勇的去照看两位姨娘了。说是自己平日里学习洋文并不称心应手,闲暇时也无所事事,所以便去力所能及的做些事。”

  “烟儿姐姐模样清秀,做事又沉稳,还是江南人,自然受两位姨娘的喜欢了。彼此之间有很多话,似是说不完,着实是个好的。”

  岳凌眉头微皱,心里念道:“林妹妹还是年轻了些,这邢岫烟果然也不是个简单角色,看来府里这些丫头还真没一个是善茬。”

  见岳凌沉吟不说话,林黛玉蹙眉问道:“怎么了?这有什么不妥?”

  岳凌不好分辨的太明白,府里姑娘们本来成日就各有心思,她们之间勾心斗角,岳凌就不便掺和了。

  “没有没有,那林妹妹早些歇息,我先去睡了。”

  林黛玉手上的信还没写完,起身推着岳凌往外走,催促道:“好好,你不耽搁我这一会儿,我早也忙完了!”

  送走了岳凌,林黛玉松了口气。

  取出压在叠叠信纸之下的一封信笺,又展开读了起来。

  “皇后说我做得不错,还需继续维持才行。各家有各家的家事,尤其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可改变的了。”

  “也幸好这些姊妹们玩闹是会知道轻重的,并不曾争风吃醋,做些个龌龊事,便也足够了。”

  “而且,皇后娘娘竟然说,我们的婚事已定在明年二月,是我才及笄的年纪。”

  绕着手指揉了揉自己背后的秀发,林黛玉忧愁道:“还不知道那时候,我这头发盘不盘的起来,能不能戴的住那头冠呀。”

  痴痴呆坐了半晌,好似泥塑一般。

  听见窗外有打更丫鬟的脚步声,林黛玉才又回过神来。

  “不好不好,又耽搁了一阵,还是先给皇后娘娘写回信吧。”

  提笔蘸墨,林黛玉秀气宛若她本人的字体,便就跃然纸上。

  “臣女林黛玉谨拜皇后娘娘凤座下,恭请娘娘万福金安。秋日渐深,伏惟娘娘玉体康和,凤仪昭彰,六宫咸宁。”

  “劳烦娘娘费神费思,为小女终身大事亲执,已是惶恐之至。娘娘慈心眷顾,垂怜小女,视若己出,恩泽难报。”

  “娘娘再解黛玉治家困惑,黛玉已牢记于心,必会在这滚滚浪涛之后,为夫君岳凌安顿内宅,不劳其心。”

  笔尖落在“夫君”二字,林黛玉悄然又红了脸颊,小心翼翼的转过头,心虚的看看身旁是否有旁人,待发觉旁侧无人,房里又只有雪雁轻微的鼾声,便松了口气,又正过身来。

  待再落笔下一句,林黛玉的神情便完全缓和了,甚至都不忍皱眉。

  “然闻父亲入京之讯,黛玉仍是忧思父亲心有怨妒,不肯松口,倘若颜面着实难看,还望娘娘能开金口玉言,父亲便也不敢推辞。”

  “今‘经筵大辩’召开在即,届时愿能入宫拜谒娘娘,以解小女思念之苦。”

  “臣女黛玉,再拜谨上。”

  写过一篇之后,林黛玉晾在一旁,笔耕不掇的又写起下一篇,给林如海的家书。

  家书就随便的多了,开头只简单寒暄道:“女,黛玉,问父亲安好。”

  “近来盐务可曾顺遂,身体可还安康,女儿于京城始终惦念。阔别数月,父亲竟不曾寄一封家书来,可还是怨气未消?”

  “女儿当是言不尽思……”

  说罢问候,林黛玉便直抒胸臆道:“近来京城欲开‘经筵大辩’,父亲应当也已知晓。这一次与岳大哥为敌的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以及江南硕儒,在文坛上的地位,二者皆是首屈一指。”

  “父亲也应知道,岳大哥并非科举出身,或许思虑不周,想不出这些儒生的痛点来,还望父亲能不吝赐教。这对女儿在京城的安危息息相关,再恳请父亲建言。”

  一收笔,林黛玉捧着脸颊想道:“毕竟我是住在岳大哥这里的,岳大哥若是遭奸臣陷害,那我的日子当然过不好了。爹爹肯定不会知道,我说的是皇后来信,若是岳大哥输了这一阵,我们或许就只能草草结婚,然后去辽东苦寒之地了。”

首节 上一节 549/5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兵仙从助刘备守住徐州开始

下一篇:大明:开局青莲地心火,震惊朱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