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645节

  “李奇维教授、他的博士钱五师、于隐等人,发表的成果都是在国外的实验室或大学完成的。”

  “他们也同样都是在国外的大学毕业的。”

  “换句话说,以目前华夏的底蕴,还不足以发表原创级的成果。”

  “就算加上科学之城也一样。”

  “那里的原子研究所目前也没什么可圈可点的成果。”

  “甚至我怀疑离开了欧洲顶级设备的支持,他们能不能做原创研究都说不定。”

  “所以,我认为目前的华夏,在科学领域还只是刚刚起步。”

  “国内完全不需要太过担心,我们大樱帝国仍然有绝对的优势。”

  小村信司根本没有和兰彻讨论过。

  那是兰彻和李奇维见面交流后,把自己的一些感悟说给了众人听。

  其中就提到了应试教育相关的问题。

  兰彻没有详细给众人解释李奇维的回答。

  小村信司听了一知半解后,就自己加工成想象中的内容。

  可以说,他完全是在信口开河。

  但是他的话,却完美契合了某些人的心思。

  于是乎,在一股暗流涌动下,他的采访内容以一种爆炸式的热度,迅速传播开来。

  “震惊!物理奥赛选手爆料!华夏科学是徒有其表!”

  “应试教育培养出的考试天才,是对是错?”

  “华夏选手吴有训的金牌含金量,到底几何?”

  “.”

  小村信司的观点总结就一句话:

  吴有训的金牌没什么用,华夏不可能出现本土的原创成果。

  至于能上《Nature》级别的成果,那就更不用谈了。

  很快,这种观点就传遍了樱花国全国,接着又传遍了亚洲。

  在某些势力的推波助澜下,华夏教育无用论甚嚣尘上。

  印度。

  兰彻一脸懵逼地看着手中的报纸。

  即便他有再好的脾气,此刻也忍不住骂娘了。

  “卧槽,这个樱花国鬼子真是太可恶了。”

  “我什么时候是这种观点了。”

  “布鲁斯教授的解释让我茅塞顿开。”

  “应试教育并不是表明那么简单。”

  “而且谁说吴有训只是个考试天才啊。”

  “他那样的天才,未来绝对是物理学领域的大佬。”

  “这个小村啥的,简直太坏了。”

  兰彻心中已经把小村信司骂了一万遍。

  那里果然充满了心思歹毒之辈。

  华夏。

  转载小村言论的报纸,背后金主都是其他国家。

  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等。

  有这么一个好机会给华夏上眼药,何乐而不为呢?

  李奇维虽然在国外的科学界人脉通天,所有大佬都和他私交很好。

  但是被派来华夏的各国使团们,那都是心思深沉之辈。

  他们在乎的只有自己国家的利益。

  华夏的强大,并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甚至还是需要警惕和打压的。

  而现在,有樱花国充当先锋,各国只管看热闹,还添加一把火。

  于是,这种抹黑李奇维教育理念的观点,竟然被某些人当成了鞭辟入里的见解。

  “虽然樱花国不是什么好鸟,但是对方的话确实有一点道理啊。”

  “李奇维教授的那些成果,都是在国外取得的。”

  “钱五师、于隐博士期间那么厉害,但是回到婆罗洲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好像也没有什么成果了。”

  “这很能说明一些问题啊。”

  “我们要反思。”

  “.”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没接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人。

  在他们眼里,华夏是全面落后其他国家的。

  自己取得了成绩,反而要反思自己,纯粹的魔怔人。

  在这种情况下,华夏科学社悍然反击!

  华夏科学社副社长任鸿隽,

  他以客观冷静的口吻,分析了当前世界各国教育制度的区别。

  证明华夏的教育就是世界的主流教育模式。

  有力地反击了小村信司的观点。

  此外,他还在文章中引用了李奇维在科学社全体大会上提的那个笑话。

  以此来讽刺某些人,对国内和国外有两套标准。

  凡是国外的,必然是好的。

  凡是国内的,必然有各种不足和缺点。

  最后,他又解释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科学,尤其是物理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了。

  任何新的成果,都需要大量时间的沉淀。

  科学之城和原子研究所才成立两年半的时间,就算没有成果那也是正常情况。

  国外的研究机构,甚至还有十年都没有结果的。

  这才是原创科学研究的常态。

  在文章末尾,任鸿隽有意说道:

  “发表和推动这种观点的人,居心叵测。”

  华夏科学社的反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时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支持的行列中。

  他们的心思很朴素:

  “李奇维教授好不容易建立的民族自信心,容不得污蔑。”

  “吴有训就是我们华夏的天才,他的实力有目共睹。”

  “华夏不但要重视基础教育,甚至还要在第二届奥赛上再创辉煌。”

  某些人的阴谋没有得逞。

  区区雕虫小技在科学社强大的宣传能力面前,不堪一击。

  如今的科学社,就像一张大网,把国内最精英的人才都囊括在内。

  只要他们的方向是一致的,那就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华夏带歪。

  这场交锋,也让国内对于华夏科学社有了直观的印象。

  “原来我们国家还有这么牛逼的组织。”

  “我家种的豆苗怎么都养不活,幸亏有了科学社的专家帮忙才解决。”

  华夏科学社正潜移默化地改变国内。

  东京帝国大学内。

首节 上一节 645/1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