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698节
“我甚至一度担心,人类文明都会被摧毁,那么科学也就不复存在了。”
“那样,我将永远无法原谅自己。”
台下顿时出现一阵感同身受的叹息声。
他们太能明白汤姆逊的难处了。
“但是。”
“即便是在那样黑暗的条件下,我依然看到了文明的曙光、科学的曙光。”
“布鲁斯教授的小说、物理奥赛。”
“这些都是战争期间的理性之光,值得被历史铭记。”
“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给布鲁斯教授掌声。”
“感谢他为科学做出的贡献。”
哗!
大厅内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李奇维在战争期间为欧洲做的事,被广为流传。
所有人都被他博爱的胸怀所折服,这是超越了国别的尊敬。
李奇维很绅士地站了起来,脱帽致意。
这时,汤姆逊的语气变得欢快。
“同样,我们皇家学会也没有辜负科学权威的重担。”
“快要过去的一年内,布鲁斯教授和卢瑟福教授,做出了物理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这给我们所有人都带来了信心。”
“所以,今天我邀请两位教授做个报告。”
“此外,我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第二届的物理奥赛,经过讨论评选,最终由我们英国获得举办权。”
“它将在明年7月份于剑桥大学举行。”
“这一次,我们做了精心的准备,保证相比第一届更加精彩。”
哗!
汤姆逊的话立刻引起一阵骚动。
要是在李奇维的前世,物理奥赛根本入不了大佬们的眼。
更不用说在皇家学会这么高端的场合公布了。
但是在现在这个年代,物理奥赛的意义就太大了。
它不仅是各个国家之间学术底蕴的比拼。
更是在血与火之中诞生的科学竞赛,代表着最崇高的科学精神。
尽管后世会有更多更权威的比赛,但都代替不了物理奥赛的意义。
因为它是与时代相连的。
在场的都是各个领域的大佬。
他们的目光不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而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思考培养年轻人的问题。
毫无疑问,物理奥赛就是对培养成果的一次检验。
虽然不够准确,但总比没有要强多了。
李奇维也是微微一惊。
他在回到英国之前,就已经与汤姆逊、普朗克等学术大佬们商议过。
他希望各国可以轮流承担物理奥赛的举办。
以婆罗洲目前的情况,举办大型比赛还是比较吃力的。
不管是比赛场地档次、考试制度、题型选择等等,都还有更大的改进空间。
而这些改变,也只有靠一个国家的能力才可以办到。
李奇维只是希望开个头,后续还是要正规起来。
所以他在转手之后,就没有再关注了。
没想到第二届的举办国家是英国。
他还以为会是上届团体金牌得主的德国呢。
可能是由于德国目前的处境比较尴尬吧。
这些政治上的事情,李奇维也懒得去分析了。
反正再过十多年,在他的盘古计划面前,一切都是土鸡瓦狗。
到时候他要让那些所谓的掌权者看看:科学家狂起来,到底有多可怕!
忽然,李奇维的面色有点古怪。
第二届物理奥赛是在1920年7月举办的。
岂不是那几个猛人都有可能参赛。
泡利、海森堡、狄拉克
现在他们应该都是本科生,完全有参赛资格。
“乖乖,感觉金银铜牌要被预定了。”
李奇维忽然为其他人感到一丝悲哀。
还好吴有训和这几人不是一届,不然天命在华夏,恐怕要被啪啪打脸了。
很快,汤姆逊热情洋溢的讲话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皇家学会的换届大选。
没有意外,谢灵顿高票当选,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新一任会长,将在明年上任。
李奇维看到汤姆逊的眼中没有失落,反而有一丝解脱。
他知道,从今天开始,这位物理学领域的超级大佬,就要真正退休了。
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哪怕不亲自做学术研究,还是会指导学生。
对方曾说过,退休后想当一个园丁,专门修剪花花草草。
执掌卡文迪许三十五年,又执掌皇家学会五年。
汤姆逊在个人学术成就和人才培养两方面,可以说做到了极致。
他的一生足以称得上传奇。
而现在,传奇落幕。
但是,新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第420章 质子电子模型!震惊全场!终结元素周期表和放射性!
谢灵顿发表一番简单的感言后,年会就进入了第二部分。
大会报告!
英国皇家学会中的院士,虽然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但是大佬们对于跨学科的交流是非常看重的。
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更是如此。
一个生物学家或者医学家,他肯定要对化学有深入的研究。
不然他就没办法分析,生物体内那些化学反应是如何进行的,有什么作用。
生物体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熔炉。
同理,一个化学家也必须了解物理。
很多化学测量手段的原理,都来自于物理理论的突破。
最典型的就是X光分析晶体结构、量子论对焰色反应的解释等。
而一个物理学家,他就是科学的源头,这也是为什么物理学家牛逼的原因。
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王者,物理的地位不是靠争取的,而是天然形成的。
所以,物理学家在皇家学会中,身份地位都会拔高一个层次。
更不用提李奇维、卢瑟福这样的顶级物理大佬了。
此刻,第一个上台的就是卢瑟福。
他今天分享的主题正是质子的发现。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