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688节

  前者就是哈勃读博期间所在的天文台,附属于芝加哥大学。

  而后者则位于加利福尼亚州。

  海耳先后担任两大天文台的台长。

  哈勃毕业后,被海耳亲自招揽,又转去了威尔逊山天文台。

  该天文台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反射望远镜,口径达到了惊人的2.5米。

  要知道,同时期的华夏,天文学还停留在“老夫夜观天象”的级别。

  哪怕是亚洲天文学最强的樱花国,口径也只有50厘米。

  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哈勃则是这个望远镜的第一个使用者。

  足以可见海耳对哈勃的重视。

  这种大佬,也难怪会不服戴森组建联合会了。

  但是对于李奇维,海耳却是无比的热情。

  “布鲁斯教授,百闻不如一见,今天终于有幸见到你了。”

  51岁的海耳身材有点瘦弱,但是气势一点不输,中气十足。

  李奇维伸出手,笑道:

  “你好,海耳教授。”

  “哈勃曾写信向我提起过你,他在威尔逊山天文台,跟着你学到了很多知识。”

  海耳听后极为开心。

  哈勃是他带过最惊才绝艳的后辈。

  而且对方还在布鲁斯教授那里进修过。

  这份履历就是学术生涯的保障。

  海耳对于哈勃非常自信,他认为哈勃一定能创造天文学领域的辉煌。

  此刻,在海耳身后的哈勃,再次见到李奇维后,显得极为激动。

  “布鲁斯教授,见到您真是太好了。”

  李奇维拍了拍他的肩膀,勉励道:

  “你现在可是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望远镜。”

  “希望你能用它做出天文学领域的伟大突破。”

  哈勃听的热血沸腾。

  他现在的研究方向有两个。

  一个是关于宇宙结构的,即银河系到底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系。

  第二则是广义相对论的第五预言:宇宙膨胀。

  这两个课题也是当前天文学极其火热和前沿的方向。

  也只有那些最顶尖的天文台,才有实力进行这种研究。

  因为它需要细致和准确地测量大量天体的信息。

  超高端的望远镜尤其重要。

  接着,海耳又顺势介绍他的天文台中的另一个新秀。

  “布鲁斯教授,请允许我为你介绍一个优秀的年轻人。”

  “沙普利,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威尔逊山天文台研究员。”

  “就是他,证明了太阳系不在银河系的中心,而是处在银河系边缘。”

  今年34岁的沙普利,绝对是天文学领域的青年才俊。

  并且,他还是“银河系就是宇宙的全部”的坚定支持者,强烈反对“宇宙岛”理论。

  真实历史上,不久之后,沙普利就会担任哈佛大学天文台台长。

  李奇维笑着对他说道:

  “沙普利,要是哥白尼知道你的成果,一定会暴跳如雷的。”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

  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理论竟然也被推翻了。

  沙普利正是凭借这个成果,才名震天文学界。

  就连哈勃暂时也比不上他。

  但是此刻,他和哈勃一样激动。

  “感谢您的夸奖,布鲁斯教授。”

  一旁的戴森,看见海耳那么嘚瑟炫耀地炫耀自己,于是故意气他。

  “布鲁斯教授,允许我再为你介绍几位。”

  说着,便拉着李奇维看向另外几人。

  戴森身后的爱丁顿和海耳身后的哈勃,相视一笑,两人脸上都很无奈。

  大佬打架,他们可不敢插手。

  “这位是利克天文台的柯蒂斯教授。”

  “他是宇宙岛理论的坚定支持者。”

  戴森介绍完后,众人瞬间闻到了一丝火药味。

  沙普利和柯蒂斯,对于宇宙的看法完全相反。

  前者认为银河系就是宇宙的全部。

  而后者认为银河系只是宇宙中无数星系中一个普通的星系而已。

  二人可谓是针锋相对。

  当然,这只是学术之争,大佬们在一起依然谈笑风生。

  只不过沙普利和柯蒂斯隐隐对视了一眼,眼中意味深长。

  接着,戴森又隆重介绍了一位特别的人物。

  “这位是哈佛大学天文台的勒维特女士。”

  “就是她在分析了几千张照片后,发现了大名鼎鼎的【造父变星】。”

  所谓的造父变星,是指一类高光度的脉冲变星。

  也就是星星的亮度会随时间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基于这个特性,该种星星可以被当成标尺,用于测量宇宙间天体和星系之间的距离。

  因此,造父变星被誉称为“量天尺”。

  这体现它在天体测量中的巨大作用。

  在早期的天文学领域,由于缺乏超精密的仪器,测量一直是天文学的难题。

  虽然也有好几种间接的测量方法,但精度和准确度都不尽如人意。

  造父变星的发现,则大大弥补了这种缺陷。

  所以介绍到勒维特后,在场的大佬们无不表情严肃,非常敬佩眼前这位女性长者。

  不仅仅是对方的成就,更因为她在先天失聪的条件下,还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在场上诸多绅士中,显得尤为可贵。

  李奇维对她表现出足够的尊重。

  “您好,勒维特女士,见到您很高兴。”

  在这个时代,一个女性能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就,都一定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磨难。

  而勒维特的成果,更是和一件学术界的轰动新闻密切相关。

  真实历史上,在1920年,天文学领域发生了一场世纪大辩论。

  辩论的主题就是“宇宙的尺度”。

  而辩论双方正是沙普利和柯蒂斯。

  沙普利认为银河系就是宇宙的全部,而柯蒂斯认为银河系外还有其他星系。

  两种观点的最终分歧就是:银河系到底有多大?

  沙普利利用球状星团当测距工具,测量出银河系的直径为30万光年。

  他认为这个惊人的尺寸,足以装下整个宇宙。

  而柯蒂斯则利用黄矮星当测距工具,计算出银河系的直径只有3万光年。

首节 上一节 688/1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